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SDN与接入网     
本文从国际与国内通信网发展的情况,论述了我国发展ISDN策略及步骤,进而对实现ISDN的基本速率接入-(2B+D)U接口及基群速率接入-30(B+D)U接口的实现过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讲座赵慧玲(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第四章ISDN网络体系(续)ISDN是在电话综合数字网<IDN)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IDN中增了N。7信令ISDN用户部分(ISUP:ISDNUserPart)的信令功能。在用户接入部分增加了用户...  相似文献   

3.
赵斌  刘增基 《电信快报》2000,(12):29-31
ATM用户接入设备是一种将多种业务终端(B-ISDN非标准业务终端)接入ATM骨干网的设备。它集宽带终端适配器(B-TA)和宽带网络设备(B-NT)功能为一体,为实现将现有业务(如电话、会议电视、计算机和低速多媒体等)接入ATM网络,并充分利用B-ISDN的优点提供了可能。ATM用户接入设备功能包括:(1)恒定比特率业务(同步业务)和数据业务(异步业务)的适配功能;(2)ATM复接/分接功能;(3)提供多个基于SDH(STM-1)的155Mb/s物理接口;(4)信令功能(UNI信令,支持点对点和…  相似文献   

4.
8月中旬,Agere System 、华 为、武汉邮科院、北邮电信在京联合举办了无源光网络(PON)研讨会。PON分为APON(ATM-PON)、GPON(Global PON)和EPON(Ethernet PON)等,由于国内主要以APON研发与应用为主,因此会上也着重介绍了APON在宽带接入网中的应用。目前,电信运营公司在最后一公里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中,有基于铜线xDSL(HDSL、ADSL、VDSL)、Cable Modem 和LAN接入、基于光纤的APON、以及高速固定无线接入LMDS等…  相似文献   

5.
GMS网和分组交换公众数据网(PSPDN)目前在世纪上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利用已有设施的基础上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有两种方案:一种是GSM用户通过PSTN可ISDN作为原始数据承载者接入PSPDN的“基本分组模式接入”法;另一种是用户拥有一个GSM的接入号码,GSM与PSPDN直接交互工作的“专用分组模式接入”法。  相似文献   

6.
小知识     
什么是“一线通”(N-ISDN) “一线通”是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的俗称。是在现有电话网上开发的一种集语音、数据和图像通信于一体,把各种电信业务(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综合在同一个网内处理并传输,用户可以通过一条电话线边打电话、边发传真、边在计算机互联网上漫游。“一线通”(N-ISDN)的特点 通过普通电话线可以进行多种通信,如用于电话、Internet、传真、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可以用64Kbit/s或128Kbit/s的速率快速上163网或169网,同时还可进行电话通信。 可以将8个终端连接到网络上,有3个终端可同时通信(目前暂时开放2个终端同时通信业务)。用户如何接入“一线通”(N-ISDN) 非ISDN标准终端、普通话机可以通过适配器(TA)、网络终端(NT)接入ISDN网络。 标准ISDN终端,数字话机或G4传真机等其他标准ISDN用户终端设备通过网络终端(NT)接入ISDN网络。小知识  相似文献   

7.
介绍AN-2000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接入系统,现已能提供POTS,DDN、2/4W E&M,ISDN接口(2B+D,308+D),子速率复用等综合业务接入,同时新的业务接入模块也正在不断推出;并且将AN-2000与交换机远端模块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简介AN-2000与F-150、S-1240的对接实验。  相似文献   

8.
协议与标准     
IEEE制钉家庭接入线以太网标准 负责以太网规范标准化工作的 IEEE 802.3工作组准备起草家庭接入线(即第一公里以太网EFM)技术规范。最初为办公室局域网(LAN)研制的以太网技术将可用于外部网络的接入线(如家庭Internet接入)。有些业务已向企业用户提供以太网接口,但必须使用2条光缆(一条用作上行链路,另一条作下行链路)。在今年1月召开的小组会议上,工作组列举了几项候选技术方案,其中一种方案是使用1条单模光纤和利用现有铜质用户线。光缆提案采用双频波分复用(WDM)或无源光组网(PON)…  相似文献   

