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给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结构的合理性寻求一种评价模式,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法,分别从相对于全国的宏观层面和本地区中观层面出发,以国际旅游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对湖南省国际旅游创汇部门的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以及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收入与国际旅游总收入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国际旅游的合理发展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鹤壁煤电公司四矿快速掘进的2种方案,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参选方案进行评价,采用层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的权值,给出了每个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互动与整合成为文化研究者和旅游开发者越来越关心的课题。旅游业是综合产业,关联度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仅仅依靠旅游部门单打独斗难成大器,必须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努力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产业群。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是旅游产业群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确定施工方案时,往往需要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关联度对指标进行有机地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不仅包容了影响方案决策的各种因素,并且考虑了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能够为方案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用性强,文中列举了方案综合评价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静 《资源与产业》2015,17(1):79-83
为了掌握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的进展,采用比较分析的手段,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尺度和对象、分析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概括。现有的研究成果呈现以下特点:1)根据研究所选择的驱动因子不同,大致可分为综合因素分析和单因素分析;2)研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解法、相关性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构造协整方程法、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法、Granger因果检验法;3)代表性的研究结论有3种:经济驱动论、技术抑制论和阶段贡献论;4)不同研究的研究尺度和研究对象不同,国家层面研究较多,省市层面研究相对较少。最后指出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结合灰色关联法与层次分析法(AHP)各自的优点建立新的评价模型,对煤矿安全性能进行评价。煤矿安全评价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再用灰色关联度决策建立决策模型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并且可以使安全评价指标量化,这样就增强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该模型科学、简单又实用,可作为煤矿安全性能的评价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7.
将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层次分析法(AHP)理论引入到矿山采空区稳定性分析中,通过建立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模型,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合成权重,灰色关联度分析对比论证。以吴集铁矿(南段)地下采空区为例,建立了由12个影响因素指标组成的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影响采空区主要因素为充填及出矿作业、采空区结构参数、高跨比、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8.
基于专家群的矿床经济技术灰关联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贵成  曹平  张钦礼 《矿冶工程》2006,26(6):25-27,31
提出了矿床经济技术评价的灰关联分析法,运用专家群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了矿床经济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将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灰关联度有机结合,避免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经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文  李岩 《煤炭工程》2019,51(11):168-173
“一带一路”框架协议为我国煤炭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目前,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之一,世界主要煤炭企业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本研究以10个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家的12家大型煤炭企业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构建煤炭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我国主要煤炭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神华在12家企业中综合得分第一名,我国另外两家企业综合得分排在后面。该研究内容为煤炭企业制定和修改战略规划、以及政府和企业开展国际煤炭合作与竞争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滨海金矿涌水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引入物元可拓模型,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首先,考虑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两个方面,选取包括RQD值等10个指标构建了滨海金矿涌水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改进CRITIC法分别确定指标主观和客观权重,基于博弈论计算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计算指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最终的风险等级;最后将模型应用到三山岛金矿涌水风险评价中,并与云模型评价模型结果对比。研究表明,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与云模型理论评估结果一致,且与现场调研情况相符合,计算结果合理可靠,可以为滨海金矿涌水风险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相对滞后地区旅游产业系统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丘萍 《资源与产业》2006,8(4):67-70
旅游产业系统分析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系统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相对滞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的滞后,进而分析相对滞后地区旅游产业的特征,指出其与相对发达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数量上的差异,根据这些特点,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同时构建旅游目的地产业系统结构图。  相似文献   

12.
旅游产业系统分析是旅游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系统进行分析,能够了解相对滞后地区与相对发达地区之间的异同,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从旅游产品的角度分析了旅游产业的滞后,进而分析相对滞后地区旅游产业的特征,指出其与相对发达地区存在产业结构和产业数量上的差异,根据这些特点,从旅游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相对滞后地区的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同时构建旅游目的地产业系统结构图。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出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和2012年中国旅游业的直接、间接和完全碳排放,并借助LMDI方法对完全碳排放变化量进行了分解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碳排放强度则逐年递减,交通、食宿和购物是旅游业碳排放的三个主要部门,旅游业间接碳排放占完全碳排放的70%;游客规模扩张和旅游人均消费升高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下降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收入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结果表明,降低碳排放强度、转变游客消费理念和合理控制旅游规模,是降低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方法;旅游业碳减排不仅需要交通、食宿和购物等旅游直接相关部门的努力,还需要向旅游业提供中间产品的各个产业部门共同承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果丰硕,为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加之中国国内经济趋于饱和,中国矿业资本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然而,国际矿业市场状况及运行规则对于中国矿业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环境和课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矿业市场的竞争,我们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严峻的竞争形势,中国矿业必须了解国际矿业投资的现状和基本结构,才能在国际矿业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矿业投资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研究,为中国矿业走出国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及林芝机场的即将开通,林芝地区的旅游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对林芝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目前林芝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合理开发林芝地区旅游资源,实现林芝旅游业的跨越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及林芝机场的即将开通,林芝地区的旅游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本文对林芝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目前林芝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合理开发林芝地区旅游资源,实现林芝旅游业的跨越性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吕宁  冯凌 《资源与产业》2012,14(2):15-20
淮北作为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开采,已经进入资源枯竭、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城市发展乏力、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阶段。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具有后发优势。旅游业之所以能够作为淮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与旅游业具备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发展优势、宣传优势等密不可分。为此,明确发展战略、细分目标市场、聚集空间布局、强化市场促销等发展思路,成为淮北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地处中原,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文在对河南省旅游资源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河南省旅游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并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略说明了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同时指出了当前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来培育和发展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