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原籍的朝鲜族民居的空间特征.咸境道、平安道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朝边境及中俄边境地区,庆尚道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陆地区;图们江和鸭绿江沿岸的朝鲜族民居传统文化保留较好,内陆地区和中俄边境地区的朝鲜族民居受他民族及他原籍朝鲜族民居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地区的汉族、满族和朝鲜族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地域环境、宗教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对东北民居建筑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聚居村龙山村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阐明了朝鲜族民居特性。农村民居由木结构土草房转变为砖瓦房,平面结构中通间与双通屋较多,屋内间数逐年增加,继承了北朝鲜东北部的民居特色,并维持朝鲜民族传统居住习惯(火炕取暖和坐式生活),但在适应延边地理和气候特性后,逐渐转变成汉、满族等多民族混居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4.
民居传达着一个地区独有的文化、历史及环境特色。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探索应遵循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对朝鲜族民居建筑空间组合形态、结构、构造等问题的研究,探索其生态精神与精髓,对其融入当代城乡建筑发展理念起到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运用生态技术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和更新提供依据,也为当代地域性生态建筑的创作提供帮助,以生态建筑的视角,从保护自然大环境、创造舒适小环境、对资源的少费多用和防灾减灾4方面,对福州传统民居进行解析,探究其中有价值的生态适应性策略和技术,揭示我国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根源。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地处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其传统民居建筑凝结了当地居民的经验和智慧,通过剖析当地传统民居建筑与气候的关系,可以实现当地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拉萨市传统民居进行测绘和室内热环境测试,从建筑朝向、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和建筑空间等方面对拉萨市传统民居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进行研究,总结拉萨市传统民居在高原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为西藏自治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和逻辑推理法,对鸭绿江流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研究。认为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旅游资源、功能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如果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一定会促进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加强各民族间沟通和交流,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徽派民居建筑作为我国重要的乡土建筑类型之一,其独特的建筑符号和人居环境对今天的建筑师而言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本文从传统徽州民居建筑的形态、景观、和生态经验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炼和总结了部分设计经验,希望能对当前该地区的新地域性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推进生态建筑建设是实现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德、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生态建筑的研究和实践上,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与之相比,我国对生态建筑的知识普及、法律支持以及实践推广都还远远不够.通过分析国外生态建筑的经典范例,总结中外生态建筑发展的差距,探讨了中国生态建筑发展的途径,包括吸取先进的设计理念、经济上给予扶持、合理使用科技元素等.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居空间意象的知识与经验,是明清"礼制下行"社会流向的反映,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核是传承徽州建筑文化的可由途径.笔者从礼制观念、民居空间环境和民俗图像入手,分析了徽州典型民居的空间布局、装饰位序和装饰图像的叙事逻辑,归纳出徽州民居空间布局是礼制的缩影、装饰图像是人民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写照,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礼""俗"一体的建筑文化体系.本文运用图像叙事的方法挖掘徽州民居文化内涵,有助于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也为当前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创造舒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师及建筑设计的主题和基本任务。文章阐述了生态智能建筑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智能建筑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对国内外生态智能建筑技术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阐明了生态智能型建筑是未来建筑设计和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改善生态环境最合理的方法,是人类重视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在其中进行的人类建筑活动少之又少,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示范作用,适当的建筑活动在所难免.维持与恢复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现建筑自身生态平衡,建立人-科技-自然元素的互动是湿地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作为CO2的排放主体,在当前全球"低碳"的大形势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低碳"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于高技术的过分依赖、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对原生乡土建筑的关注等方面都有待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秦巴山区乡村建筑的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巴山区乡村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对乡村建筑设计的生态化进行探索,在满足当地村民住宅的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的基本需求上,满足使用者更高一级的需求;同时提出生态化设计原则,采用适应地貌环境、适合农耕生产的建筑形式以及节能的建造技术,使住宅舒适、美观。通过现状调研,剖析当地民居建设的经验与不足,归纳山区乡村建筑生态化的特征,提出考虑地理适应性、建筑适合性和技术适宜性角度的建筑生态化营造方法,该方法可为其他相似地区生态民居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4.
银川市城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银川市(包括银川市区、永宁、贺兰、灵武)为案例,从资源消费、能源消费、环境容量、水资源消费等四个方面定量估算银川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计算、分析银川市生态盈余/赤字情况;预测并分析2004-2020年间银川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其结果显示未来17年银川市生态承载力不足,生态功能薄弱,生态赤字显著,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为使银川市生态承载力保持持续稳固的水平,可通过加快农产品转化及科技水平,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生物产量;开发利用高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强伦理教育、提高国民节约意识等措施减少生态足迹需求,有效缓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以实现银川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东营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东营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以"生命之源"为主题,运用生态设计的手法,将自然文化资源与生态要求相结合,规划出中心景观区、文化教育区、生态休闲区、植物观赏区和体育健身区五个功能分区,形成"一轴、两环、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营造一个具有地域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16.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消费伦理智慧,如“知足、知止”、“物无贵贱”、“慈而重生”、“心和、逍遥”等。道家生态消费伦理智慧在当代大学生生态消费伦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知足、知止”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适度消费”伦理观,“物无贵贱”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公平消费”伦理观,“慈而重生”思想有助于大学生理解生态消费伦理基础理念,“心和、逍遥”思想有助于大学生重视精神消费。真正发挥它在大学生生态消费伦理教育中的作用,需要课堂教育、实践体验、环境合力等多个路径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思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变革不合理的政治制度。这对于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大的启示。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将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生态文明实践,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类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当下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课题。儒道的哲学思想站在人类社会文明开端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历史条件限制,但其中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万物平等的思想内容,赋予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更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跨时代的文化意义。文章通过传统文化思想的视域,探讨当下存在的生态问题,阐释儒道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着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加艰难的困境,但同时又具备中国独特的发展优势,文章探究和阐述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和后发优势,提出了q-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症结问题和破解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在考察资源开采、利用对资源型城市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熵"理论,提出资源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