9.
石晗 《电信技术》1999,(4):41-43
北京电报局作为CHINANET北京接入层的网管中心,向北京的数据通信用户提供了多种专线接入的方式,如以电路方式的DDN网、模拟及数字线接入;或通过分组交换网CHINAPAC及正在试验的通过FrameRelay(帧中继)网接入。1分组交换方式通过分组网...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基于光纤的城域网上 ,采用先进的DWDM、ATM和MPLS等技术 ,以及大容量、综合化、一体化的传送和交换设备 ,可迅速有效地解决城域骨干网的带宽瓶颈和网络升级问题 ,因此 ,城域网的建设难点主要集中在骨干网到用户之间的宽带接入问题。1主要的宽带接入方式目前 ,宽带接入方式有数十种 ,如按传输介质分类 ,可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大类。有线接入 :(1)电话铜线接入(a)N -ISDN(Narrow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 :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络(b)xDSL(Digit…  相似文献   

11.
APON的MAC协议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结合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的G.983建议,提出了一种低信元时延变化(CDN)、低信元时延(CD)、无碰撞、公平,高效的媒质接入控制(MAC)协议,并对该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宾海  李雪安 《电子科技》2001,(21):38-39
1、前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我校校园网上网用户的不断增加,校园网与地区主干节点之间的接入已经成为学校网络的瓶颈。目前CERNET主干网带宽已达到2.5G,但由于CERNET与CHINANET等其他几个广域网均存在连接的带宽问题,影响到网络用户访问CHINANET的资源。为此,我校与本地的CHINANET开通了一条接入线路,并申请了少量公众网的IP地址。考虑到用户的方便性,在拨号接入路由器(Cisco2611)上,利用 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使拨号用户既能高速地访问CHINANET的资源,又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传统局域网接入异步转移模式(ATM)网中广泛使用的技术——局域网仿真(LANE),从LANE的基本思想、LANE1.0和LANE2.0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说明LANE既可以保护现有局域网的资源,又能享受ATM的高带宽优势,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V5接口是ITU-T新近提出的一种用于AN(接入网)和LE(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标准化数字接口。在V5接口上能够支持多种协议的接入。本文着重讨论了V5接口上PSTN协议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ATM的宽带无源光接入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TM-PON)是未来实现宽带、多业务综合接入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ATM-PON(APON)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所支持的业务、实现系统所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同时对系统设计是所需考虑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根据CCITT有关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的建议Q.921(蓝皮书),对ISDND通路的链路接入规程(LAPD)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网络侧LAPD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接入网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力军 《世界电信》1999,12(2):10-13
ITU先后制定了AN接口建议G.964、G.965以及宽带接口建议G.967、1.432、G.966等。引人注目的接入技术有:铜线接入方面的xDSL、HFC和非对称电缆调制解调器;光纤接入方面的V5接口技术、内置SDH接入网、APON、SDV等;无线本地环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如LMDS、DBS等。接入网的目标是建立全业务宽带接入网(FSN),最后文中指出了接入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ITU-TG.902标准的定义,所谓接入网是指连接用记和业务节点的一部分电信网络,用户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与它相连,它通过业务节点接口(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并通过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络(TMN)相连。文章结合业务与市场需求,分析了上前各种有线接入技术的技术特点,根据FTTB,FTTC,FTTCab和FTTZ的不同方式,分别讨论了各种有线接入技术在接入网发展的重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何仕英  范忠礼 《数字通信》1999,26(3):27-28,31
详细介绍了无源光接入网(PON)的组成结构,原理及主要技术,分析了各功能模块在网络中的作用及其所提供的服务,并给出了宽带PON的传输复用和多址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ATM无源光网络(APON)技术的光纤接入方案,给出了APON系统的结构、工作方式。对照xDSL技术讨论了 APON的优良特性。文中还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了APON系统的可实现性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