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固化工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固化工艺进行了模拟计算.以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为例,采用DSC实验方法,以Least-aquare与Malek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选择并确定准确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进一步确定固化工序中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反应行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环氧树脂(TDE-85)/芳香胺(DAMI)固化体系。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行为与固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考察了BMI含量对改性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系中BMI比例的增加,体系固化放热峰向高温区移动,总反应热减小,固化物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根据Kissinger方法求得改性前后体系固化反应的表现活化能△E分别为52.46和57.72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改性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n为0.88,固化反应过程为多级反应。  相似文献   

4.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及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SC)对价格低廉、配比不同的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 /二烯丙基双酚A(BA) /N -苯基马来酰亚胺 (NPMI)三元共聚树脂体系反应性能、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 ,确定了固化工艺。对固化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热失重及耐湿热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研制了具有良好溶液性质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新方法。该树脂由4,4′-二氨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改性物B三元共混物预聚而成。研究结果表明,预聚体在丙酮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预聚体固化后具有较高的耐热稳定性,可以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候选基体树脂。  相似文献   

7.
用双马来酰亚胺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 ,然后用改性环氧树脂对聚氨酯泡沫塑料进行改性。确定了改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最佳配方 ,研究了玻璃纤维和玻璃微珠的加入对改性泡沫塑料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性泡沫塑料比未改性的热变形温度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与烯丙基化合物形成的改性树脂体系的固化和热性能,讨论了单体配比、增韧剂、催化剂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改性双马来酰亚胺的固化过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研究了CDR-9418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固化过程, 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法分析了其固化反应过程, 发现有两个固化反应放热峰, 并用T-Φ 外推法确定了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增韧和降低成型温度是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的两大技术关键,本工作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首次分别以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芳胺化合物为主链结构合成了3类13种新型烯丙基树脂。分别以它们为改性剂制得的改性BMI树脂和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工艺性、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湿热性。根据烯丙基树脂主链结构的不同,各改性BMI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又表现出了各自更为突出的特点。(2)首次以环氧树脂CYD-128、TDE-85为原料合成出了环氧型马来酰亚胺。该树脂兼有环氧树脂的优良溶解性、粘附性和BMI的突出耐热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3)首次提出了“本征共聚增韧”的方法,并以此为指导思想首次合成了分子链中同时含有马来酰亚胺环和烯丙基基团的“本征共聚”型马来酰亚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突出的耐热性和优良的冲击韧性。(4)运用新型催化体系对烯丙基改性BMI树脂体系进行了催化研究,在不降低原有树脂体系的贮存稳定性、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湿热性的基础上,首次将这一体系的后处理温度从220℃降低至200℃。  相似文献   

11.
3221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DSC方法研究了不同固化体系对3221环氧树脂固化体系固化反应的影响,探讨了反应机理,分析了双氰胺及双氰胺 取代脲作为固化剂的反应动力学,预测了氰胺 取代脲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双氰胺 取代脲的复合固化体系能使3221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比单独使用双氰胺时降低58 kJ/m o l,前者固化温度比后者降低50℃左右,并能使反应缓和。  相似文献   

12.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2,2′-亚甲基-二(4-甲基-6-烯丙基)苯酚,用它增韧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对改性双马来酰亚胺预聚物的凝胶化时间、DSC分析和FT-IR分析的研究,得到了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条件为180℃/1h+200℃/2h+250℃/4h;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得出体系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为274.4kJ/mol;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常温弯曲强度为124MPa,弯曲模量为3774.6MPa,250℃下弯曲强度保留69%,弯曲模量保留78%。  相似文献   

13.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制备了一种新的耐高温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它主要由两种单体共聚而成,一种是商品化的4,4′-双马来酰亚胺基-二笨甲烷,另一种是自己合成的烯丙基双酚A。本文重点研究了该树脂的溶解性及反应性,固化树脂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树脂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在常温下有很好的粘性等特点,固化树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  相似文献   

14.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4501B,研究了树脂的性能、固化树脂的性能、预浸料的工艺性及复合材料的性能等。  相似文献   

15.
报导用自行研制的改性双马来酰亚胺为基体树脂,T300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选用双马来酰亚胺/二胺摩尔比为1.5∶1、1.3∶1两种树脂制作的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层间剪切强度(ILSS)作为衡量材料性能的指标,重点研究了材料成型过程中温度间隔对其影响,同时测定了复合材料在150℃及200℃高温条件下的ILSS值,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BT树脂)及其改性氮化硼(BNOC)填充复合体系的固化过程,分析了不同升温速率下BNOC对树脂体系固化行为的影响,计算了固化体系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NOC的加入能显著降低BT树脂固化反应温度,加入15%(wt,质量分数)BNOC能使BT树脂固化峰值温度降低50℃以上;BT/BNOC复合体系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平均值为58.53×10~3J/mol,比纯BT树脂体系表观活化能降低了24.5%;通过T-β外推法获得BT/BNOC复合体系的凝胶温度为390.84K、固化温度为429.57K、后处理温度为454.22K。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非等温DSC法探讨了酚醛树脂与双马来酰亚胺体系的固化反应,在30 ℃~400 ℃范围内以不同升温速率(5 ℃/min、10 ℃/min、15 ℃/min、20 ℃/min)进行动态固化行为分析.应用Kissinger、Crane和Ozawa法求得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固化反应级数、凝胶温度和固化温度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固化体系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109 kJ/mol,反应级数为0.94,凝胶温度Tgel为79.68 ℃,固化温度Tcure为121.93 ℃,表观活化能E是固化度α的增函数.  相似文献   

18.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SC及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双马来酰亚妥树脂体系的固化反应,获得了在固化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结合热分析数据,确立了最佳固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增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及其玻璃布层压板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糠醇,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和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通过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含有氨酯宾新型双马来酰亚胺BMU-H.用BMU-H作为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的增韧改性剂,BMU-H与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不同比例简单混合得到增韧改性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相似文献   

20.
双马来酰亚胺改性氰酸酯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双马来酰亚胺的预聚体(BMI)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跟踪研究了CE/BMI体系的固化反应,探讨了反应机理,并研究了CE/BMI体系固化后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结果表明:CE/BMI体系主要存在CE、BMI间的共聚反应以及各自的自聚反应;BMI对CE有增韧增强的作用,当BMI与CE质量比为33%时,CE/BMI体系的韧性及强度最好,并且该体系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其热分解温度在41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