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探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氨纶包芯纱的生产工艺。介绍了纺制17 t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氨纶包芯纱纺纱工艺流程,对各道工艺进行优化,做好温湿度控制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最终顺利纺制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氨纶包芯纱,纱线质量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长丝纱为基材,对其进行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后采用基于原位聚合的纱线连续导电处理方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胺(UHMWPE/PANI)复合导电纱线。利用制得的复合导电纱线制备了圆筒状纬平针织物作为应变传感器,进行了传感织物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导电针织物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其电阻随应变的增大先增大,至一定值后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减小。传感织物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在应变小于20%时,其传感因子可达30以上。多次拉伸时,传感织物的传感重复性逐渐提高,拉伸3次以后,传感织物表现出良好的传感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及其各种混纺纱线的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可用于纺制各种纱线产品,也可用于建筑增强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具有强度高、耐磨、耐切割等优点,其断裂强度可达到8 cN/dtex以上,可满足一些特种领域对高强度纱线的需求,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4.
徐海燕 《纺织学报》2013,34(11):44-0
为了改善高性能纱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纱线的可编织性,对平行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束进行加捻,分别是100捻/10cm,125捻/10cm,150捻/10cm。分析了无捻、加捻后的纱线因其集束性的影响在袜机上编织纬平针织物的外观,无捻、加捻后纱线的弯曲刚度,以及加捻后的纱线和织物中纤维的损伤程度,探讨加捻对可编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捻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可编织性有较大的影响,加捻可以提高其集束性,降低弯曲刚度,但是对单纤维的损伤有所增加,因此选择适当的捻度可以使得超高分子量纱线的可编织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力学性能及其在防弹和防刺材料方面的应用,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造防弹和防刺材料的结构形式、不同结构形式对防弹和防刺性能的影响,以及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弹和防刺材料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兔绒纤维细而膨松、强度较低、抱合力差、可纺性能差的特点,结合棉、锦纶纤维的固有特性,采用半精纺工艺将3种不同性能纤维进行组合开发生产针织用纱,以达到纤维性能互补。文中以研制35.7 tex×2 50/30/20棉/锦/兔绒的半精纺针织纱线为例,进行了原料性能分析与选择、混纺比确定、纱线规格及工艺流程设计,并对兔绒预处理、和毛、制条、并条、粗纱、细纱、络并捻等工序的主要生产工艺参数与关键技术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无极性基团、化学惰性大、表面粘接性差等缺点,国内科研工作者展开了积极探究。基于近几年有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文献报道,本文介绍了4种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包括等离子体改性、化学试剂改性、辐射接枝改性和电晕放电改性。通过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改性,进一步拓宽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防弹、防刺材料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在防弹、防刺材料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制造防弹、防刺材料方面的结构形式,以及不同结构形式对防弹、防刺性能的影响。简述了测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弹、防刺材料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羊绒/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半精纺针织纱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山羊绒纤维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性能特点,以开发纱线线密度为20.83 tex×2山羊绒/大豆蛋白复合纤维15/85色纺半精纺针织纱线为例,进行了纱线规格和工艺流程设计,并对原料预处理、和毛、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并等工序的主要生产工艺与技术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处理后UHMWPE纤维与LDPE复合材料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生 《纺织学报》2007,28(9):57-60
为了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界面性能,对其进行介质阻挡放电氩等离子体处理以进行表面改性。将等离子处理前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别与低密度聚乙烯基体制成相同体积比的复合材料,对试样进行纵、横向拉伸性能的测试,探讨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黏合性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服装热量的传导,采用导热率较高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纱线作为纬纱与涤纶进行交织制成织物,并以电热片作为热源,通过铂电阻测温仪测量距离热源边界0、2、4 cm处织物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变量分离法测试纤维种类、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以及织物组织结构等因素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织物导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UHMWPE纱线交织物的导热性明显好于涤纶/涤纶和涤纶/锦纶交织物,且纱线越粗、织物密度越大、组织单元内纱线交织次数越少,织物导热性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性能纤维软质材料的耐切割性能,选用不同规格的试样进行滚动和滑动切割测试,分析了纤维类型、材料结构、叠层密度和切割方式对耐切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的叠层密度与耐切割性能呈正相关,密度越大,耐切割性能越高;碳纤维机织斜纹试样体现出的耐切割性能远远不及芳纶或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材料;在面积、密度和结构相同的条件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所制备的试样比芳纶所制备的试样更具有耐切割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无纺布相比无纬布和针织纬平针织物具有更为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产品性能,并与芳纶、碳纤维进行性能对比。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详细阐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熔融纺丝、干法凝胶纺丝和湿法凝胶纺丝工艺。并分析国内外产能状况,包括荷兰帝斯曼、美国霍尼韦尔、日本东洋纺和国内部分公司,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企业特点,指出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发展迅猛,但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产能较低、应用开发水平低等问题,提出应加大工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并对市场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正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良好的导热性能开发的纯纺机织布,用于凉席、床单等家用纺织品,具有较好的凉感性能,在市场中保持增长态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HMPE)纤维的工艺技术很先进,需要好的设备去匹配,这是我们做设备的初衷。目前市场上约90%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工程技术与设备是由我们提供的。未来我们将着力研发低成本、耐热抗蠕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技术及成套装备,特别是以绿色环保、低运行成本为载体的  相似文献   

15.
