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各项配套建设不断完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变得更加美丽和舒适。可是乞丐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寻求进一步发展的城市,成为许多城市美丽风景线上挥之不去的污点。特别是收容遣送措施取消后,仿佛一夜之间乞丐就占据了一些城市的主要街头。他们常常强讨强要、死缠不放、借机行骗、阻碍交通,令路人惟恐躲之不及,不仅妨碍交通、扰乱社会治安,更损害着城市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3.
“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融合、和谐、和睦、平和之意。继承中国“和”文化的传统,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和”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宝贵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35)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与国家的希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三观"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代大学生呈现主流爱国、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多元、"三观"混乱甚至缺失等现状。文章在内涵解读、意义阐释的基础上,探讨向当代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与"三观"教育的方法与策略,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与"三观"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在建筑生态语境中探讨“新三届”建筑学人的历史角色.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生态语境中一个极为特殊的复兴型知识群落,占据了优势“生态位”的“新三届”建筑学人承担了中国建筑“新启蒙”的时代使命,从建筑学的学科再造、建筑实践的疆域开拓及建筑界的系统组织三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建筑生态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深远影响,其历史贡献极为突出,而发展局限亦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2)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文化风行一时,近年来随着韩国影视节目的大举进军,再次掀起一股新的"韩流"热潮。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是接受"韩流"文化的主要群体。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和而不同"的姿态吸取精华,抵制糟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广松涉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与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流派加以融合,借助西方哲学平台试图为之提供一种不同于原苏联解释框架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想视界。他的以实践第一性和关系存在论所界定的马克思人学思想,以"物象化论"对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分析,以"事的世界观"对"物的世界观"的超越等等,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对我国当代哲学深入研究实践交往理论的当代价值、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无疑具有多方面的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8.
董治年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5):192-194
在美学上,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台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台一。空间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表现为长度、宽度、高度。而建筑中对空间的理解是三维的实体围合的场所。建筑的内部空间是老子所说的“当其无,有器之用”部分,它历来是建筑设计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室内设计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沟通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代化让人类对自然充满激情和千劲:现代化则让人类对自然极尽疯狂:中国传统文化却会让人类重新恢复理智,融入,回归自然。中国室内设计也正在时尚刺激的洪流中奋力地挣扎,或想要找到一条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道路—如何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找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自我。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一次展览的展览设计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在V&A“创意中国”当代中国设计展的工作经历,概述了从挑选设计师到展览开幕的展览设计过程,讨论了展览的叙述如何与空间设计的主题相互适应,细述了策展人和设计师的想法如何升华成最后的结果。目的在于梳理出展览叙事、展品与空间设计之间复杂而协调的关系,厘清展览背后的精细思考的层次,这对于有效地传达展览的主题和关键信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希望阐明的是,展览设计对于历史上的和当代的设计作品的展示尤其不可或缺,并指出了其与美术作品展示(通常在白色的方盒子空间里)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24个关键词图绘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所面临的现状、限制条件、话语工具和实践策略,以及他们如何在西方/中国、建筑自主性/社会现实、传统/变革的复杂网络中寻求自身的独特立场。 相似文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