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阿拉其图东铜矿床产于狼山成矿带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铜矿床。通过系统研究一手地勘资料及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剖析矿床和矿体地质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分析找矿潜力,对本区以及外围找矿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研究指出,矿床受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二岩段(Jxa2)层位控制,矿体产于硅化石英岩、石英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大致顺层产出,受后期变质作用及构造挤压影响,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形成弯曲揉皱,并发生地层与矿层的"倒序"现象。通过变质岩原岩恢复,表明含矿围岩为沉积岩砂岩类,认为矿床成因属砂岩型铜矿床,后经变质及岩浆作用改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青塘硫铁矿床属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硫铁矿,现探明硫铁矿储量22579×103t,规模接近大型。该矿床伴生有益组分多,品位高,钨、铜、金等均达中型以上规模。矿体受下石炭系梓山煤组特定层位控制,主要赋存在石英砂岩中,系含矿热液沿层间裂隙顺层交代钙质岩石及石英砂岩而成。矿体以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为主,厚度1.00~28.04m,平均厚度4.00m;矿床平均品位S 26.116%。重点阐述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对矿床的成矿模式分析,探讨了矿床的成因,提出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
六苴铜矿为位于滇中楚雄盆地的典型砂岩型铜矿床,具有显著的浅色岩层与紫色岩层过渡带及金属矿物的分带性,长石石英砂岩粒间隙为金属矿物的有利赋存空间。结合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为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六苴下亚段(K1ml1)浅色层与紫色层交互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②矿床金属矿物主要为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次生氧化物有(硅)孔雀石、赤铜矿、铜蓝等,矿床内原生金属矿物在水平、垂向上的分带性较明显;③矿床矿化主要受NW向断裂控制,NE向、近EW向及SN向断裂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及产状,矿化主要产于白垩系上统马头山组下部六苴下亚段(K2ml1)的长石石英砂岩内,矿体严格受地层、岩性控制,矿化富集于强氧化地带向强还原地带转化的过渡带的碱性介质环境中;④矿床成因属典型沉积成岩-后生改造型“红层”砂岩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矿区小河-石门坎、界牌-火箭山深部为矿区下一步的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溆浦县谭家湾石英砂岩矿是我国优质硅砂基地之一。该矿床属于晚古生代泥盆系跳马涧组滨海—浅海相沉积矿床,赋矿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矿体平均厚106m,SiO_2平均品位98%,属于优质玻璃原材料。本文通过对地层、矿床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初步研究,浅析了谭家湾石英砂岩矿的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5.
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新发现的代表性中型热液矿床。为了促进西大明山地区找矿勘查工作,从地表、深部和显微镜下3个角度观察分析了该矿床的矿化特征,并探讨了矿床成因。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为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受寒武纪小内冲组砂岩层理控制,地表氧化后呈黑褐色。矿石矿物主要沿砂岩层理分布,多充填于重结晶的石英间隙,少量被石英包裹。白钨矿与磁黄铁矿密切共生。含矿热液在富集成矿的同时,还沿矿体围岩中的节理形成网格状矿化蚀变。结合同位素组成和成矿时代等资料分析,认为该矿床与燕山晚期形成的隐伏花岗闪长岩体具有直接的成因联系,岩体提供了主要的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6.
杰兹卡兹甘矿床主要是缓倾斜层状坚硬矿体。矿体赋存于稳固岩层上部的沉积杂层中。矿层主要为灰色砂岩(含矿和不含矿)、红色砂岩及含少量砾岩和硅的粉砂岩和泥板岩组成。该矿床的特点是多层矿化并有夹层,夹层的厚度为0.5~10m。矿体和各含矿层被有方向性的裂隙和挤压褶皱破坏。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位于湘黔汞矿带中部的万山矿田,驰名中外,以它独有的特征赋存于寒武纪地层,属典型的似层状层控矿床。其矿床成因类型属低温热液矿床,矿床由若干矿体(含矿体)组成,受控于地层、岩相与地质构造,矿体(含矿体)形态极为复杂。根据矿床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为缓倾斜似层状矿床的特点,而矿,  相似文献   

8.
<正> 一、矿石特性鱼儿山矿段系湘西金矿西矿段,属中-低温热液经后期变质作用叠加的复成因矿床。矿体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紫红色板岩的层间断裂及其侧羽状裂隙中,呈脉状及网脉状产出。矿床的矿物成份主要有自然金、辉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共圈定2个晶质石墨矿体,主矿体Ⅰ号矿体长3200m,平均厚度241.60m,矿体倾向220°,倾角55°~69°,埋深0~548m,认为矿体赋存于中新元古界蓟县系渣尔泰山群阿古鲁沟组二岩段炭质板岩中.矿床成因属区域变质层控矿床.矿石类型为显微鳞片状晶质石墨,无共伴生矿产,较易选矿石,开发经济...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都兰县大卧龙多金属矿为接触交代型矽卡岩矿床。矿区内主要矿体为M3-2锌铅银多金属矿体(东岔沟铅锌矿段)、M1-5含锌铜金属矿体(西岔沟矿段)、M2-4铜矿体(南岔沟矿段)。对矿区地层岩性、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矿物组成、围岩蚀变等特征进行了详细总结,分析区内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希望对今后的地质勘查工作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位于格陵兰东部铜铅锌成矿带。结合野外调查,利用光薄片显微鉴定,对詹姆逊盆地铜多金属矿矿石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矿石特征可分为砂岩型,构造破碎带型和硅质岩重晶石型三类矿石。综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铜多金属矿是复合叠加型矿床,早期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形成层状硅质岩重晶石型铜铅锌矿,之后在陆源碎屑沉积时形成砂岩型铜铅锌矿,后期含矿热液沿构造及砂岩层位充填交代、并对早期砂岩矿化层进一步热液叠加富集成矿。对该矿床的矿石特征及成因的总结,有助于推动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2.
