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振荡波电压法检测10kV电缆局部放电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振荡波电压法测试系统的主要原理、设备构成及局部放电定位技术的原理;基于振荡波电压法检测技术,通过在一条退运10 kV交联聚乙烯短电缆上人工设置各种模拟缺陷,对系统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振荡波电压法对某些类型的缺陷如错用绝缘胶带等效果十分明显,而对其他一些缺陷如压接管表面存在毛刺等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也表明电缆终端缺陷的检测可能会由于高压线夹表面放电引入干扰受到影响,建议采取其他辅助检测手段如开关柜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或对高压线夹进行防电晕处理。 相似文献
3.
电缆可分离连接器广泛应用在35 kV及以下的中压配电网。为了明确可分离连接器对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量的影响,更有效地检测和分析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电缆的绝缘状况,针对试验接线时是否需要拆卸可分离连接器进行研究。在介绍测量原理和试验步骤后,分析了3种涉及电缆可分离连接器的现场处理方式,并使用故障电缆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分离连接器只影响电缆首末终端的局部放电结果,拆除连接器有可能诱发应力锥错位,如不拆除则需关注接线端子延长杆与插拔头主体外表面的绝缘。为了更好检测绝缘状态,把电缆及终端附件当成一个系统看待是一种更加合理的试验选择,而且还能避免多次拆装造成应力锥错位的风险。所得结果可为试验指引和标准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振荡波电压法检测电缆局部放电状态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主要测试步骤。利用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对一段长294 m的10 kV XLPE电缆进行了局部放电测试。测试中发现了电缆中间的接头部位存在局部放电现象,经解体检查发现该接头内部受潮和热缩管收缩不均匀,导致与主绝缘界面存在气隙,估计该接头可能是造成该电缆局部放电的主要原因;在更换该中间接头后,复测结果正常。检测结果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和定位10kV电缆局部放电的位置,并且检测本身不对电缆造成伤害。本文简要描述了电缆局部放电的产生原因和引起电缆局部放电的典型缺陷,并介绍了OWTS振荡波系统技术及操作,同时通过真实举例验证了该系统在电缆局部放电测试与定位上取得的良好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8.
9.
基于振荡波测试系统的XLPE电缆局部放电检测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基于振荡波理论的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测试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现状,讨论了该测试系统在10kvXLPE电力电缆中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一起局部放电故障,论述了这种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在10kV 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XLPE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对XLPE电缆的局部放电进行在线检测是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预测运行寿命,保障电力电缆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振荡波电压下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的局部放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局部放电的振荡波电压检测方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目前已得到初步应用。为了研究振荡波电压下电缆典型缺陷的局部放电特性,制作了4种10 k V交联聚乙烯电缆中间接头人工缺陷模型,对4种缺陷模型分别施加振荡波电压和工频电压,对比研究了振荡波电压和工频电压下的局部放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工频电压,振荡波电压下局部放电的脉冲信号上升沿更陡峭,过峰值后衰减更快,在2~3个周期内衰减到0,脉冲持续时间短约3~30μs;同一种缺陷的局部放电3维统计图谱在振荡波电压与工频电压下基本一致,不同缺陷的局部放电3维统计图谱区别明显,为进一步研究振荡波电压作用下交联聚乙烯电缆局部放电的模式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