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为公司     
《通信世界》2001,(8):36-37
主要产品:MA5100 ATM多业务复接设备主要特点: MA5100是基于ATM技术的多业务复接设备,提供多种接入业务。适于接入网、数据公网和专网的应用。多业务接入:MA5100可以接入多种业务,具有丰富的业务特性,并且这些业务模块可以混插,实现多业务一体化结构模式。包括ADSL接入模块、G.Lite接入模块、CES E1接入模块、CES V35接入模块、ATM E1接入模块、LAN接入模块、FR接入模块。模块化:结构清晰,升级容易。主要优势:可靠性:华为公司已建立GB/T19001质量保证体系,于1996年通过DNV&SQCC ISO9001 认证,1999年7月…  相似文献   

2.
《电信科学》2005,21(1):89-89
近日,烽火网络公司新研发的EOS设备F-engine AM1002即将向市场推出。AM1002设备是一款集传输、交换和接入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提供IP以太网接入,定位于STM-1级别的多业务接入平台,可满足中小容量的城域多业务接入需求。  相似文献   

3.
田军 《通信世界》2004,(39):171-171
城域传输网一般分为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骨干层完成如长途局、汇接局、核心路由/交换机等核心业务节点间的业务传输及调度。汇聚层完成端局、IP汇聚节点间与核心业务节点之间的业务传输和调度。接入层完成运营商的大客户接入、IP电话超市、移动基站等业务接入间及与业务会聚节点之间的业务传输和调度,所谓的边缘接入网是接入层的一部分,就是完成业务接入点到汇聚节点的传输,因远端接入业务点多且不好规划,变动又大,所以边缘接入网采用星型网方式较多。  相似文献   

4.
孙鹏 《网络电信》2009,(7):55-57
目前普遍应用的几类企业接入技术都有其不足的地方:传统SDH/MSTP具有良好的多业务承载能力,但成本相对较高,主要应用于非常关注业务质量的高端企业客户接入;xDSL接入多业务承载可挖的潜力不足,只适用于少量语音+低速率宽带的低端应用;而在中端,则旱现出DDN、PDH、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请求接入的各业务的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各不相同,小区基站的前向发射功率在接入业务后,变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故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对系统的前向发射功率进行限制,该文提出了一种在多业务,多速率环境下,CDMA系统接入新业务前向功率增量的预测方法,运用该方法预测了小区的前向发射功率,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上海移动城域传送网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整个传送网分为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其中,骨干层主要解决各骨干节点之间的业务传送、跨区域的业务调度等问题;汇聚层实现业务从接入层到骨干节点的汇聚;接入层则提供丰富的业务接口,实现多种业务的接入。通过三层的配合,上海移动城域传送网实现全程全网的多业务有效传送。  相似文献   

7.
Nokia的D500     
诺基亚D500多业务接入平台以宽带多业务、网络汇聚和全IP为构造基础,将多业务能力带入到一个高度可扩展性、高容量和灵活的平台,不仅能够提供当前的所有业务,也将满足未来的需求。D500平台具有高容量的背板,每一个线路板槽位都有专用和冗余的数据通道,从而能够灵活地提供最具有挑战性的业务,并提供对来自任何网络元素流量的集聚功能。D500系统支持接入网络演进的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支持高速互联网接入业务;第二个阶段支持宽带多媒体业务;第三个阶段提供“全业务接入”。D500具有ATM交换矩阵和基于IP的网络处理器,支持IP/以…  相似文献   

8.
针对用户星数据中继接入请求超额定购问题,分析了用户星业务种类,研究了中继卫星接入控制所受多类约束的特点,建立了约束满足模型;以接入业务总优先级权值最高为原则,根据业务的类型、时间有效性和业务优先级设置链路接入灵活度和业务冲突集,以业务的接入顺序和选择接入的中继星链路为优化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业务类型和自适应小窗口蚁群算法双层优化的中继卫星混合链路接入控制算法。仿真实验表明,所建模型可实现多类型业务与多种类天线的接入控制,提出的双层优化算法较单层寻优效果更佳,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强的全局优化能力,因而所提算法可有效解决多约束条件下多业务类型、多种类天线和多中继星的接入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无线接入是指从交换节点到用户终端部分或全部采用无线手段的接入技术。无线接入可分为移动无线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两大类。固定无线接入包括三种形式:MMDS(多路多点分配业务),LMDS(本地多点分配业务),DBS(直播卫星业务)。这几种业务都起源于电视网络,由于用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无线接入网络渐显身手。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的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请求接入的各业务的传输速率、服务质量不同,接入业务后小区负荷变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对系统正常运行时的负荷进行限制。该文了一种在多一务、多速率环境下,预测CDMA系统接入新业务后反向负荷变化的方法,并给出了用该方法预测的小区反向负荷和仿真结果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上海的家庭医生可提供面对面门诊服务、预约门诊服务、出诊或预约出诊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转诊服务等。通过中国电信可以提供基于云计算的3G支撑解决方案,保障家庭医生在上门和移动过程中可以采集和调研相关居民的健康资料(健康档案)和就诊资料(电子病历)实现以上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解决移动自组网节点在自觉提供服务方面的自私行为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誉的区分服务激励机制。该机制通过建立一种分簇全局信誉模型,并结合节点能力将服务与信誉进行等级关联,提供差异化服务;信誉级别越高的节点可以使用级别越高的服务,使用服务或者故意不提供服务会减少节点的信誉,节点需要积极提供可靠服务提高信誉才能保障服务的使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机制能有效抵制节点的自私行为,激励节点积极提供可靠服务。  相似文献   