白银地区金矿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银厂矿田及其外围,由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成矿带。独立金矿床以冲洪积、坡残积砂金矿及砾岩型金矿为主;伴生金矿床主配热液型铜及多金属矿床有关。矿床受北西西向区域性大断裂及其次级派生断裂控制,矿床与玄武岩、安山岩、石英角斑凝灰岩及某些酸性-中酸性入岩体有关。苏家湾-石青硐大断裂及其两侧、酸性-中酸性浅成侵入体分布区及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区是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分析青海省都兰县洪水河铁矿地区地质物探资料,并通过矿床对比,研究矿床成因,从成矿地质环境及磁异常特征论述了洪水河铁矿找矿远景。通过对磁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认为都兰县洪水河铁矿铁矿体在空间上为一个铁矿层,层位稳定,其延伸大,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青海多才玛矿床是一个新近查明的超大型铅—锌—银矿床。利用150个钻孔岩芯样品的矿石品位及其体重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铅矿石和铅—锌矿石品位与体重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和r=0.90),锌矿石品位与体重不相关(r=0.09);根据铅矿石和铅—锌矿石品位与体重的回归方程计算了矿区各矿石块段的平均体重。回归模型准确、直观阐释了品位—体重的相关性,对沱沱河地区有相似成矿背景的其它矿床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永胜陶粒板岩矿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板岩矿为二叠系暖木条子组上段地层中的黑色板岩,成因类型为层状沉积变质矿床,工业类型为泥板岩型普通陶粒矿床,矿层长约6 000m,宽1 200m。矿石烧成的陶粒强度大,可做为高层建筑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南厂铅锌矿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北端,构造格局复杂,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南厂铅锌矿体主要呈透镜状赋存于第三系云龙组(Eyb)及下白垩统景星组(K1j1)地层中,与围岩接触部位发育微弱褪色蚀变,云龙组下段(Eya)是矿体底板有效的“屏蔽层”;区内发育原生砂岩型矿石、灰岩型矿石和氧化矿石,沉积构造特征明显,局部具有热液、变质作用改造特征;矿区地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断裂构造是主要的容矿、导矿构造,高盐度热卤水沿导矿构造循环至有利层位、构造部位富集成矿,综合分析认为南厂矿床属热卤水为主的多成因层控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
矿石敏感性评价是地浸采铀研究中新的试验内容。对内蒙某砂岩铀矿床进行了矿石敏感性即速敏性、水敏性、盐敏性、碱敏性及酸敏性试验研究,揭示了该矿床矿石的敏感性能。通过矿层敏感性评价,找出矿层发生敏感的条件及伤害程度,为地浸开采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文地质条件是砂岩型铀矿床地浸开采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钱Ⅱ块13~16试验矿段开展水文地质条件试验,计算出含矿含水层主要水文地质参数,并对其地浸开采可行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水文地质结构、水位埋深、承压水头高度、单孔涌水量、黏粒含量、岩石分选性、胶结程度、含矿层与非含矿层渗透系数比值和渗透系数、矿化度有利,而含矿含水层厚度、岩石粒度、含矿含水层与矿层厚度比值对部分地段有利,总体上矿床适合于地浸开采。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大冶市金卢矿区铜多金属矿床进行多年的普查找矿工作中,仅发现零星的几个小矿体,矿石品位不高,地质储量不大。根据对该区前期两阶段进行的普查找矿工作,以及以往实施的钻探和物探资料,从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推断金卢矿区没有形成大规模矿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大厂矿田黑水沟-铜坑区深部多方法找矿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厂矿田是我国著名的锡多金属资源产地,矿床具明显的平面展布和垂向分带规律。离地表600 m以深的“第二找矿空间”找矿潜力巨大。利用现代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理论,将地质综合研究、数学地质中的趋势面分析和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方法综合集成,其中地质综合研究确定找矿空间, 趋势面分析得到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和确定矿体的垂向空间位置,物化遥技术提供三维空间找矿信息。在三维空间上,对大厂矿田黑水沟-铜坑区深部靶区进行了成功的成矿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通过验证,新增锌多金属资源量接近超大型矿床规模。多种技术方法|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