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包油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7400型高温高压流变仪对“八五”期间研制的华北任平1井低密度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系统地测试了温度、压力对该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运用宾汉模式、幂律模式、卡森模式和赫-巴模式对该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数据进行了系统拟合分析,得出赫-巴模式是描述该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的最佳模式,就工程应用而言,二参数的卡森模式也可以用于描述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并研究了赫-巴流变方程中各参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还对该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低密度水包油乳化钻井液高温高压流变性能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焦油的产量多、价廉,但利用率不高,多用于燃烧,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为了提升苯乙烯焦油的经济附加值,同时给油田开发提供一种低成本的原材料,将苯乙烯焦油制成水包油型乳状液,用于乳状液驱油中.以乳化不稳定系数为乳化剂的指标筛选表面活性剂,将其与苯乙烯焦油混合制得水包油型乳状液,对乳状液的稳定性、流变性和驱油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水包油钻井液体系乳化剂优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包油钻井液体系配制方法简单,抗温能力强,流动性好,滤失量低,稳定井壁能力较强,抗水油侵能力强,对储层伤害小,不影响电测和核磁测井,对环境污染小。乳化剂是决定形成何种类型乳状液的最重要因素,合理选择乳化剂是形成乳状液体系稳定的关键。文章对水包油钻井液体系的4种乳化剂FPR、AEO3、OP-10、T-60进行了电导率测定,粒度测定,静置观察实验,研究了FPR、AEO3、OP-10、T-604种乳化剂的稳定效果和乳化效果。研究发现,乳化剂FPR的乳化效果和稳定效果最佳,适合于配制水包油钻井液体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被用于水力压裂增产措施中的交联水包油乳状液体系 ,连续相含有作为增黏剂的多糖。这种乳状液是采用硼酸盐和pH控制剂进行交联以获得 4 0 0cP @1 70s- 1 /1 70)H的黏度 ,从而使支撑剂的运移达到 1 5lb/gal。在相同条件下 ,与使用高分子聚合物相比 ,加入到乳状液中的聚合物降低到 1 8lb/1 0 0 0 gal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传导性。在密封瓶中进行的定性测定表明 ,交联乳状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 ,一旦体系破乳 ,固相就会分散到乳状液中。利用这一性能可降低由于持续处理和维持支撑剂的原有传导性而带来的泡沫损失。实验证明 ,这种流体可以保证压裂液在压裂期间具有良好的滤失控制能力 ,并能悬浮和运移支撑剂 ,从而更好地完成裂缝填充作业。  相似文献   

6.
王斐 《石油化工应用》2014,33(10):86-88,95
针对水包油钻井液的特点,从处理剂评价入手,通过室内试验优选出了乳化剂和增粘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水包油钻井液体系配方,并对体系的抗温性和抗污染能力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水包油钻井液抗温能力达到160℃,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较强的稳定性、较低的虑失量和较好的抗污染能力,能够满足钻井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组分分离及其基本性质,为稠油组分在水包油乳状液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首次建立了将稠油分为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中性分四组分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采用该分离技术对辽河杜-84稠油和胜利孤岛垦西稠油进行了组分分离,同时用极性分离法将稠油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之后对这些纽分进行了元素、酸碱值、相对分子质量及红外光谱等组成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杜-84稠油中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含量达36.92%;孤岛垦西稠油中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含量达20.65%.元素分析、酸碱值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效果较好,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收率可达95%以上.极性四组分以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最高(2000-3000),且辽河沥青质比孤岛沥青质要大许多,反映出辽河稠油的超稠油特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官能团四组分中,碱性分相对分子质量最大(1150-1222),其它由大到小依次为两性分、酸性分、中性分.  相似文献   

8.
刘龙伟  郭睿  解传梅  王敏  王二蒙 《石油化工》2014,43(9):1053-1057
采用硅氢加成反应、环氧开环季铵化反应两步法:即将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基醚(环氧醚)与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甲基醚)接枝到含氢硅油上,得到环氧醚与甲基醚共改性硅油中间体,然后中间体经环氧开环季铵化反应得到针对水包油型原油乳液的新型聚醚季铵盐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简称O/W破乳剂)。利用FTIR和~1H NMR等技术分析了O/W破乳剂的结构,考察了破乳条件对O/W破乳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破乳条件为:破乳剂用量110 mg/L(基于原油乳液质量)、n(环氧醚):n(甲基醚)=2:1、脱水温度65℃、脱水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使用O/W破乳剂时原油乳液的脱水率为93.51%,水相含油率为47 mg/L,破乳性能优于工业常用季铵盐阳离子型破乳剂BO-05。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加,特别开发一些裂缝发育易漏失、低压低孔低渗储层时,钻井工作难度较大,对钻井液的要求较高。介绍一种水包油钻井液体系配方,优选了该水包油钻井液体系配方,对该水包油钻井液体系的稳定性、抗污染性、抗盐性和润滑性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该水包油钻井液体系具有低的虑矢量、较好的抗盐性、较好的抗污染性以及较好的润滑性,能够满足钻井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从稠油官能团组分与极性组分油…水界面张力的角度,研究了稠油各组分的界面活性及其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测定了官能团四组分以及极性四组分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组分浓度、水相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极性四组分的甲苯溶液-水的界面张力大小顺序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官能团四组分的顺序为中性分>碱性分>酸性分和两性分.酸性分、两性分及沥青质均具有低界面张力的特性,尤其在碱性(pH=11~12)条件下,界面张力很低,是稠油中主要的界面活性组分.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O/W型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研究了稠油的组分分离及其基本性质,为稠油组分在水包油乳状液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首次建立了将稠油分为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和中性分四组分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技术。采用该分离技术对辽河杜-84稠油和胜利孤岛垦西稠油进行了组分分离,同时用极性分离法将稠油分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组分。之后对这些组分进行了元素、酸碱值、相对分子质量及红外光谱等组成结构测定。结果表明,杜-84稠油中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含量达36.92%;孤岛垦西稠油中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含量达20.65%。元素分析、酸碱值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效果较好,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法收率可达95%以上。极性四组分以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最高(2000-3000),且辽河沥青质比孤岛沥青质要大许多,反映出辽河稠油的超稠油特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沥青质>胶质>芳香分>饱和分;官能团四组分中,碱性分相对分子质量最大(1150-1222),其它由大到小依次为两性分、酸性分、中性分。  相似文献   

