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精漂染—浴法助剂SV—1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聚合物复配成的精漂染-浴法助剂SV-1具有渗透、匀染、稳定双氧水、净冼等功能。经直接、活性染料应用试验表明:SV-1化学性质稳定,耐强碱,适用于纯棉针织物煮练、漂白、染色-浴工艺;染色的织物无硅斑,牢度和强力符合质量要求;而且缩短了工艺流程,节能省力,降低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苏志刚  李炳奇 《印染》1999,25(12):13-14
叙述了一浴法新型精漂染助剂SV-1的组成,性能及应用效果,SV-1助剂具有渗透,匀染,稳定双氧水,净洗等功能,化学稳定性好,耐强碱,是一种性能优良的一浴法精源染助剂。  相似文献   

3.
胡民浩  钟雷 《丝绸》1994,(12):36-38
总结了真丝针织专用泡丝剂EKL-2、丝素保护高效精练剂EAT系列、染色浴中柔软剂ESD、高效匀染剂ESV-01、丝绸后整理柔软剂ESN-33等产品的特点及应用工艺要点,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1 前言DyStar公司提供的雷马素活性染料用于两浴汽蒸工艺,已全面取代了传统的焙固法,另外为降低成本我们对雷马素染料也进行了筛选使之适用于一些深浓暗色,取代士林染料,获得成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生产工艺。2 雷马素染料染色机理及特点雷马素染料主要为乙烯砜型染料,类似于国产的KN型活性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在碱剂作用下生成乙烯砜基(-SO2CH=CH),再通过加成反应与纤维素羟基发生醚键结合。雷马素染料应用最多的染色方法有冷轧堆法,浸染法,两浴汽蒸法等,两浴汽蒸法在连续法染色…  相似文献   

5.
涤双绉的深色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涤缀绉染深色不深的问题,采用起绉,碱减量一浴法工艺,染色织物再经增深剂ZL-7处理,其表观深度和K/S值有较大提高,产品手感柔软,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灯芯绒染疵的剥色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建成 《染整技术》2000,22(1):46-46
PVP即聚乙烯吡咯烷的水溶液,对隐色体还原染料具有强有力的亲和力,这种结合,在PVP和隐色体染料之间导致非常稳定的阳离子--阴离子络合物的生成,采用一般方法不能将该络合物拆开,也不可能产生重染。PVP用量最多不应超过3克/升(30%活性物),如果用量较高,PVP染料络合物会产生沉淀并会沉积在织物上。两种化合物剥色方法如下:(1)Lissolamine法:在实际生产中,剥色可以在含有LissolamineV(3%-5%)、氢氧化钠(4.6%)和保险粉(6%)浴比5∶1-3∶1的浴中,在85-90℃…  相似文献   

7.
顾浩 《染整科技》1998,(4):20-20
目前,针织印染厂普遍采用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氧漂、染色加工、生物酶REYONET-S除氧剂能够在室温条件下快速、彻底的分解氧漂后残留在布面及溶液中的双氧水成份,可以省掉热洗、减少水洗,合我除氧、染色一浴,达到了稳定染色质量,减少能源消耗,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涤锦超细纤维毛巾布通常先在碱性下开纤,再在酸性下染色,而文中采用HA耐碱分散染料,实现涤锦超细纤维毛巾布开纤、染色一浴法新工艺。测试并分析了HA耐碱分散染料的耐碱性能以及开纤、染色一浴法新工艺染色后织物色牢度,并将开纤、染色一浴法新工艺与传统染整工艺的成本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开纤、染色一浴法新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实现了节能减排;染色织物色光稳定,色牢度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9.
推导出凝固热力学中固液两相单位体积的吉布斯自由能差为ΔGV=Lmξ/(αTmξ-1)-Tm(CVS-CVL)[ξ+(1-ξ)ln(1-ξ)]  相似文献   

10.
棉棉织物—浴法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印染》2001,27(2):18-20
探讨了棉锦织物-浴法染色工艺,分析了影响棉锦织物和色率和染色牢度的因素,总结出适合棉锦织物一浴法染色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1.
马仓  樊军红  辛俊兵 《印染》2006,32(11):20-21
采用冷轧堆→退煮合一→漂白工艺、两道煮练→漂白工艺和退煮合一→漂白工艺三种工艺流程,对纯棉厚织物进行前处理,研究不同工艺流程和工艺处方对棉织物半制品质量和成品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堆处理的织物退浆率较高,毛效好,但织物强力下降多,且周期长;而退煮合一工艺中采用过硫酸钾作为煮练剂,效果好,生产可行,但需控制用量.  相似文献   

