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问题与交流输电线路不同,主要考虑直流合成电场、离子流、直流磁场、无线电干扰(包括电视干扰)和可听噪声等.本文主要针对特高压直流线路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进行探讨,深入理解特高压直流线路电磁环境.  相似文献   

2.
直流离子流场发生装置对电场传感器在离子流场环境下的测试标定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直流离子流场发生装置体积较大难于满足新型电场传感器研制和便携式现场应用,对此该文研究了一种缩小尺寸直流离子流场发生装置。基于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对装置尺寸、结构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在平行板边缘处等分电位的方法减少了边缘效应影响,有效增大了平行板间均匀电场区域,减小了均匀性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晕丝电压7 kV时离子流场内不同位置离子流电流强度的相对平均偏差仅为1.66%,说明缩小尺寸的直流离子流场发生装置能够提供均匀的离子流场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建设,线路引起的电磁环境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线路附近的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是评价电磁环境的两个重要指标。我国西南地区水电资源丰富,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电能输送到负荷中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然而,西南地区较高的空气湿度是影响电磁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得到受空气湿度影响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地面离子流场的分布规律,建立考虑空气湿度影响的离子流场计算模型,研究不同空气湿度下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离子流场的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空气湿度影响下,随空气湿度增加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幅值都有不同程度增大,合成场强的增长幅度非常显著,而离子流密度的增长幅度很小,基本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Deutecsh假设的解析法,利用MATLAB软件对±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进行仿真研究.计算了极导线水平布置的±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合成电场的水平,详细讨论了线路结构参数(导线分裂数、子导线截面、导线分裂间距以及极导线对地高度和极导线间距)对合成电场的影响,为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雾霾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产生了影响,文中基于通量线法提出了一种考虑雾霾影响的离子流场计算方法,经与实验及现场测量数据对比,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并以云广土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为例,建立了雾霾不同污染等级下的合成场强和离子流计算模型,得到了在不同雾霾条件下的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结果表明,雾霞天气下的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都相对于正常天气有所增加,并随着雾S天气的污染程度的加剧而上升.该计算方法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规划和设计中分析雾霾天气对电晕的影响因素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期电磁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如何预测其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送电线路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110 kV送电线路工程运行期间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工频磁场、工频电场以及无线电干扰.本文分析了110 kV送电线路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计算模式,并以实际线路工程为例,评价单回线路1B-ZM1和1B-ZM2型杆塔电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其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7.
直流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带电作业对于保障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计算得到接地极线路的最大接地故障过电压为288 kV。针对接地极线路的带电作业间隙进行了操作冲击放电试验,采用惯用法计算得到了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为0.65 m。在安全防护方面:由于带电作业时的人体体表场强低于240 kV/m的限制,作业人员无需进行电场防护;但作业人员和绝缘工具需考虑单极大地运行时高温导线的影响,应采取隔热措施,为了保证安全,建议采用绝缘杆作业法,若需采用直接作业法,则应采取必要的安全距离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压交流、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位于同一走廊内甚至在同一杆塔上的实际情况,在实验室设计高压交流、直流输电线路模拟实验来探究在混合交直流输电线路下方地面交流电场、直流电场分布受到的影响。实验结果反映了附加线路及其电压改变、线路间距改变等因素对地面交流、直流电场变化的影响,并得出附加导线的分流或屏蔽作用会降低另一条导线的地面场强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9.