12.
透镜状“水包油”油藏是在储集层非均质严重的地区常见的一种油藏类型。造成“水包油”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沉积过程中储集层岩性有一定变化 ,经成岩演化后储集层物性也有一定差异。油气运移过程中 ,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 ,孔喉半径大、渗透性好的生物灰岩中的水容易被排替 ,形成油层 ;而孔喉半径小、渗透性差的生物灰岩中的水不易被排替 ,形成水层。对该类油藏需要进行精细地层对比 ,并根据岩心、录井、试油、试采及电测井资料综合判断油水层。在射孔时应有选择地射开厚度较大、物性较好的层 ,避射物性差的层段 ,使该类难动用储量能得以开发动用。图 1参 2 (邢正岩摘 )  相似文献   

13.
通过现场试验,验证由地层原油制备的水包油型乳化液注入油层砂后,能否减小注入水由注入井流向生产井的通道;应用乳化液三口井水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两年时间里,附近几口生产井的采油量上升而产出液水油比值下降,以及改善了注水波及系数。  相似文献   

14.
水包油钻井液国内研究应用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目前适合于深井欠平衡钻井作业的3类钻井液体系进行综合分析,从抗油、抗水侵能力、成本等角度出发,得出使用水包油钻井液体系最为合适,其配制方法简单,不需配备复杂设备,抗温能力强,流动性好,滤失量低,稳定井壁能力较强,抗水油侵能力强,润滑作用好,对储层伤害小,不影响电测和核磁测井,对环境污染小。文中对水包油钻井液体系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组成,其乳状液的稳定机理,以及该体系的乳化剂使用特点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对该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应用现状,简要阐述了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滴法,通过测定含聚合物的O/W型油滴的生存时间,研究了含聚合物油水乳状液聚结的动力学特性。探讨了温废、聚合物浓度及水解度对液膜的排液时间,半生命期及破裂速度常数的影响。并对聚合物影响乳状液聚结的微观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含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研究含聚合物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考察乳状液的制备方法,聚合物浓度、地层水矿化度对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类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稠油官能团组分与极性组分油-水界面张力的角度,研究了稠油各组分的界面活性及其在水包油型乳状液中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测定了官能团四组分以及极性四组分的油-水界面张力,考察了组分浓度,水相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稠油极性四组分的甲苯溶液-水的界面张力大小顺序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官能团四组分的顺序为:中性分>碱性分>酸性分和两性分。酸性分,两性分及沥青质均具有低界面张力的特性,尤其在碱性(qH=11-12)条件下,界面张力很低,是稠油中主要的界面活性组分。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O/W型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8.
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具有典型的“高压、高渗、高含硫”特点,以往所钻的直井及水平井在Φ152.4 mm小井眼井段使用聚磺钻井液密度一般为2.30~2.50 g/cm3,几乎每口井都出现多次滤饼粘附卡钻;另外该井段富含石膏及夹薄层岩盐对钻井液污染严重,流变性不好控制,钻井中常出现高泵压等问题。针对以上难题,从分析高密度条件下的粘卡原因及出现高泵压的流变性失控原因入手,研制了一种超高密度低油水比水包油钻井液体系,室内进行了产层岩样密封能力、滤饼表面油润湿性、抗膏盐污染等方面的评价,现场应用于磨005-H8井水平段钻井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表明该配方体系能较好地满足磨溪气田所钻井的需要,大幅度地降低了钻井扭矩和起下钻摩阻,能有效防止粘附卡钻和高泵压问题,具有高密度条件下流变性易控制、抗膏盐污染能力强、对泵橡胶件损害小、安全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CFD18-1-A2h井水平段钻遇古近系东营组二段底部砂砾岩及古潜山,裂缝发育,地层温度较高,储层保护压力大,常规钻井液作业难度大。由于水包油钻井液具有密度低、井底负压值波动小、稳定性强、润滑效果好、对储层伤害小等优点,所以选用了抗高温低密度水包油钻井液配合压力控制钻井技术钻进。钻完井作业期间,水包油钻井液性能稳定,机械钻速较高,起下钻正常,筛管顺利下至设计深度,投产后自喷状态即超配产100%,储层保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水包油近平衡钻井液在中生界地层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生界地层,采用水包油钻井液体系实施近平衡钻井技术。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流变性,油水比为3:7时,具有较强的抗天然气和原油污染能力。在文23-40井的现场应用中,水包油近平衡钻井液性能稳定,能够满足中原油田中生界井段近平衡钻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