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澎  凌开成 《煤炭转化》2005,28(2):64-66,76
在对栲胶法脱硫工艺操作条件探讨的过程中,考察了碱液浓度(简称碱度)、栲胶浓度、钒浓度和温度对它的影响(主要考虑脱硫效率),获得了各因素影响脱硫效率的一般规律和适宜的操作条件,并得出碱度是影响其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总碱度控制在12g/L以下比较适宜;栲胶和钒在脱硫过程中只起催化作用,且得到二者比例满足1.5~2时,脱硫效果最佳;温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主要是在较高温度下会促进副产物Na2S2O3的生成,所以脱硫反应器中的温度不能太高,经实验证明,一般控制在30℃~40℃.  相似文献   

2.
栲胶脱硫法与改良ADA脱硫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比较了栲胶法脱硫与改良ADA法脱硫,讨论了脱硫效率、碱耗量和副产物Na2S2O3含量随脱硫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脱硫效率都很高,连续脱硫10 h,也都在99.87%以上。从脱硫效率来看,两方法均能达到脱硫要求,但栲胶法比改良ADA法略好。从碱耗量和副产物Na2S2O3含量来看,改良ADA法远比不上栲胶法。尽管实验装置与实际生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所取得的实验数据也能真实地反映出这两种脱硫方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林敏  王佩良 《气体净化》2006,6(C00):148-151
以煤焦为原料的合成氨生产装置中,大多数厂家已经由原来的加压A.D.A脱硫改为效率较高、经济性较好的栲胶脱硫。栲胶脱硫液中主要含有栲胶、碳酸氢钠、碳酸钠、钒酸钾、悬浮硫、硫氢化钠、硫代硫酸钠等,栲胶脱硫的反应机理是利用碱性溶液吸收半水煤气中的H2S,然后借助栲胶和钒做为载体和膣化剂将吸收的H2S转化为单质硫。其中总碱的含量高低是栲胶脱硫液实现高效脱硫的重要指标,而悬浮硫的含量则影响栲胶溶液的脱硫能力,它将为溢硫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四川天然气研究所在广西研究所等开发的栲胶-偏钒酸钠法脱硫的基础上,使用成都橡碗栲胶-偏钒酸钠溶液提高硫容脱除天然气中低硫的试验。通过静态及动态试验确定了溶液组成、考查了工艺条件的影响;并在500小时连续试验运转中考查了溶液的化学性能、工艺性能及物料的化学消耗指标。静态试验试验条件:原料天然气41标升/时,H_2S(原)7~8克/标米~3,CO_2(原)10%,空气75标升/时,温度40℃,脱硫液300毫升。静态试验以栲胶/NaVO_3重量比(简称胶钒比)、NaVo_3浓度及总碱度为因子安排了  相似文献   

5.
<正> (一)试验目的 栲胶法脱硫是我国七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湿式氧化脱硫方法。该法以碱作吸收介质,以橡碗栲胶和偏钒酸钠作催化剂。(为区别方便,称为碱法栲胶脱硫)。湖南化工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氧化栲胶与钒离子以及HS-之间相互反应研究了栲胶在脱硫过程中的作用.对氧化栲胶与钒离子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氧化栲胶和四价钒以及五价钒之间存在络合作用;对氧化栲胶和HS-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物质之间存在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HS-的浓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减少,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HS-的转化率随着氧化栲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HS-被氧化栲胶氧化并未生成单质硫,而是生成了一种含硫的有机物.  相似文献   

7.
脱硫溶液的主要组分以纯碱为多,脱硫液由纯碱、氨水及催化剂栲胶、偏钒酸钠(Na VO3)、888等人工配制而成,溶液中的副产物主要有Na HCO3、Na2S2O3、Na2SO4及Na CNS,副产物含量多少受制于生产装置和生产运行条件。溶液的各组分含量决定脱硫效率高低,同时反映出脱硫装置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脱硫溶液的技术管理角度分析了脱硫液成分、理化性质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栲胶脱硫中出现的易塔堵、碱耗高、腐蚀严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相应的技术改造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行设计的湿法脱硫实验装置,较系统的研究了混合碱加入,对888催化剂工作硫容及碱耗的影响规律。确定了NaOH、Na2CO3浓度及两者配比对工作硫容和碱耗的影响获得了适宜的混合碱的浓度和配比为0.08MnaOH、0.16MNa2CO3此时脱硫过程的碱耗最低,分析了混合碱能够降低碱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吕洪浩  王彩 《化肥设计》2004,42(1):40-40,56
1 变脱系统的运行情况1 .1 溶液的配制溶液在配制时 ,应该把握好 :①必须使用熟化质量好的栲胶 ,否则会出现发泡和腐蚀现象 ;②保证碱与钒的量比 >4∶1。在溶液中能起到将单质硫氧化出的物质是钒 ,所以应该保证溶液中钒的含量 ;③保持变脱溶液系统的总碱度 0 .45mol/L ;④变脱溶液 pH值应控制在 8.5左右。1 .2 系统运行系统运行时应该把握好 :①控制溶液温度在45℃左右 ,栲胶使用的最佳环境在 43~ 48℃ ;②减少塔釜出废液直接回系统的回收量 ;③保证再生空气与溶液的比为 1 .2~ 1 .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 ,栲胶在脱除硫化氢的过程中 ,不…  相似文献   