12.
用碱性溶液提取竹叶色素,并用该提取液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讨论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硫酸钠用量、媒染等因素对羊毛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叶提取液对羊毛织物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色pH值5左右、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75 min,浴比1∶50;不同的媒染剂及媒染方法可获得不同的色调,后媒法染色可适当提高染色羊毛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涤纶织物碱性染色可以缩短工艺过程,节能节水,是染色节能减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碱性染色对染料的结构稳定性要求较高.用2-氨基-6-硝基苯并噻唑作为重氮组分,N-取代苯胺作为偶合组分,设计合成了5个含有不同N-取代基的分散染料.分散染料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研究不同NaOH质量浓度(1~5 g/L)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数码印花用棉织物前处理质量,采用α-淀粉酶通过浸渍法对纯棉细平布进行退浆处理,分析退浆温度、酶浓度、pH值、钙离子浓度、渗透剂浓度对退浆效果的影响,并以分段法表征织物在退浆、精练-漂白一浴工序的失重情况。结果表明:淀粉酶最优退浆工艺为α-淀粉酶质量浓度3 g/L、氯化钙质量浓度5 g/L、渗透剂JFC质量浓度2 g/L、处理液pH值6、温度90℃、保温30 min、浴比40∶1。淀粉酶退浆及精练-漂白一浴的棉织物几乎可以达到与碱处理棉织物同样的效果,且织物强力无太大损伤。分别将α-淀粉酶退浆及碱退浆后的前处理棉织物应用于数码印花,酶退浆后的棉织物印制颜色鲜艳、色光纯正,耐摩擦色牢度良好,且K/S值无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纳米TiO2对锦纶染色性能的影响,采用活性染料雷马素艳蓝R在相同条件下,对负载纳米TiO2和未改性锦纶织物进行染色,测试它们的上染百分率,并借助扫描电镜和热重测试手段对染色刷洗前后的试样表面形貌和热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织物的漫反射光谱、耐刷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和光泽度等性能。结果表明,负载纳米TiO2后锦纶的上染百分率小于未改性锦纶;刷洗后,负载纳米TiO2锦纶上的TiO2颗粒部分脱落;纤维热起始分解温度有所下降;紫外线吸收能力明显增强;耐刷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均为5级;日晒后K/S值降幅较小;两者光泽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胶囊分散蓝2BLN和酸性深蓝5R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进行一浴一步法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pH值和染料用量对微胶囊分散蓝2BLN与酸性深蓝5R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后染色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的影响,同时用单分散染料和单酸性染料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染色作为对比,测定了不同染色工艺对染色织物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总用量为2%(owf),染色pH值为5,95℃条件下保温30 min时,可使大豆蛋白复合纤维/PTT混纺织物获得较高的K/S值,染色织物的水洗牢度和摩擦牢度均在3~4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还原橄榄绿B在硫酸铁、葡萄糖酸钙和酒石酸的氢氧化钠溶液电化学体系中还原染色的工艺。分析探讨了电化学还原液中各组分质量浓度以及电化学还原染色温度和时间、外加电压、电极面积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获得最佳染色效果的工艺为硫酸铁质量浓度为4g/L、葡萄糖酸钙质量浓度为5g/L、酒石酸质量浓度为21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16g/L、还原染色温度为35℃、还原染色时间为80min、外加电压为7V、阴极面积为28cm2,在此工艺条件下棉织物染色比传统染色后的K/S值提高了约7.07%,且匀染性、染色牢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宋钰  刘伶  关昶  刘群 《毛纺科技》2020,48(2):23-27
为了替代合成色素并拓宽辣椒红色素在染整方面的应用,将食用色素辣椒红对粘胶纤维进行媒染染色,后经玉米醇溶蛋白固色,比较媒染剂种类及媒染方法对染色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媒染时间、温度、媒染剂用量和染液pH值对织物媒染染色性能的影响,使用玉米醇溶蛋白固色,比较固色前后织物色牢度。结果表明:以硫酸铝为媒染剂在同浴媒染下可以获得色泽较深的织物,较适宜的染色工艺条件为:媒染时间45 min,温度90℃,硫酸铝用量4.0%(owf),染液pH值4.0,染色织物具有一定的耐摩擦色牢度及皂洗沾色色牢度,但皂洗变色色牢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经醇溶蛋白处理固色后,织物的皂洗变色色牢度提升3~4级,织物色相不受影响,织物其他性能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活性染料轧蒸染色固色率低的问题,通过测试湿织物热常数探究织物表面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了染液组成和带液率对织物热常数、升温速率及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织物升温速率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硫酸钠能够促进织物升温,提高染色织物的K/S值和固色率,但不符合无盐染色的要求;增加带液率,湿织物导热系数和容积热容随之增大,而表面温度却呈现降低趋势;染料固色率与织物表面升温速率变化规律一致,说明提高织物升温速率有助于改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降低织物带液率可提高升温速率,是实现无盐染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