13.
移动位置业务作为一种移动增值业务,随着3G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叙述了移动位置业务中采用的主要定位技术并进行综合比较,通过描述该业务的网络架构和基本信令流程,说明该业务在3G网络中的实现方案,展望移动位置业务的发展前景,并指出影响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全球信息网格体系结构与企业级服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勇  陈亚滨  张林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8):12-14,17
作为网格计算发展的延伸,DoD提出的全球信息网格(GIG)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技术手段。GIG的体系结构可以通过其五层体系框架和作战视图、系统视图以及技术视图3个视图来描述。GIG通过企业级服务来支持网络中心战,企业级服务的领域功能都建立在发现、安全、中介、协作、存储、消息传送、企业级服务、应用以及帮助等核心企业级服务基础之上。介绍了网格以及全球信息网格的概念,分析了GIG的体系结构与企业级服务,最后指出了GIG的意义和面临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servic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and analyzes the driving forces and obstacles behind such development. Looking at application types and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this article categorizes its services into four types:identity related services,information aggregation services,collaborative-aware services,and ubiquitous services. For the first two types of services,applications and system framework are discussed; for the last two t...  相似文献   

16.
“光进铜退”下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业务已成为固网运营商的重要业务,运营商正通过"光进铜退"的实施,大幅提升宽带接入带宽.本文通过分析宽带业务发展现状、家庭宽带用户ARPU值,探讨在高带宽下如何采取合适的宽带业务发展策略,有效利用接入带宽资源,提升宽带价值,促进宽带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JBoss实现Web服务与通信业务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倪奕 《通信技术》2011,44(12):121-124
作为面向服务体系( SOA)的最主要的实现方式,Web服务(Web Services)技术被认为是业务整合的主要基础之一.根据ParlayX的Web服务规范,在NGN/IMS网络环境中,提出了一种基于JBoss服务器的以Web服务的方式交付通信业务的下一代网络融合业务平台架构,详细分析了Web服务与通信业务之间的交互方式,并利用该融合业务平台架构实现了一个第三方呼叫控制示例业务,展示了如何整合Web服务和通信业务,验证了该融合业务平台架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IPTV媒体分发技术之一--代理缓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分发技术在保证IPTV业务的服务质量上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CDN(内容分发网络)技术在Web业务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与传统的Web业务不同,IPTV需要分发的内容是数据量相当大的视频数据,采用传统的CDN技术不能完全满足IPTV业务的需要.本文介绍应用于IPTV视频流分发的代理缓存技术.  相似文献   

19.
Web services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s are highly automatic, dynamic, and heterogeneous. These characteristics always lead to high risks of services for interaction participants. Hence, it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guarantee that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in cross-domain services is not illegally collected, used, disclosed or stored when the Web services are required to combine secure composi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ivacy-aware 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for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WSC-PRBAC), which provides protection for private data of users in composite service. The element services are divided into local services and outside services. Because the local service is authorized by users, it is exac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services in the composition. To avoid sending private information to other outside services directly, we define global roles to help access these data in local service. Using global roles can realize a more strict control of the private data. In the end, the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odel show its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0.
As the fixed and mobile Internet are converging, the question emerges whether consumers expect mobile Internet services to replicate services they know from the fixed Internet. Literature on reinforcement and displacement suggests that the use of new media depends on whether users are inclined to replace or reinforce their existing media use on a new device. This paper analyzes whether the importance that users attribute to using similar services on their mobile phone as on the fixed Internet can explain the intention to adopt mobile services. Specifically, we investigate if such fixed-mobile reinforcement could mediate the impact of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and several dimensions of context. We compare basic Internet services, entertainment services and transaction services. We find that especially the intention to adopt basic Internet services largely depends on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similar services in the mobile domain as on the fixed Internet. Several context-of-use predictors are partially or even fully mediated by fixed-mobile reinforcement. The results convey a positive message to operators that are betting on converged multimedia services that can be accessed from any device and from any fixed or mobile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