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是农民工大国,新生代农民工是企业的主力。我国工业化率为47%,城市及发展都偏重工业;由工业大国成为工业强国,我们要提升劳动者素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拉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工业化,建设现代企业和现代国家,政府、企业等当致力于培训农民工,使之成为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现代工人。世界大国均是技工大国,优秀技工是我国参与世界竞争并获胜的保障;实现企业进步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必须让新农民工成为技工和技术能手、技术标兵。  相似文献   

2.
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效应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通过对90年代重庆经济增长的份额———偏离分析表明,重庆产业结构不利于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主要是第三产业的竞争力因素推动的。工业由于轻重工业竞争力弱,发展慢于全国。重工业比重大,效益低,从而使工业总体经济效益远低于全国。而重工业效益低则主要是因为比重大的加工工业效益过低。因此,在全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重庆应大力扶植新的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构筑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发展区,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利用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配第-克拉克等人的经济模型,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个方面来综合判断陕西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对陕西工业化进程进行了横向比较,指出目前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属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进而分析了陕西省目前依然面临着工业制造业的素质不高、生产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巨大等主要问题,并根据陕西省实际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汉市当前面临传统重工业结构依旧较明显、工业成为重能耗主体、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的现状,从与武汉市签署了计量节能服务协议的65家重点能耗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构建并分析了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路线图,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4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同时教育发展又推动着经济发展。通过对吉林省产业结构的分析,客观真实的了解吉林省化学化工类学科专业结构与本地区化工产业结构对接现状。通过对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分析达到对省属院校化学化工类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新时期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目前陕西省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等多个视角系统分析了"两化融合"的内在动因,指出两化融合是陕西省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工业竞争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和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工业化进程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新型工业化阶段。论述了新型工业化五个特征的内涵,并且结合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提出吉林省工业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必须注意的十项策略。论文对这十项策略的内涵做了较详细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们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近年来,山东省经贸系统及广大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紧紧依靠技术改造工作的“七个坚持”,在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根据系统论的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从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角度看,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必须改变,才能实现工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同步,才能实现工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生态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正是系统论的该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本文在分析系统论的系统环境互塑共生原理的基础上,对工业与环境的共生的概念、本质和实现的条件作了研究,并提出了生态工业是实现工业系统与环境互塑共生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6):F0003-F0003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做好陕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简称“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研究、行业解决方案、关键技术、咨询与培训等工作,于2010年7月2日,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提出后,吉林省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在进入十二五后,吉林的经济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吉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经济结构不断改善。但是在飞速发展的背后,经济和社会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环境破坏,资源开采,人们收入差距扩大等等问题给吉林的发展增加了巨大的包袱。以十二五期间为例,对吉林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代价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共识。为定量研究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浙江省为例,根据2004—2011年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拉动度及文化产业增长弹性系数,实证分析了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运用灰关联分析法,探讨了文化产业内部结构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浙江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平均达到4.22%,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平均达到0.66%,文化产业增长弹性系数持续大于1,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增强;但文化产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文化服务业对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作用不够明显,为此,在探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1995—2015年中国30个省区的全要素工业用电能效变动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工业用电能效年均提升了1.34%,技术变化是工业用电能效提升的主要促进因素,技术效率变化对工业用电能效提升起微弱的抑制作用,规模效率变化是工业用电能效提升的主要障碍;省市自治区工业用电能效变化出现分异现象,工业用电能效不断靠近生产前沿面的主要是处于工业化进程后期以及轻重工业均衡发展的省市自治区,而远离生产前沿面的主要是处于工业化进程前期以及工业结构呈现重化的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4.
清楚认识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的现状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本次调查就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调查过程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调查结果首先显示了吉林化工产业的产业规模、主要原料和产品、主要企业等总体概况,进而分析吉林化工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和内在促进因素,最后给出了吉林化工循环经济已经基本完成了企业层面的循环,在园区循环层面也有了大的发展,目前应该在区域循环层面深入布局的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专家访谈、个案对比等方法,根据吉林省《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分析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新时代吉林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道路。认为:新时代吉林省做大做强冰雪体育产业,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产业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才能把吉林省建设成为具有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冰雪体育产业强省。  相似文献   

16.
探索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北高谢村种植业、工业、多种经营等主要经济部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概括了苏北农村整体的经济形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变模型对苏北农村经济发展方向进行探索,最终得出苏北农村在经济发展上适合走工业化道路,而为了配合工业的发展,农业应实行农场经营制 。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应链已经从微观层面的企业内外部之间的协同,逐渐延伸到了宏观层面的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绩效的提升。化工行业是吉林省五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但近些年来,其产业优势不断地弱化。立足于现代供应链视角,发现了吉林省化工行业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针对其问题而提出吉林省化工行业供应链整合路径以及创新发展的建议,为新发展格局下吉林省化工行业实现价值链攀升提供策略性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以知识经济浪潮为背景的信息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迈人中期阶段,取得可喜成就,同时面临严峻挑战。工业化使农业在国民收人和就业中的份额不断下降,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经济结构的合理转变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信息化是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发展直接导致信息化,信息化发展以工业化为基础和手段。我国的战略与对策是:选择跨越式发展战略,处理好传统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在工业化中实现工业信息化,在信息化中实现信息工业化,市场化与知识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株洲市低碳发展的基础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历年的统计数据,对株洲市2005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株洲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重化工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低碳技术不足,但企业节能潜力较大,可以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重化工业尽快向技术集约化的结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湖南省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快速增长,投资者、消费者的预期开始趋好,微观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增强,整体形势是近年来最好的.阐述2003年经济运行状况,分析2004年经济发展前景,提出了促进湖南省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