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常见汽油清净剂主剂聚异丁烯胺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热稳定性和清净性能进行了对比评定,并分别应用于汽油清净剂中进行Ford2.3L IVD台架评定,试验结果表明:聚异丁烯胺的清净性能优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相似文献   

2.
分析、对比了无灰装置改造前后工艺的差别,介绍了在烃化工序通氯系统、热油循环系统、尾气吸收系统改造所实施新设计。上述设计的实施,从根本上优化了原有工艺过程,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成本。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经过改进的乳化炸药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生产工艺.通过提高烃化工序通氯的压力、重新设定反应温度曲线、取消烃化N2气提、优化通氯管设计、改加液体顺酐等措施,使得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产品的收率由改进前的89.5%提高到96.0%,生产的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产品质量稳定,质量符合乳化炸药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烯酐)是生产丁二酰亚胺型,丁二酸酯型和酚醛胺型无灰分散剂的重要中间体。针对当前热加合工艺和氯化工艺生产燃酐的缺陷,开发了自由基一步法烃化工艺合成烯酐。该工艺经过小试,工业放大试验,生产的烯酐和丁二酰亚胺产品质量符合现行技术指标要求,丁二酰亚胺产品经外光谱分析,其结构与国内外类剂T-152,OLOA-373和LZ-6418相近。新工艺与现行的氯化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易行,生产装置投资少,反应温度低,生产周期短,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的特点,而且从工艺源头根除了氯气污染源,符合国家生态安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CLW-1轴瓦腐蚀模拟试验机,研究了ZDDP与丁二酰亚胺的相互作用对油品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丁二酰亚胺单剂对油品抗氧抗腐性能的影响,以及油品酸值与轴瓦腐蚀的关系.还利用~(31)P-NMR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探讨了ZDDP的分解产物及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单剂没有抗氧抗腐作用,而且还加重了轴瓦的腐蚀,但与ZDDP复合后,可以克服其对轴瓦的不利影响,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ZDDP在轴瓦腐蚀试验初期的分解速度较快,分解后生成的某些中间产物具有抗氧抗腐作用。还改进了鉴定ZDDP的薄层色谱方法。  相似文献   

6.
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与ZDDP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粘度、浊度等分析测试方法,考察了用不同的原料和工艺合成的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与ZDDP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丁二酰亚胺与ZDDP的要互作用主要取决于丁二酰亚胺中活泼的伯胺氮含量,而伯胺氮含量则决定于丁二酰亚胺在生产中的为戏化、胺化工艺和聚异丁烯基的结构。采用热储存及新工艺合成的单丁二酰亚胺,由于其部分重排成聚胺,减少了活泼的伯胺氮含量,从而了与ZDDP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了国内外高活性聚异丁烯的生产状况,包含国内外的生产企业和生产能力;简述了高活性聚异丁烯在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聚异丁烯胺两个领域的应用情况;综述了高活性聚异丁烯的最新合成方法;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合成高活性聚异丁烯的催化体系将向高效、环保、廉价的方向发展,同时分析了高活性聚异丁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丁二酰亚胺的界面活性、对丙酮酸的增溶性能及与 ZDDP复合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单丁二酰亚胺的界面活性及对丙酮酸的增溶能力较强 ;丁二酰亚胺与 ZDDP复合后增溶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硼化丁二酰亚胺添加剂的合成及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丁二酰亚胺添加剂的抗氧化安定性和热稳定性,采用两条路线合成了硼化丁二酰亚胺并对其性能考察。热管氧化试验及热分析结果表明,硼化丁二酰亚胺的抗氧化性及热稳定性均优于未硼化丁二酰亚胺,是一种有前途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以己二酰二氯和不同取代基的苯肼合成了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类中间体,然后在N-溴丁二酰亚胺(NBS)/吡啶氧化体系下室温合成了8种己二酰基双偶氮化合物。第一步反应条件为:n(己二酰二氯):n(取代苯肼)=1:2,反应温度0-5℃,反应时间4 h,收率80%-93%;第二步反应条件为:n(N,N’-二芳基己二酰二肼):n(NBs/吡啶)=1:2,氧化反应时间0.5-1.0 h,收率80%-94%。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对合成的中间产物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苯乙烯-丙烯酸酯(简称苯-丙核壳型)乳液的组成与结构对成膜过程及涂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分阶段饥饿态加料的半连续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苯-丙核壳型乳液。通过DSC、TEM 等手段确证了复合乳液的核壳形态结构,考察了单体加料顺序、单体组成等对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核壳型乳液可根据聚合物的相容性来调节两相的均匀分散性,该形态结构可为涂膜提供优越的透明度、光泽性和硬度。  相似文献   

