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门甲基二硅氧烷(MM)和磷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氨化、过滤和精馏,制备出了六甲基二硅氮烷。在酯化反应中,MM既是反应物又是溶剂,酯化完毕即可直接向体系通入氨气进行氨化,工艺简单易行,无三废,产率较高,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和磷酸酐为主要原料,通过酯化、氨化、过滤和精馏,制备出了六甲基二硅氮烷。在酯化反应中,MM既是反应物又是溶剂,酯化完毕即可直接向体系通入氨气进行氨化,工艺简单易行,无三废,产率较高。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徐志栋  王敏 《化学试剂》1999,21(3):184-185
六甲基二硅氮烷(简称HMDZ)不仅是广泛应用于色谱分析和有机合成中重要的甲硅烷基化试剂[1],而且还是合成六甲基二硅脲(BSU)的关键原料,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半合成抗生素合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具有重要的工业生产价值。国外生产工艺主要有2种,...  相似文献   

4.
六甲基二硅氮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三甲基氯硅烷和氨气反应生成的产物的氨化反应工艺和正交化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氨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合成工艺条件及碱浓度与HMDS的水解程度的关系,同时用气相色谱分析了其成品纯度。  相似文献   

5.
六甲基二硅氮烷合成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艺选用惰性有机溶剂为稀释剂,采用特殊的水洗条件,抑制了产品的水解,明显提高了产品的收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两种重要的硅烷化试剂-六甲基二硅脲和六甲基二硅烷的主含量测定方法。其中BSU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生成可以色谱中气化出峰的硅脂衍生物,再进行色谱法测定。HMN是选择了合适的反应物和指示剂,然后进行常规滴定。  相似文献   

7.
先采用质谱对六甲基二硅氮烷进行定性分析,并在标准谱图库中检索,找出硅氮烷的准确位置;再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使用统计工具(Minitab)对60个六甲基硅氮烷样品数据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标准样品回收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5%。  相似文献   

8.
先采用质谱对六甲基二硅氮烷进行定性分析,并在标准谱图库中检索,找出硅氮烷的准确位置;再用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使用统计工具(Minitab)对60个六甲基硅氮烷样品数据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标准样品回收率在80%-120%,相对标准偏差〈5%。  相似文献   

9.
王留成  武红旗  李磊  赵建宏  宋成盈 《化工学报》2008,59(11):2701-2705
利用改进的Rose釜沸点仪,测定了常压下正己烷-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六甲基二硅氧烷(MM)-HMDS、正己烷-MM的等压汽液平衡数据。用静态法测出了实验温度下HMDS和正己烷的饱和蒸气压,并回归出了HMDS的Antoine常数。用面积检验法对每个体系进行了热力学一致性校验,结果符合热力学一致性要求,并用Margules、van Laar、Wilson和NRTL 4种方程模型对汽液平衡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正己烷-MM体系的平均相对偏差较大,对正己烷-HMDS和MM-HMDS体系,其最佳配偶参数能较好地满足系统。  相似文献   

10.
详述了六甲基二硅脲的合成机理、路线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以下简称写D_4)阳离子开环聚合的高真空微型聚合实验技术,以及D_4在三氟甲基磺酸(简称TfoH)和三氟甲基磺酸苄基二甲基硅酯(简写TPOS)组成的引发体系下进行开环聚合取得的初步结果。在D_4转化率低于20%时,反应产生的主要是D_5—D_(12)环体副产物。三种引发体系由于活性中心不同,导致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引发剂种类和引发剂的选择,并对引发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the effect of steric and electronic factors on the efficiency of initiators based on novel xanthenyl phosphonium salts for cationic polymerization of epoxide monomers. 2-substituted (IH, ICl, IMe, and IOMe) xanthenyl phosphonium hexafluoroantimonat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NMR (1H, 13C and 31P) and IR spectroscopy. The order of initiator activity in polymerization of glycidyl phenyl ether (GPE), was found as IH> ICl>IMe>IOM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steric fact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cyclohexene oxide (CHO) was performed and the order of activity was found as ICl>IH>IMe >IOMe. All the initiators were found to be latent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initiates polymerization on thermal initiation. The order of initiator activity was influenced by electronic and steric factors in the system.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se salts was measured by Thermo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The solubility of the initiators in various organic solvents and epoxy monomer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选用过氧化氢二异丙苯-硫酸亚铁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酸正丁酯的乳液聚合,研究了单体进料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速度、乳胶粒子尺寸和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聚合条件,单体加料时间延长至3h时,粒径由90 nm减小至65nm,分子量降低了38%;当反应温度由20℃升高至70℃时,粒子粒径由95nm减小至65nm,表观聚合反应活化能为29.80kJ/mol。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乳化剂,进行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对合成产物进行了FT-IR、线粒径分布测试和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以及油相与水相体积比对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 h,油水体积比4∶1,引发剂[n(过硫酸钾)∶n(亚硫酸钠)=1∶1]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5%(质量分数),乳化剂[m(OP-10)∶m(Span-80)=1∶1]用量为单体质量的8.0%(质量分数),在此工艺条件下,单体转化率达98.8%,乳胶体积平均粒径112μm。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水/乙醇(H2O/EtOH)作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芬顿试剂硫酸亚铁(FeSO4)和双氧水(H2O2,30%)在pH =3 ~4的弱酸性条件下作为引发剂,制备了粒径约为408 nm的单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探讨反应机理及分散介质的配比、单体浓度、分散稳定剂用量、聚合反应时间等对PMMA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该工艺选用新型引发剂,无需除氧,聚合时间短,操作简单,和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multifunctional initiator has been developed by peripheral modification of a Pt-acetylide dendrimer. Pd–Pt μ-ethynediyl units were introduced to the first-generation dendrimer by a divergent method. The dendritic initiator was applicable to the living polymerization of aryl isocyanides, producing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mers with a narrow polydispersity index in quantitative yields. The 31P NMR spectrum of the resulting polymer suggested that all Pd–Pt μ-ethynediyl units in the dendritic molecule actually functioned as an initiator.  相似文献   

18.
Ce~(4+)引发聚乙烯醇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硝酸铈铵 (CAN)作引发剂 ,在水介质中聚乙烯醇 (PVA)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 ,用红外光谱证实接枝物的结构 ,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p H值、反应时间及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最佳反应条件为 PVA1 .0 g/l,CAN3 .1 6× 1 0 - 3mol/l,HNO30 .1 88mol/l,MMA0 .469mol/l,45℃ ,4h。  相似文献   

19.
在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复合引发体系的优化模型,并进行了二元引发体系的优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引发剂配比下的最大聚合速率等高线和临界转化率时的聚合时间等高线。结果可以用来指导复合引发剂的配方设计,有助于聚合热的均匀释放、聚合釜冷却能力的充分利用和聚合釜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段铃丽  张洪涛  陈莉 《化学与粘合》2006,28(5):330-332,337
介绍了超浓乳液的三个主要特点。从体系状态,单体含量,聚合速度,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形态和设备利用率方面比较了超浓乳液聚合与传统乳液聚合及本体聚合的区别。指出超浓乳液聚合中使用热分解引发剂所产生的问题及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原因。还简单介绍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类,回顾了前人在超浓乳液聚合工作中不同单体体系使用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情况,总结了不同单体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的最佳配比,以及它们对动力学、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超浓乳液聚合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