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一个计算多角颗粒自由沉降速度的公式: u_c=(k_1ds~2(ρ_S-ρ_L)g)/(α{[(3/2ds)~3k ρ_L(ρ_S-ρ_L)g]~(1/2) 18μ})其中 k_1= 0.843 log 92.3/Sudi 该公式是从Stokes理论和Newton阻滞定律导出的。利用上式计算的数值与实际沉降数据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用流态化方法来分选石棉,并认为石棉的流态化选矿是根据石棉纤维和脉石之间的干涉沉降速度的差异进行的。在相同的空隙度时,干涉沉降速度小的纤维随上升流体进入溢流产品中,而干涉沉降速度大的脉石则逆上升流体向下排入尾矿。根据这一分选原理,本文提出了石棉流态化选矿的物理模型,并依据流体力学的原理,建立了物料和流体在分选管内各个区域中运动的数学解析式。通过求解流体的运动方程,得到了无限长圆柱体的沉降末速方程,再借助于试验建立了石棉纤维的自由沉降末速方程。通过试验本文还研究了纤维和脉石颗粒的空隙度指数n值和分选等问题。分选试验不但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流态化分选原理,而且分选的较好结果还表明用流态化分选石棉是今后石棉选矿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还得出了三点新的结论:(1)粗细均匀和质量均匀的圆柱形纤维在作自由沉降时,无论初始时它以何种形式在静水中下沉,最后总是取其受流体阻力最大的方向——即平行于水面的形式稳定地下沉。(2)长径比1/d≥15的圆柱纤维在作自由沉降时,由于流体从柱体两边的绕流阻力对纤维沉降末速的影响远远大于它从柱体两端的绕流的影响,所以纤维的长度不再影响它的沉降末速,决定纤维自由沉降末速大小的因素是纤维的直径、密度和流体的粘度、密度。本文所建立的圆柱纤维的自由沉降末速方程适合于计算雷诺数Re=1~17.601,长径比1/d≥15时各种材料的圆柱纤维在各种流体中的自由沉降末速。(3)圆柱纤维在自由沉降时是以水平状态下沉,在干涉沉降时由于纤维间的相互碰撞而倾斜下沉。基于纤维在流体中倾斜下沉时所受到的流体阻力小于水平下沉时的阻力,所以纤维的干涉沉降速度大于其自由沉降末速,它们的空隙度指数为负值。  相似文献   

3.
对于鳞片状铝粉粒,可以先用实验方法测出粒子在煤油中沉降速度U(mm/min)与直径的关系为U~(1/2)=0.860+0.0302d;再测出粒子直径与厚度σ(μm)的关系为d~(1/2)=1.74+8.76δ。据此,用沉降法或显微镜法得出相近似的粒度分布曲线,两曲线有几乎相同的最可几半径rm。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物料分批磨矿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方法。两种混合物料各种配比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不仅简单易行,可以大大地节省混合物料磨矿过程研究中的试验工作量,而且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仿真得出的混合物料总体及其各个组分的粒度分布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物料分批磨矿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方法。两种混合物料各种配比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不仅简单易行,可以大大地节省混合物料磨矿过程研究中的试验工作量,而且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仿真得出的混合物料总体及其各个组分的粒度分布与试验结果的吻合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确定颗粒沉降速度的两种实验方法进行了讨论,主要对紊流中在给定时间实验和给定距离实验的颗粒沉降速度的一些统计特性进行了研究,结论证明了给定距离实验的平均颗粒沉降速度大于给定时间实验的平均颗粒沉降速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螺旋和球磨两种混料方式,研究不同混料时间对铝热剂性能及颗粒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料过程中球磨混料颗粒平均粒度比双螺旋混料大,松装密度比双螺旋混料小,在双螺旋混料4h,球磨混料6h 时混合最为均匀,球磨混料物料均匀性好于双螺旋混料,微观形态显示双螺旋混料颗粒主要以Fe2O3粉末团聚形成,球磨混料颗粒以Fe2O3和Al接近化学配比团聚在一起长大形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煤泥颗粒凝聚效果的量化评价,使用了一种激光粒度分析的方法.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煤泥颗粒在不同转速和不用浓度的Ca2+或Na+溶液中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Ca2+比Na+更容易使煤泥颗粒凝聚,Ca2+浓度越高,煤泥颗粒越容易凝聚.在转速为1 000rpm和Ca2+浓度大于5mmol/L时,颗粒的凝聚效果最好,d90可达到700μm以上.根据煤泥颗粒粒度分布的d10,d50和d90的大小,可实现对颗粒凝聚效果的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W片二向色性角β测定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在测定W片二向色性角β的实验装置中的两个问题:W片的e轴与起偏器P_1透振方向间夹角θ偏离45°时引起的误差;起偏器P_1、检偏器P_2的消光比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箱体实验仓内PM2.5的采集、称重与PM2.5中碳组分的分析,研究香烟自由燃烧过程PM2.5的一次排放和燃烧结束后仓内PM2.5的二次生成。结果表明:单支某品牌香烟自由燃烧时PM2.5一次排放量为1 200μg,排放速率为3μg·s-1,1 h内30 m3空间室内连续9支香烟自由燃烧,PM2.5质量浓度最大可增加360μg·m-3。香烟自由燃烧直接排放的PM2.5中碳组分的分布特征:碳组分占PM2.5的比重为57.7%,高于环境空气PM2.5中碳组分比重;OC1、OC2、OC3是香烟自由燃烧过程一次排放PM2.5中碳组分的优势组分,ρ(OC1)/ρ(TC)为34.6%,ρ(OC2)/ρ(TC)为23.9%,ρ(OC3)/ρ(TC)为17.8%;香烟自由燃烧排放PM2.5中ρ(OC)/ρ(EC)的特征值为14.8,ρ(Char)/ρ(Soot)的特征值为1.2。