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泊洛沙姆(Poloxamer)对再生丝素蛋白(RSF)凝胶化结构及形态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分析(TG-DTA)表征了Poloxamer对RSF凝胶化的影响作用。FTIR、XRD和TG-DTA研究表明Poloxamer与RSF共混后极大的加速了RSF的凝胶化转变,并且随着共混溶液中Poloxamer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所占的共混比例越大,其凝胶化时间越短,但对所形成的水凝胶的结构和形态影响很小。SEM研究表明RSF-Poloxamer凝胶为片层状结构,这是由于其凝胶化过程中大量丝素分子由无规卷曲转变为β-折叠结构所致,随着Poloxamer含量的增加,RSF-Poloxamer凝胶的片层结构变得越来越规整。  相似文献   

2.
丝素多孔性凝胶的药物缓释,溶解和分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近年来,具有对外部刺激反映敏感的、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药物载体和胶囊,在DDS上的应用研究正在引人注重。尤其是,有生物适应性、刺激反映功能、适度的物理性能等的新材料正在活跃地进行研究、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丝素是一种具有优良性生物适应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指望着它在生物医药材料上的应用,最近还探讨了它作为DDS材料的可能性。我们将丝素用作生物医药材料为目的,为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泊洛沙姆(泊洛沙姆P407、泊洛沙姆P188、泊洛沙姆P407/P188混合液)作为治疗妇科疾病局部给药的温度敏感型凝胶基质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方法给予昆明种小鼠凝胶基质,观察小鼠毒性反应,并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阴道注射方式给予SD大鼠空白凝胶[P407/P188(2.5:1,...  相似文献   

4.
丝素蛋白具有优异的易塑形性,使其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成为可能。文章详细阐述了丝素蛋白与天然聚合物、化学合成来源聚合物形成复合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凝胶机制;系统地分析了丝素蛋白与其复合材料形成复合水凝胶后其性能和功能的变化;明确总结了复合后的优势和修饰性目的,并提出现如今存在的问题及丝素蛋白基复合水凝胶今后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制成型快、多功能、高性能的丝素蛋白基复合水凝胶及推动其在生物医学材料领域中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药物阿司匹林、聚乳酸(PLA)和丝素蛋白(SF)同时溶解在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体积比7:3)的二元溶剂中,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载药PLA/SF复合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纤维形貌,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其成分,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释放在磷酸盐缓冲液中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药粉质量分数的增高而减小且PLA和SF能很好的复合;SF质量分数为3%时复合纤维释药速率最大;释药速率随着药粉浓度的增大而加快。  相似文献   