11.
以过氧化氢为原料脱除硫酸尾气中的二氧化硫,研究过氧化氢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脱硫率的影响,且对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的分解率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不足量时脱硫率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过氧化氢足量时过氧化氢浓度的改变对脱硫率影响不大;在实验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率较低;反应温度对脱硫率影响不明显;在SO_2进气质量浓度为4 050 mg/m~3、进气量为0.25 m~3/h的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为w(H_2O_2)0.25%、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 h,此条件下脱硫率为9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锅炉机组SO_2超低排放的经济性,在某300 MWCFB锅炉开展了实炉试验,研究了CFB锅炉炉内干法脱硫与CFB-FGD脱硫相结合的两级联合脱硫技术。结果表明: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室检测可优选出炉内干法脱硫和CFB-FGD的最佳脱硫剂品种。CFB锅炉运行参数中负荷的变化同时影响两级脱硫效率。随着锅炉负荷的升高,床温和脱硫塔入口温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床温的升高降低了炉内脱硫效率,脱硫塔入口温度的上升提高了CFB-FGD脱硫效率。按照推荐的石灰石和生石灰物化参数及两级脱硫系统匹配方式运行,锅炉净烟气SO_2浓度满足超低排放限值要求,炉内干法脱硫与CFB-FGD脱硫剂耗量均下降,提高了SO_2超低排放的经济性,降低了脱硫成本。  相似文献   

13.
陈福仲 《洁净煤技术》2020,26(2):130-136
为深入了解神东30 t/h煤粉工业锅炉对应的高倍率灰钙循环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NGD,no gap desulphurization)脱硫过程及机理,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笔者在反应器上沿程打孔取样,检测不同位置脱硫剂硫含量和水分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脱硫反应的进行,脱硫剂中水分和硫含量分别呈降低和增加的趋势,说明水分对脱硫反应至关重要,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脱硫反应从气固两相反应变为离子间的液相反应,脱硫反应速率显著增加。随着脱硫反应的进行,脱硫剂中反应产物增加导致硫含量增加。检测反应器沿程烟气中成分及含量变化,根据反应器上单位距离脱硫效率的变化率,将脱硫过程分为3个阶段:常速段、降速段、拟平衡段,前2个阶段脱硫反应速率快,为脱硫反应的关键段,所脱除的SO2占SO2总量的90%,因此强化前2个脱硫阶段是提高脱硫效率的有效手段。最后,在NGD脱硫装置上进行工程试验,研究增湿水量、SO2初始浓度、掺混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湿水量增加,SO2初始浓度降低,熟石灰占比增加,相当于脱硫反应物初始浓度增加,促进脱硫反应向右进行,初始阶段脱硫反应速率增加,因此最终脱硫效率呈现增加的趋势。但由于脱硫剂孔隙结构及活性物质含量的限制,脱硫反应存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使脱硫剂中有效物质被充分利用,根据脱硫效率的变化量最终确定增湿水量、SO2初始浓度、掺混比最佳范围,分别为0.14~0.27 t/h、350~550μL/L、3∶1~2∶1,此时脱硫效率的变化量分别为28.81%、25.87%、10.55%。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酸铁溶液氧化浸出法脱除贵州某矿煤中的硫,考察了硫酸铁溶液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及液固比对脱硫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100℃,浸出时间8 h,硫酸铁溶液浓度1 mol/L,液固比10:1时,能有效脱除煤中硫份,脱硫率达到48.56%. 脱硫前后煤样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铁氧化浸出煤中硫的同时,不仅没有破坏煤中的有效成分,而且提高了煤样的热值,提升了煤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传统湿法脱硫工艺中有机硫脱除效率低、副产物多等问题,依托配方型溶剂脱硫工艺,以聚乙二醇二甲醚(NHD)、N-甲基二乙醇胺(MDEA)和水为原料构建新型湿法催化水解羰基硫(COS)脱硫体系。优化复配溶剂组成比例,确立配方溶剂组成为25% MDEA/15% H2O/60% NHD,考察了脱硫操作参数、反应温度、气体浓度、气体流量等因素对脱硫的影响,使用气相色谱和离子色谱分析探究脱硫过程及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低温(298.15~343.15 K)、常压条件下对COS的脱除效率达80%以上;复配溶液将吸收后的COS催化水解为H2S和CO2,吸收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该脱硫液中有机溶剂含量占85%以上,可解决脱硫副产物产生多和碱耗大的问题,是一种新型有机介质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16.
模拟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的积累过程,配制了含有不同浓度副产物的仿栲胶脱硫液,考察了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对脱硫液密度的影响,得出这些副产物的积累均会使栲胶脱硫液密度增大,其中副产物Na2S2O3和NaSCN是影响栲胶脱硫液密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脱硫液密度与溶液中主要副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线性关系,为实际生产中估算栲胶脱硫液的密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煤气中硫化氢吸收试验,分析了脱硫液中盐浓度、悬浮硫浓度、挥发氨浓度、催化剂浓度、脱硫液温度等因素对PDS脱硫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液中盐浓度增高,会降低脱硫效率;脱硫液挥发氨浓度和温度对脱硫效果影响较大;脱硫液中悬浮硫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对脱硫效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栲胶脱硫副产物对脱硫液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的积累过程,配制了含有不同浓度副产物的仿栲胶脱硫液,考察了栲胶脱硫液中Na2SO4、Na2S2O3、NaHCO3、NaSCN等副产物对脱硫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副产物的积累均会使栲胶脱硫液粘度增大,其中Na2S2O3和NaSCN是影响栲胶脱硫液粘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脱硫液粘度与主要副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用Excel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线性关系,为实际生产中估算栲胶脱硫液的粘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