香烟自由燃烧结束后仓内PM2.5及碳组分的分布反映香烟自由燃烧烟气对于PM2.5的二次生成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碳氮比对生物反硝化中N_2O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间歇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以乙醇作为外加碳源,考察不同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 demand,COD)与氮的质量浓度的比值对全程和短程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产量的影响.全程反硝化过程中,调节ρ(COD)/ρ(N)为1.56、2.83、4.56、6.01和10.0,短程反硝化中调节ρ(COD)/ρ(N)为1.51、2.45、3.33、4.13和9.7.结果表明,全程和短程反硝化的最佳ρ(COD)/ρ(N)分别为6.01和4.13,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完全被还原,反硝化过程中几乎没有N2O产生,1 g混合液悬浮固体(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每天还原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分别可达0.077和0.089 g.在碳源充足的条件下,反硝化速率不再随着有机物的增加而增加.在低ρ(COD)/ρ(N)时,短程反硝化过程中N2O产量远大于全程反硝化过程,最高可达0.607 mg/L.在碳源不足时,亚硝酸盐对氧化亚氮还原酶(N2O reductase,N2OR)的抑制作用和ρ(COD)/ρ(N)不足是影响系统N2O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强化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还原效能,利用小空间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进水pH、水力停留时间(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ρ( COD)/ρ( SO2-4)和回流比对SO2-4还原效果的影响,从而考察反应器还原SO2-4的效能及在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温度35℃、进水pH=7.0、ρ( COD)/ρ( SO2-4)=2.5、HRT=8 h和回流比=4:1为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工况条件;进水SO2-4质量浓度在1500~2500 mg/L时,SO2-4的还原率保持在78.77%~88.89%,SO2-4的还原速率最高达5.90 kg/(m3·d),表明反应器具有较强的SO2-4还原能力;在进水SO2-4质量浓度为2250 mg/L左右时,连续运行20 d,SO2-4还原率达87.13%并能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has a great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protei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In this work,lysozyme imprinted polyacrylamide gel was prepared with silica particles as a sacrificial template to generate macro-porosity for fast adsorption.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tim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were 9 h and 56 mg/g respectively,which was 2 h less and 2.3-fold more than polymers without the sacrificial template.In order to test molecular imprinting polymers(MIPs)'selectivity,bovine serum albumin(BSA)was chosen as interferent for binary adsorption tests.In addition,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lysozyme to BSA with fixed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s,as well as using various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s with an equimolar ratio of lysozyme to BSA.It has been proven that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proteins should be larger than1.5×10~(-7) mol/mL,when the molar ratio of BSA to Lyz is 1∶1,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eparate Lyz from the binary protein mixture.The macro-porous lysozym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have less adsorption time,larger adsorption capacity,and better imprinting effect.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掺加比例的粉煤灰和矿渣所组成的复合矿物掺和料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及泌水率.结果表明:随着矿物掺和料总量的掺加,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损失率减少,并且矿物掺和料掺量在40%,粉煤灰与矿渣的比例为1∶1时,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速率达到最低,60min的坍落度损失率较对比混凝土降低了约50%.矿物掺和料掺量为30%,粉煤灰与矿渣的比例为1∶1时,混凝土拌和物的压力泌水率降低为对比混凝土的57%.说明适当的矿物掺和料掺量和比例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相似文献   

15.
