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高通量微波消解/萃取工作站快速制备水溶性碳量子点,研究碳量子点的pH值依赖性和稳定性,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在Cu2+存在条件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对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猝灭作用及EGCG与Cu2+的促氧化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碳量子点具有pH值依赖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相对量子产率为73.67%;Cu2+与EGCG的浓度比达到2∶1时,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猝灭更严重,EGCG的促氧化效果更好。该研究可为EGCG作为功能性物质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基于碳纳米点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荧光墨水。研究人员以柠檬酸、尿素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制备出高荧光量子效率的碳纳米点。所制备的碳纳米点表面含大量亲水性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以及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减污降碳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也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研究了新时期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践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建设的绿色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色素物质作为着色剂常被用于食品加工,食品中合成色素物质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在食品加工中仍存在违规添加色素的情况。色素的检测方法主要为色谱法、光谱法、质谱法以及电极法等方法。本文从碳点合成的方法以及优化,碳点检测的基本原理,碳点对合成色素的检测应用,以及合成色素检测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等方面综述了荧光碳点在食品安全色素物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统计了不同的碳源、合成方法以及修饰方法所得的碳点对合成色素检测的影响和优劣,阐述了碳点在绿色无污染道路上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有机化合物合成的碳点的优越性。除此之外,还详细介绍了以光电倍增管、伏安法为核心的电化学传感器,以碳点为墨水的可视化传感器以及光致发光传感器,对以碳点为检测机制的传感器在色素检测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L-半胱氨酸和葡萄糖作为碳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具有优良荧光效果的碳量子点,通过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以碳量子点为荧光探针,研究链霉素及溶液配制条件对荧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7.4时,激发波长为440 nm以及在5 mL容量瓶中加入1 mL的碳量子点进行定容,15 min后检测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Fe3+的方法,以猕猴桃汁为碳源,乙二胺为表面修饰剂,采用微波法制备猕猴桃生物质碳点(CDs).制备的生物质碳点富含-OH、-NH和C-O等基团,粒径约为2.5 nm,易溶于水且稳定.该碳点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出蓝色荧光.基于Fe3+对猕猴桃生物质碳点荧光猝灭效应,进而建立一种检测Fe3+的方...  相似文献   

7.
碳点(CDs)是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荧光性能、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简单易得的合成原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残留检测。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阐明了CDs荧光探针的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无掺杂、掺杂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以及基于适配体的CDs荧光探针在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有助于科技工作者们研制出功能更优的CDs荧光探针,推动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碳点作为新兴纳米荧光材料之一,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优异的荧光性能、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低毒性和绿色合成途径,在构建荧光探针传感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为农药残留检测带来新机遇,使得农药残留快速且绿色检测成为可能。本文主要对碳点的制备方法、光学性质、荧光机理和农药残留检测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碳点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最近几年,寻找和开发新型碳点合成的特异性原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原料作为碳点合成的前体物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作为可再生资源,来源广泛、廉价易得;所含元素十分丰富,可制备成应用性更强的杂原子掺杂碳点;此外食品原料制得的碳点具有低毒性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综上,食品原料在碳点的合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所合成的碳点也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食品原料合成碳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碳点合成的食品原料种类、食品源碳点的合成方法以及性质,并概括性介绍了食品源碳点在食品药品分析检测、生物成像、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与人体新陈代谢、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蛋白质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目前已经渗透到生物、医学、食品等各个领域。纳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蛋白质技术的研究,发展光学特性优良、生物相容性好的功能化荧光纳米材料对深入研究蛋白质的标记、分析以及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嵌入式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碳点、碳纳米管、贵金属元素纳米簇和磁性荧光纳米颗粒等荧光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各种荧光纳米材料在蛋白质标记成像、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固定与分离以及蛋白质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凸显出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同时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我国非常注重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治理,而现阶段,最常见的末端治理技术就是活性炭吸附治理技术.因此,本文将进一步研究在处理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现阶段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环境治理模式的滞后造成了这一局面。文章从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现状,分析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给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进行解析,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治理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污水超标排放也使得水体遭到污染,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价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上游来水水质差等问题,都威胁着河流生态环境的安全,使其自净能力逐渐丧失。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皮革制造排放大量污染物到空气和河流中,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雾霾较为严重的区域,大气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区域性特征,区域之间相互影响,污染物输送密切。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大气污染尤为严重,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诸多影响,一些城市在冬季出现了较长时期的雾霾天气,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将站在城市生态管理的角度,探索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工厂越来越多,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染物,对空气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一些化工或采矿开采等行业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污染废物,对环境影响很大.环境污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不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制革大国,年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但制革业是轻工业生产中的污染大户,制革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就制革行业环境影响因子识别、评价重点、源强确定、防治措施、工作中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等提出了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和不断完善,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采取了零容忍.当前,环境污染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于污染型生产企业需加强废气治理,以此更好地解决废气排放的污染问题.为了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也要大力推广废气治理设备的大量应用.本文阐述了工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严峻,生态环境状况急剧下降,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存在巨大的威胁,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任务.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介绍了污染源自动监测的意义以及优势,并深入探究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困境以及解决措施,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其中,化工厂生产带来的损害是不可逆的。随着我国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关部门开始对相关的生产工作进行监控,降低污染,恢复生态环境。本文重点阐述化工厂环境监测技术,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纺织工业水污染环境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所引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构成对中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将严重制约我国纺织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我国纺织技术经济现状,为从根本上减轻(或消除)纺织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研究提出了“搭建一个基础结构,构建两个生产平台,强化三个推动力,健全四个支撑体系,抓好五个发展环节”的综合环境治理对策和8条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