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确定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值是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从光纤偏振模色散的统计特征着手,通过有限次测量来确定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值的方法,并对相关的测试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指出将确定值模型用于制定偏振模色散的技术规范是过于保守的,继而详细表述了偏振模色散的三种统计模型:蒙特卡罗数值法、Gamma分布分析法和模式独立分析法。比较表明,统计模型比确定值模型更实际地描绘了系统的PMD性能,它能充分发挥光纤的潜力。因此,应该按照统计模型而不应根据确定值模型来制定偏振模色散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光纤偏振模色散(PMD)的统计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指出将确定值模型用于制定偏振模色散的技术规范是过于保守的,继而详细表述了偏振模色散的三种统计模型:蒙特卡罗数值法、Gamma分布分析法和模式独立分析法。比较表明,统计模型比确定值模型更实际地描绘了系统的PMD性能,它能充分发挥光纤的潜力。因此,应该按照统计模型而不应根据确定值模型来制定偏振模色散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4.
减小单模光纤中偏振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岩栋  蒋方云 《通信学报》1997,18(11):48-50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是限制光纤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我们利用模耦合理论,采用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同时旋转预测制棒的工艺来增强模耦合,实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减小,能保证普通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值小于0.5ps√km。  相似文献   

5.
减小单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是限制光纤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我们利用模耦合理论,采用在光纤拉丝过程中同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来增强模耦合,实现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减小,能保证普通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值小于0.5ps/km。  相似文献   

6.
对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偏振模色散。研究表明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偏振模色散主要由光栅的双折射系数、色散量决定,提出了制作低偏振模色散的色散补偿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非 《光通信研究》1999,(4):38-40,44
论述了测试仪所采用的光谱分析法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原理,介绍了弱导模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的随机特性以及变化规律,并给出了光纤偏振模色散测试仪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8.
光纤光栅偏振模色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光纤光栅 (FBG)偏振模色散 (PMD)产生的原因 :写入光栅用的光敏光纤对紫外光吸收是不均匀的 ,呈指数型吸收。建立了光栅偏振模色散的模型 ,利用建立的模型计算了不同折射率调制的偏振模色散 ,计算的结果与用偏振模色散分析仪测得的结果符合得很好。理论和实验说明了光栅色散对偏振模色散的影响 :光纤光栅的色散增大 ,光栅的偏振模色散也增大。  相似文献   

9.
光纤和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偏振模色散的概念、偏振模色散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系统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的要求,以及获得小的偏振模色散光纤和光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冯显杰 《光通信技术》2001,25(4):314-317
首先介绍了不同种双折射率差Δn的光纤制成的啁啾光纤光栅中偏振模色散现象 ,然后说明了光栅中偏振模色散的大小与 Δ n的相关性 ,并阐述了对用于色散补偿作用的啁啾光纤光栅中偏振模色散的消除 (补偿 )方法 ,最后指出利用啁啾光纤光栅中大的偏振模色散对高速光通信系统传输线路中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在侧写入法写入光栅时,光敏光纤对紫外光的吸收不均匀造成的。分析了光纤光栅在不同温度下的偏振模色散,实验研究了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在-20~ 60℃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理论,在国内首次利用Sagnac干涉仪和偏分孤子法对偏振模色散进行测量,利用偏振控制器和保偏光纤实现光纤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13.
偏振模色散对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影响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光纤偏振模色散产生的原因及描述模型 ,重点分析了光纤偏振模色散对光纤数字通信系统的影响 ,并指出了它是对未来高码率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的主要限制。最后讨论了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理论,在国内首次利用Sagnac干涉仪和偏分孤子法对偏振模色散进行测量,利用偏振控制器和保偏光纤实现光纤系统的偏振模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15.
对利用线性啁啾光纤光栅补偿偏振模色散(PMD)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挤压线性啁啾光纤光栅使之产生双折射,用于补偿光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通过改变施加在压电陶瓷上的电压值,可实现对偏振模色散补偿量的线性调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不断发展 ,光纤中的偏振模色散 PMD成为限制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的极限因素。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纤结构的不完善性或者受到外界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偏振模色散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许多研究表明偏振模色散对温度具有较强的敏感性 ,是温度的函数。采用波长扫描法就温度对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影响展开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陈林  徐江荣  杨伯君  张晓光  张茹  于丽 《中国激光》2005,32(9):225-1229
提出了一种新偏振模色散(PMD)补偿的方法,直接从被补偿光纤中提取偏振色散矢量的大小和方向信息,根据算法调节偏振模色散补偿器的各参量,使得补偿器的快轴与被补偿光纤的慢轴对准,从而使得偏振模色散得到补偿。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了搜索的自由度。建立了40Gb/s偏振模色散前馈补偿系统,并通过数值模拟.对40Gb/s的非归零(NRZ)码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自适应补偿。通过对补偿前后的眼图、偏振度(DOP)和Q值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偏振模色散补偿的前馈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对啁啾光纤光栅的偏振模色散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实验观察了均匀光纤光栅由于弯曲而引起反射波长的移动,由此对弯曲的啁啾光纤光栅产生的偏振模色散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啁啾光纤光栅由于弯曲而产生的偏振模色散群时延差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9.
对存在偏振模色散(PMD)和群时延(GD)抖动的非理想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啁啾光纤光栅的群时延谱和偏振模色散光谱,理论分析和实验测量表明,啁啾光纤光栅差分群时延(DGD)抖动与其时延抖动密切相关。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线性啁啾光纤光栅偏振模色散眼图代价与入射到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的光信号的偏振方向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在使用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时应对光信号的偏振方向进行调整,以获得最佳补偿效果。另外结合实验数据,模拟计算并讨论了非理想线性啁啾光纤光栅群时延抖动和偏振模色散引起的信号的展宽和脉冲形状的劣化。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补偿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光纤中偏振模色散已成为高速光通信系统增容的主要障碍,文章对现有的各种偏振模色散补偿方法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用偏振控制器与保偏光纤构成的夺模色散自动补偿系统是一种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