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柑橘皮中生物碱辛弗林对营养型肥胖大鼠的减肥功效。提取、分离柑橘皮中辛弗林,纯化。制备营养型肥胖大鼠模型,模型动物给药4周,观察大鼠体质量、体脂、血脂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高脂组相比,辛弗林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肾脏及睾丸周围脂肪重量(P0.05),辛弗林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肥胖大鼠的肝脏、肾脏系数(P0.05);辛弗林高剂量组肥胖大鼠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均比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与高脂组比较,辛弗林高剂量组肥胖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上升(P0.01)。表明柑橘皮中生物碱辛弗林对营养型肥胖大鼠有显著的减肥功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OPO(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结构脂在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环境中脂肪酸释放特性,根据母乳脂肪酸组成特点,制备了OPO结构脂(O组)。以婴儿配方粉中常用植物油混合物(Z组)作对比,测定脂肪酸组成及Sn-2位脂肪酸分布情况,分析消化过程中脂肪酸释放率、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并测定了消化产物中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单酯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处理条件下,O组粒径集中分布在波长198 nm处,Z组大多分布在波长229 nm处,粒径分布的不同反映在初始消化阶段脂肪酸释放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胃液模拟30 min后,O组脂肪酸释放率为12.83%,Z组为8.92%。经体外胃肠道消化后测得O组脂肪酸的最终释放率为62.67%,而Z组仅为51.83%。结论:O组和Z组Sn-2位脂肪酸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薄层色谱法验证了O组Sn-2位棕榈酸的含量较高且与母乳更接近。在模拟体外消化时表现出更高的脂肪酸释放率。消化产物甲酯化后经气-质谱分析,O组消化后产物中游离不饱和脂肪酸和棕榈酸甘油单酯含量均高于Z组。将本试验获得的OPO油脂和混合植物油脂在体外的消化脂肪酸释放特性进行比较,可得出如下结论:OPO结构脂经消化后,其脂肪酸更有利于婴儿消化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制备青花椒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小鼠离体皮肤中的透皮吸收特征。微乳法制备SLNs,通过单因素考察,以挥发油为油相,硬脂酸聚乙二醇甘油酯(gelucire 50/13)为脂质载体,吐温80为乳化剂,丙三醇为助乳化剂,使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Franz扩散池法比较青花椒挥发油与其SLNs的体外透皮吸收特征。结果表明,青花椒挥发油纳米粒最佳处方为丙三醇质量浓度3.67 g/L、药脂比6︰1、吐温80质量浓度4.67 g/L;测得SLNs平均粒径28.76±1.56 nm,多分散指数0.108±0.023,包封率92.24%±3.48%,纳米粒积累渗透量25.02μg/cm2,是原料的3.16倍。SLNs粒径小,分布均匀,包封率高,可促进药物的体外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D_3补充对糖尿病(DM)大鼠Lee's指数及胰岛、肌肉细胞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高糖高脂喂养结合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DM模型,不同浓度的维生素D_3灌胃6w,HE染色观察胰岛和肌肉形态。结果:125倍和200倍维生素D_3组大鼠Lee's指数比DM组明显升高。各维生素D干预组胰岛和骨骼肌组织学形态明显改善。结论:适量维生素D_3补充能增加DM大鼠Lee's指数,恢复异常的胰岛和肌肉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火麻仁油藻油低剂量组(85mg/kg)、火麻仁油藻油中剂量组(170mg/kg)、火麻仁油藻油高剂量组(340mg/kg),饲喂以高脂饲料及不同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测大鼠体重、脂肪,计算Lee's指数、脂体比,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睾脂体比、总脂体比显著增加(P0.01或P0.05),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比、肾周脂肪比、总脂体比显著降低,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中、高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的摄入能够有效起到调节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酸汤灌胃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大鼠,以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为阳性对照,连续灌胃12周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并测定Lee's指数、脂肪指数、空腹血糖(FPG)及血脂水平、肠道内容物pH及短链脂肪酸含量、血清及肠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探讨红酸汤对肥胖大鼠血清及肠道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低剂量(4 g/(kg·体质量))和高剂量(8 g/(kg·体质量))酸汤组大鼠的体质量减轻,Lee's指数和脂肪指数降低,FPG及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肠道内容物pH降低、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血清及肠道组织中TNF-α、IL-6和MCP-1含量降低。说明贵州苗族红酸汤对肥胖大鼠的血脂紊乱有一定预防作用,能改善其机体慢性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壳聚糖复方(壳聚糖、白芸豆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和富硒酵母)的减肥作用,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喂养高脂饲料2周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奥利司他组(48 mg/kg)、壳聚糖配方高(0.812 g/kg)、中(0.406 g/kg)、低(0.203 g/kg)剂量组,连续给药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肝体比、脂体比,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瘦素、脂联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壳聚糖复方高剂量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终末体重、肝体比、血清TG、TC含量及AST、ALT活性(P<0.05),极显著降低Lee's指数、脂体比、血清LDL-C、瘦素及肝脏MD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血清脂联素含量及肝脏SOD活性(P<0.01),显著提高肝脏GSH-Px酶活力(P<0.05);壳聚糖复方中剂量能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终末体重、Lee's指数、肝体比、脂体比、TG、TC、瘦素、MDA含量及血清ALT、AST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LDL-C含量(P<0.01),显著升高血清脂联素含量及肝脏SOD活性(P<0.05),表明壳聚糖复方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脂肪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加快机体的脂质代谢,减少氧化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1,3-甘油二酯的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1,3-甘油二酯对大鼠的减肥和降血脂作用.实验分成5组:对照TAG组,3剂量组分别为100?G组、70?G组、30?G组,阳性对照30%SE组.大鼠喂养6周,每周称体重,最后腔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血脂水平;将大鼠内脏脂肪全部取出,计算Lee's指数和体脂比.结果表明:从第3周开始,100?G组、70?G组、30%SE组的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而30?G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大鼠体重上没有明显差异.各实验组大鼠的Lee's指数和体脂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100?G组、70?G组、30%SE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C、TAG、LDL-C、Apo-B的水平,明显提高血清中HDLC的水平,30?G组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血清中ALT、AST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1,3-DAG在不损伤肝功能的情况下具有减肥和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配方,并对固体脂质纳米粒进行外观形态、粒径、电位及体外透皮吸收行为的考察。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侧柏叶总黄酮与单硬脂酸甘油酯的质量比1∶11、乳化剂(大豆卵磷脂)用量313 mg、水相体积33 mL,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类球形且分布均匀,包封率为79.62%,粒径为218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173,Zeta电位为-25.6 mV,体外透皮吸收明显优于侧柏叶总黄酮水溶液,体外透皮吸收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R2=0.989 2)。该配方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侧柏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10.
米糠油体作为天然水包油乳状液,在食品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米糠油体的稳定性,本研究制备了亚麻籽胶稳定的米糠油体,探究亚麻籽胶质量分数对米糠油体稳定性及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麻籽胶质量分数为0.5%时,米糠油体平均粒径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最大,表观黏度增加,稳定性最好。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表明,米糠油体脂肪酸释放率为95%,亚麻籽胶的添加减缓了米糠油体脂肪酸的释放(89%),可以起到缓释脂肪酸的效果。本研究对于提高油体稳定性及拓宽米糠油体作为功能因子递送载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