6.
多孔丝素凝胶的制备和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广西轻工业》2016,(8):29-32
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组织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综合性能优异的支架材料是提高组织修复效果的关键,丝素蛋白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加工性及优良的机械性能,在组织工程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赵春霞 《国外丝绸》2006,21(1):1-3,6
通过调节渗透压控制丝素水溶液浓度,研究了凝胶的形成与其结构、形态及力学性能变化之问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丝素水溶液在体内状态转变过程中环境因素潜在的重要性,以探讨其贡献。丝素水溶液的凝胶化受温度、Ca^2+离子、pH值以及聚氧乙烯(PEo)的影响。凝胶时问随蛋白质浓度的提高、pH值的降低、温度的升高、Ca^2+离子的增多、PEO的增加而缩短。K^+离子的增多对凝胶化时间没有影响。通过凝胶化,丝素的无规卷曲结构转变成为β-折叠结构。丝素浓度〉4%而形成的凝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网络和海绵状结构。由冷冻干燥法形成的凝胶的孔尺寸随丝素浓度和凝胶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Ca^2+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经冷冻干燥法形成的凝胶的孔尺寸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凝胶的机械压缩强度以圾模量随蛋白质浓度和凝胶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些研究结果为丝素水溶液在绢丝腺中经历的溶胶一凝胶转变过程提供了新的见解,同时也为将丝蛋白在体外加工成有用的新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测定可溶性丝素形成凝胶时的结构,结果表明可溶性丝素形成凝胶时p-折叠和结晶区明显增加.丝素凝胶的形成涉及疏水相互作用和β-折叠的形成,并通过聚集作用形成了网状结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对此网状结构起了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钠(SA)、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柚皮素天然可降解的高聚物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水凝胶,对其微观形貌、力学性能、溶胀降解行为等进行表征与分析,为后续功能水凝胶材料的设计、制备和性能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水凝胶的负载率和缓释率,以N-羟基丁二酰亚胺和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为催化剂,柠檬酸为交联剂,将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交联制备得到丝素蛋白/海藻酸钠水凝胶,测试了水凝胶的结构、形貌、溶失率、吸水率、载药率和释药率。结果显示:丝素蛋白/海藻酸钠水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丝素质量分数2.5%,柠檬酸质量分数2.5%,海藻酸钠质量分数4.5%,催化剂(质量比为1∶1)质量分数为0.5%。红外光谱图显示,在该条件下制备的水凝胶中含有丝素蛋白和海藻酸钠的特征吸收峰,其形貌为多孔结构,24 h后溶失率为11.4%,吸水率约70%,其最大载药率约50%,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缓释8 h后,其释药率接近75%,表现出良好的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烯醇(PVA)为水凝胶基质材料,氯化锂(LiC1)为导电物质,甘油-水混合物为溶剂,通过物理交联法制备PVA/LiCl复合水凝胶材料.对水凝胶材料的断面形貌、化学结构、晶体结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PVA水凝胶中加入LiCl可以明显提高电导率;随着LiCl质量分数增大,复合水凝胶的电导率增大,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水凝胶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更高的应用价值,丝素蛋白水凝胶需要满足胶凝时间可控并且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文章采用N-月桂酰肌氨酸钠(SNS)与丝素蛋白(SF)水溶液共混制备水凝胶,讨论了所形成的水凝胶(SNS/SF)胶凝时间与温度、丝素浓度、SNS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和X射线衍射曲线表征了其结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孔结构,在水凝胶表面接种L929细胞验证其细胞相容性。结果表明:SNS/SF水凝胶的胶凝时间与温度、SNS质量浓度成反比,水凝胶中的丝素蛋白分子形成β-折叠结构。L929成纤维细胞在凝胶上呈对数稳定增长,说明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具有用于组织修复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为开发一种无毒无污染且缓释时间长的丝素蛋白(SF)基药物缓释载体,本文采用电沉积法在低电压下制备SF基水凝胶,分析了不同制备电压、溶液中不同SF质量比下制得水凝胶的宏观形貌、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细胞毒性、降解性能和药物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SF基水凝胶呈乳白色,表面光滑,具有丰富致密的网络结构,抗压缩性能可随制备参数实现可控调节,不具备细胞毒性.在模拟胃液、模拟伤口渗出液和模拟体液中,SF基水凝胶的稳定性随着制备电压的增加而增强.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研究发现制备得到的SF基水凝胶的释药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一种微针溶胀给药系统,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丝素蛋白为微针基材,将丝素溶液浇注于聚二甲基硅氧烷模具中,经过抽真空、恒温恒湿干燥成型,获得丝素干凝胶微针。为了获得溶胀型微针,加入乙二醇甲醚、尿素等小分子溶胀剂与丝素蛋白共混,研究了微针溶失、溶胀、压缩强度、药物释放等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测试了丝素蛋白微针干、湿态下的结晶结构。结果表明:加入的乙二醇甲醚与丝素质量比为1︰10时,丝素蛋白微针溶失性小,溶胀性能、强度、透皮释药速率及释药率较好。  相似文献   

18.
多糖-蛋白质复合水凝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和蛋白质是食品中最重要的2种功能大分子,可以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水凝胶。与单一组分相比,多糖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水凝胶不仅具有优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而且具有提高复合体系机械性能的潜在优势。该文对部分多糖-蛋白质复合水凝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综述了形成复合水凝胶的多糖及蛋白质的类型和条件、二者主要相互作用及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的内部和外部因素,阐述了多糖对其与蛋白质形成复合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影响,并概述了多糖-蛋白质复合水凝胶在食品工业及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该文将为多糖-蛋白质基创新凝胶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复层药物丝素膜中药物的释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幼珠  丁悦  吴徵宇  廖镇江 《丝绸》2001,(8):10-11,25
讨论了药物丝素膜采用动态或静态释放法对膜中药物释放的差异性,并采用动态释放法测定了复层丝素膜对模型药物乙酰水杨酸及利福平的释放,实验结果表明,复层药物丝素膜比单层药物丝素膜在释放液中初始释放浓度稍大,释放时间延长,更符合药物缓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