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种极具效率性的环境管理措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其自身亦存在某些缺陷,无论在污染物总量确定环节、排污许可证分配环节还是在排污权自由交易环节均与“污染者负担”原则一定程度上相冲突.因此,我国在设计和运用这一制度时,应客观地评价其价值,使得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其他环境管理措施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其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碳减排补贴和碳排放权交易决策对政府及冷链配送企业低碳发展的作用,建立了政府-企业成本优化双层模型。结合碳减排补贴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政策,分别建立了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政府成本模型和企业成本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保留最佳选择来进行迭代计算,求解了考虑新能源补贴额和碳配额的上层及下层模型的成本。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政府同时实行碳减排补贴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政策及单独实行碳减排补贴政策或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政府同时实行碳减排补贴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种政策时,政府总成本和企业总成本最小,可达成降本减排的目标。该研究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出发为冷链物流企业低碳配送问题提供了政策建议和企业建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中有关电子控制和电子自助的法律制度,及其是如何加强对交易中信息提供方的保护的。电子控制是指计算机信息交易中“许可方”依照合同约定设置并利用自动限制措施限制被许可方对合同项下的信息进行越权使用的法律制度;电子自助是指计算机信息交易合同中“许可方”以电子手段行使信息占有权和阻止权进行救济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排污权交易制度,把环境问题引入市场,在政府的指导下由市场运作,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来解决环境问题以此来促进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碳市场的建立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碳市场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故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能有效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能源消费规模、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在行政干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该政策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促进作用越强。基于此,建议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治污投入,正确处理政府和碳市场的关系,最大化政府干预在碳市场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权转让及其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节约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首先必须明晰水权,国家对地方政府进行水资源使用权一级配置。地方政府以取水许可制度为基础向水用户进行二级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水权转让制度,促使水资源向使用效率高的方向流转.水资源利用的边际效益或开发的边际成本不相等是水权转让的充分必要条件,还就水权转让的价格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限期治理制度在减轻或消除我国的污染源、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状况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然而该制度的不足与缺陷也凸显出来。各级政府应该协助环境保护部门行使限期治理权,并统一执法标准,强化治理法律责任,完善其行政救济制,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8.
发电权交易是一种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市场化手段。引入并运用科斯定理对发电权交易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对发电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做了简要阐述。双边交易模式和集中竞价交易模式是发电权交易中运用较普遍的组织模式,根据发电权交易的运用情况,提出了这两种组织模式的基本交易规则。对于不直接参与发电权交易的电网公司,研究了发电权交易在购电成本、线路网损、电网安全、电网投资对其造成的影响和发电权交易中的对策,对电网公司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排污收费是我国一项强制性收费,也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手段,也是一项国家强制性收费。随着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深化改革,在实施排污收费过程中存在着收费标准、管理体系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现行排污收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原因,在充分结合当前环境监察工作的基础上,对排污费征收工作进行有益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公房产权的特点以及公房上市交易的信息非对称问题,接着进行了政府与潜在公房交易者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分析,最后得出政府在公房上市交易中应该坚持的关于土地收益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