高模高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芳香族纤维(Kevlar纤维)、碳纤维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特种纤维之一,由于其优越的化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在军事、工业、航海、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发展历程、性能与应用领域,并对其以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面料涂料直喷数码印花的需求,研究电晕处理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面料进行涂料直喷数码印花。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纤维表面变粗糙,面料表面接触角由120°降低到23°,达因值达到42 m N/m。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面料预处理工艺为尿素25 g/L,给湿率25%,涂料直喷数码印花的优化工艺为焙烘时间60 s,焙烘温度100℃,喷嘴压强2.0 MPa,可获得较好的印花质量。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海藻纤维阻燃、染色性能差等特点,采用海藻纤维与染色的莫代尔、精梳棉纤维进行混纺,开发海藻针织纱线。通过试纺和试织,发现纺纱和织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效果较差,针对出现的问题对各个工序的工艺进行改进,包括混纺比、纺纱方式、纤维预处理、清花、梳棉、并条等纺纱工序。结果表明,改进后可以顺利完成纺纱工序,且试织的断头率和破洞现象减少,但海藻针织纱线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山羊绒/纳米绒/品德尔/纳卡半精纺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品德尔、纳卡、纳米绒及山羊绒4种纤维的性能分析,结合4种纤维的性能特点,开发出了纱线线密度24.0 tex×2山羊绒/纳米绒/品德尔/纳卡(30/30120/20)的半精纺针织纱,改善了4种纤维的可纺性,并使其各自的优点得到进一步提高.采用毛纺与棉纺相结合的半精纺技术,优选纺纱设备,对纱线规格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设计;对在纺纱过程中的预处理、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并捻等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设置;简单介绍了各工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高染色深度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以苯甲酸苄酯为载体对纤维进行分散染料染色,通过还原清洗、二道皂洗工艺洗去纤维表面浮色,以实现固色,并对染色前后UHMWPE纤维的性能进行表征。试验结果表明:苯甲酸苄酯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具有增塑膨化作用,使得纤维内部无定形区分子链段松动,染料得以进入纤维内部,从而获得具有高颜色深度、高色牢度的UHMWPE纤维产品;染料上染率高达66.7%,断裂强力损失率维持在4.43%以内。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125℃,升温速率2 K/min,染色时间60 min。  相似文献   

20.
探讨棉/罗布麻72/28 18.3tex赛络集聚纱的生产工艺及其纱线特点。罗布麻纤维预处理后与扯松的精梳长绒棉条混和后再经清梳联成条,罗布麻与棉混和条预并后经过三道并条制成熟条。分析了罗布麻纤维的性能特点、前处理工艺、纺纱工艺流程,制定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分析了棉罗布麻混纺纱内纤维径向转移特性。指出:合理的参数配置可提高罗布麻纤维的可纺性能,使成纱质量达到要求;纺纱过程中罗布麻纤维易向纱线内部转移,棉纤维易向纱线外部转移。认为:棉罗布麻混纺织物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