12.
以石油树脂为改性剂,采用剂在油中的乳化方法对石蜡进行乳化改性研究.考察了石油树脂对石蜡乳液耐水性和附着力的影响,不同HLB值的乳化剂及用量,乳化工艺条件对改性石蜡乳液稳定性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研制的TF-1乳化剂乳化效果好.在石油树脂用量(mpr)/石蜡用量(mpf)=0.75,TF-1乳化剂用量(me)/油相用量(mo)=0.15、乳化温度85~95 ℃、乳化时间25~35 min、搅拌速度800~1 2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石油树脂改性石蜡乳液防水性近似为石蜡乳液的2倍、附着力1级、粒径0.748μm、离心分离30 min不分层.  相似文献   

13.
为研制廉价的重油乳化剂,在实验室采用亚硫酸盐法纸浆废液与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复配制备了一种重油乳化剂,最佳配方为纸浆废液 546.4mg,十二烷基硫酸钠13.7mg,OP103.4mg,Span-20 13.7m,乳化剂S 23.0mg,pH11.5的乳化剂(共占乳化重油总质量的0.6%),可使油水质量比为70:30的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在85度下稳定134h以上,常温下稳定一年以上,通过对不同重油乳化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其乳液稳定性差别较大,试验过程中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乳化剂中纸浆废液,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及pH 值影响 。  相似文献   

14.
从乳状液稳定机理、影响因素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活性物质对Pickering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机械阻隔理论与三维黏弹粒子理论是主要稳定机理。评述了Pickering乳状液的应用前景,指出固体颗粒与聚合物的协同作用是否受其他因素影响值得研究,同时指出Pickering乳状液在石油行业的应用也值得探索,另外,研究响应环境刺激的固体颗粒乳化剂将拓宽Pickering乳状液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为把丁苯橡胶乳化剂转化成适合仪器分析的状态,按照自行设计的步骤对其进行预处理:首先考察乳化剂固含量、酸化情况,通过红外光谱法剖析酸化处理前后乳化剂和残液,发现其酸化效果良好;脂肪酸提取方式采用简单环保的水洗法;最后采用衍生化法对酸化提取后脂肪酸进行酯化反应,反应转化率大于98.5%,效果理想.本研究也适合同类型助剂的预...  相似文献   

16.
以高性能氧化煤蜡为原料制备车用乳液,针对乳化过程考察了不同配方以及工艺条件对制备车用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车用乳液的最佳配方是:酸值(KOH)为27~29mg/g、皂化值(KOH)为75~80mg/g的氧化煤蜡用量4%,复合乳化剂用量5%~6%,稳定性助剂用量0.4%,上光性硅油含量50μg/g,挥发性溶剂用量1%,其余为去离子水。在搅拌速率900~1 050r/min,乳化温度85~90℃,乳化时间35~40min工艺条件下制备的O/W型车用乳液乳液平均粒径在0.1μm左右,对汽车表面涂膜影响等主要性质符合GB/T23437—2009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乳液润滑剂的离水展着性与其润滑性能相关,考察了几种因素对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乳液温度,增加油相粘度,增大乳液,极性添加剂、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提高乳液润滑剂离水展着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稳定的有机硅乳液,分别采用几种不同亲水亲油平衡值的非离子型乳化剂(Gransurf 71,77,90,Span 60,Tween85)制备了有机硅乳液。考察了乳化剂Gransurf 77(R77)浓度、乳化剂并用、油水质量比、环境温度对有机硅乳液类型、液滴尺寸、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乳化剂R77与R71复配获得了液滴尺寸小、稳定性较好的乳液。研究表明,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液滴尺寸减小,乳液的稳定性提高;与含水量50%的乳液相比,高含水量乳液的液滴尺寸较小,黏度增加;乳液在室温下稳定,70℃时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精制棉制备聚阴离子纤维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精制棉经过碱化、醚化得到高取代度且取代基均匀分布的聚阴离子纤维素产品。对制备工艺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煤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Span80丙烯酸酯/Span80/Twen80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丙烯酸钠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印染增稠剂。考察了交联剂用量、丙烯酰胺用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增稠剂黏度和聚合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并考察了增稠剂的抗电解质性及流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较理想反应条件为:煤油45 g,水相60 g,质量比为0.8:0.3:0.1的三元乳化剂(可聚合乳化剂、Span80与 Twen80)在乳液中质量分数为6.67%,水相中丙烯酸一丙烯酸钠浓度为3 mol/L,总单体中丙烯酸钠摩尔分数为0.82,n(交联剂):n(总单体)=1.803×10~(-3),n(丙烯酰胺):n(总单体)=0.063,m(引发剂用量):m(总单体)=0.036%,反应时间为7 h,反应温度为23℃。该增稠剂具有较好的抗电解质性及流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