20 kV配电线路相比10 kV配电线路因其能提高线路供电能力,在我国许多地方有应用,确定线路是否带电对检修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的20 kV线路电场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在COMSOL软件中建立正常运行及故障工况下的仿真模型;探究导线水平排列以及三角排列对周围电场分布的影响,得出导线附近的电场分布规律,并分析某一相导线停电对线路电场分布的影响。基于相关分析初步提出了适用于20 kV线路的验电判据,若在导线正下方距离0.1 m范围内电场强度大于19.65 kV/m,即可判定此导线带电。所提出的验电判据可为后续验电装置的设计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结合实际工程,对同塔双回架设的750 kV输电线路的空间工频电场、导线表面场强及电晕损耗、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相序排列方式和导线高度对上述电场综合环境的影响,对同塔双回架设的750 kV输电线路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合理设计直流线路的极间距对控制直流线路工程电磁环境和降低工程建设费用意义重大.针对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离子流密度和合成电场强度等电磁环境指标,分别给出了其与极间距之间量化的影响指标;分析了空气间隙、V型串长及夹角对直流线路的极间距影响;结合极间距与塔重的关系研究,给出了合理的极间距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研究750k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采用模拟电荷法进行电场计算、毕奥—萨瓦定律进行磁场计算、激发函数法及GE公式进行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计算,分析相序布置、导线类型、导线对地最低高度、天气情况对电磁环境的影响。依据相应的电磁环境控制指标,提出750kV同塔双回交流输电线路设计要求:相序布置应采用逆相序;输电线路通过邻近民房时下相导线最低点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9m,线路通过公众活动地区或跨越公路处时下相导线最低点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3m,线路跨越农田时下相导线弧垂最低点距地高度不应低于10m。  相似文献   

13.
500kV同塔双回线路相导线布置紧凑,作业人员进出等电位的电场环境更为严峻.以典型同塔双回线路的直线塔和耐张塔为对象,运用CAD软件建立杆塔、金具、绝缘子串等构件精细三维模型,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导线、跳线进行参数化建模,采用谐响应分析法仿真计算了杆塔附近的空间电场分布,分析带电作业人员沿不同路径进入等电位的电场环境和人体进入强场区的体表场强.结果表明:两种塔型中,从塔身沿水平或斜角路径接近相导线过程的电场变化规律大体一致,越接近导线,场强增加越快.耐张塔跳线对路径上和空间的电场分布存在影响.人体进入强电场区后,手尖和腿部前端场强较高,面部最大场强大于240kV/m,建议加戴屏蔽面罩以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覆冰会引起严重的线路过载、舞动等现象,造成断线、杆塔倒塌、大面积停电、限电等事故,给国民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防止此种情况的出现,进行输电线路的直流融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介绍了直流融冰技术的原理和系统,提出了适用于500 kV变电站的交流输电线路的直流融冰技术方案,同时对直流融冰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某500kV变电站在处理110V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故障时发生一条500kV线路无故障跳闸过程;通过分析发现直流系统电容电流在一点接地时有充放电现象,分析了直流一点接地时造成保护动作的原因,并从变电运行的角度提出了此类故障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某500kV变电站在处理110V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故障时发生一条500kV线路无故障跳闸过程;通过分析发现直流系统电容电流在一点接地时有充放电现象,分析了直流一点接地时造成保护动作的原因,并从变电运行的角度提出了此类故障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500 kV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造成绕击、反击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做好500kv防雷害的原则与方法,给出安装避雷针与改善接地电阻防雷措施,为今后的500kv高压输电线路防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对500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输电线路雷电干扰的基本情况,并对500kV输电线路防雷线路绕击率与线路建弧率进行分析,提出了500kV输电线路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750 kV输电线路下方电磁环境敏感区域的人体感应触电问题,依据相关标准,实测线路下方的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判断是否达到控制限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产生机理.结果表明,电磁环境敏感区域的线路下方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分别低于标准规定的限值;在一定范围内,线路下方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与横向分布距离负相关,线路下方电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路、场两种方法对35?kV电流互感器电场分布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其法兰附近发生电晕放电的原因.由于35?kV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呈U型结构,导致其电场呈三维空间分布,而且计算区域中具有多层介质和复杂的结构.为更真实反映全场域电场分布,在外绝缘等值电路分析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应用ANSYS商用软件包对35?kV电流互感器进行三维电场数值计算和绝缘的分析研究.通过对35?kV电流互感器内外电场分布的分析及改进方案的产品研究、试验,证明电场研究的正确性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