KSH系列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添加不同温拌机理的KSH系列温拌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其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等方面与相同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差异,发现即使温拌沥青混合料60℃马歇尔稳定度达不到8kN,其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动稳定度、低温弯曲破坏应变等亦可达到甚至超过同条件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相应指标,说明在使用基质沥青时要求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达到8kN是不合理的,添加KSH系列温拌剂的混合料可以满足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6.
摊铺沥青路面集料均匀性数字图像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沥青路面摊铺阶段对混合料均匀性进行实时评价,实时反馈、指导施工,减少离析现象,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摊铺沥青混合料图像进行灰度化、滤波、图像二值化等图像预处理,并通过图像集料颗粒面积比验证预处理准确性;以图像中9.5 mm以上颗粒静矩标准差评价摊铺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均匀性,通过计算施工现场采集的1 085张摊铺沥青混合料图像静矩标准差进行试验验证并提出数字图像摊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预处理得到的图像中颗粒面积比值与按实际混合料配合比计算的面积比基本相符;通过min-max标准化后静矩标准差的值与对应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均匀性评价指标,为摊铺沥青混合料离析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和工作性的正交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较差,而机制砂和天然细河砂复合配置是改善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一种普遍方法。文章通过机制砂混凝土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法配合比试验,研究了机制砂掺量、砂率、石粉掺量和水灰比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工作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制砂掺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拌合物工作性影响显著,仅次于水灰比;以机制砂替代部分天然河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性能,机制砂掺量在33%~50%时,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较为理想,掺量超过80%以后,强度将低于纯天然砂混凝土;随着机制砂掺量的增大,拌合物工作性逐渐变差;石粉等量替代水泥在20%以内对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无显著影响,而对工作性的影响显著;石粉的掺入明显增大了减水剂的用量;C35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的最佳组合是水灰比为0.45、机制砂掺量为50%、石粉含量为10%、砂率为41%、减水剂为1.5%。  相似文献   

18.
基于溶质运移的悬挂防渗墙管涌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溶质运移思想建立的渗流侵蚀耦合管涌模型,探讨不同贯入比的悬挂式防渗墙的管涌控制效果,通过跟踪堤基孔隙率及液化细颗粒体积分数的演变过程,反映管涌通道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悬挂式防渗墙对管涌通道的扩展具有非常明显的控制效果,防渗墙的贯入比是决定控制效果的关键因素.当贯入比小于0.7时,防渗墙对孔隙率及液化细颗粒体积分数影响巨大;贯入比越小,孔隙率及液化细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大速度及影响范围越大,即悬挂式防渗墙的贯入比越小,管涌通道扩展速度越快,规模越大.当贯入比大于0.7时,悬挂式防渗墙对孔隙率及液化细颗粒体积分数影响较小,增大贯入比对改善管涌控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马歇尔击实试验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胶粉参量、集料特性、击实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其最大蜡封干密度、油石比和空隙率,得出影响橡胶沥青混合料密实度的因素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胶粉掺量对混合料密实度影响很小;对于龙嫩公路用混合料级配,通过优化级配来提高密实度的提升空间不大;集料吸水率对空隙率影响明显,吸水率增加1%时,混合料空隙率增大约2%;相同的马歇尔试件100次击实比75次击实空隙率减小了31%,改变击实方法空隙率仅改变了1.6%。  相似文献   

20.
利用SBR反应器硝化结束的混合液,通过投加不同碳源量和利用内源碳源反硝化,考察了不同ρ(C)/ρ(N)对污水反硝化过程中N2O产生情况的影响.控制ρ(C)/ρ(N)分别为0、1.2、2.4、3.5、5.0和20,结果发现,不投加外碳源条件下,利用内源碳源反硝化过程反硝化率仅有10%,产生的ρ(N2O)也很低.投加外碳源控制ρ(C)/ρ(N)为1.2和2.4条件下,反硝化率分别为18.44%和33.55%,产生的ρ(N2O)同样较低,ρ(C)/ρ(N)=3.5和5.0时,反硝化率升高到了71%和91.4%,产生的ρ(N2O)也升高到0.227 mg/L和0.135 mg/L,是不加外碳源时产生量的30倍和18倍.继续提高ρ(C)/ρ(N)到20,发现反硝化率可以达到99.29%,产生的ρ(N2O)增高到了0.317 mg/L.可见,在污水反硝化过程中,虽然ρ(C)/ρ(N)过低产生的ρ(N2O)很少,但严重影响反硝化效果,要得到较高的反硝化率,需要较高的ρ(C)/ρ(N),但是ρ(C)/ρ(N)较低和过高时都会产生较高的ρ(N2O),所以,污水反硝化过程中应该控制ρ(C)/ρ(N)在5左右,既可以实现较高的反硝化氮去除率,又可减少ρ(N2O)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