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环境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本科高年级选修课,涉及岩土、环境、卫生工程以及土壤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环境岩土工程课程特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改革,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环境岩土工程课程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22)
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是高等院校勘察技术与工程或土木工程类专业所必需掌握的一门课程,通过对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重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边学边做、引入前沿知识四个方面提出了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重点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岩土测试与监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工程岩土学的发展历程,讨论了工程岩土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特色,分析了其在工程地质专业和岩土工程专业中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方法改革,明确提出今后课程建设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学时设置、教材选择、学习兴趣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方案,以期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4,(12)
近年来,环境岩土工程发展进步较快,笔者基于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经验,针对环境岩土工程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分析总结了环境岩土工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环境岩土工程发展需要坚持以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将实际和理论结合在一起,帮助其更加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需求,提出了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教学理念和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了岩土工程勘察、基坑工程、地基处理和桩基础设计等教学模块,构建了结合工程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全面考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岩土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的系统训练,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典型岩土工程问题的计算分析方法,培养其表达设计理念、交流沟通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全过程课程设计在岩土工程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类型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人类工程活动与岩土体环境之间的作用类型,根据岩土体形状和性质的改变情况,将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分为物理和化学环境岩土工程问题两大类型,研究了岩土体环境变异的途径,并提出了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系统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简讯     
《岩土工程学报》2007,29(12):1779-1830
<正>第二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论文征集通知第二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将于2008年10月在南京举行。本会议旨在对土力学教学进行全国范围的交流研讨,对《土力学》,《基础工程》及辐射的相关岩土工程课程(如《土工合成材料》、《环境岩土工程》、《城市地下工程》、《城市岩土工程》等),研究生的《高等土力学》及相关的岩土工程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提供交流的平台。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做学术报告并出版正式论文集。欢迎您投稿并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岩土工程方向本科教学主干课程岩土工程勘察大纲设置、教材选用、教学形式、实习实践等课程建设情况的回顾、分析和总结,认为加强该课程学科建设,不仅要注重对其理论深度的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全面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步入岗位后能够很快地利用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工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岩体水力学是一门课程新、内容广、实践性和前沿性强,具有重要学科地位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程。文章针对岩体水力学课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如研究生学习兴趣不浓厚,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学校实验条件不理想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有限等,探讨了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岩体水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岩体水力学课程的创新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隧道工程地下水处理的环境地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廷亮 《工程勘察》2010,(12):43-47
现行隧道规范规定隧道工程中的地下水处理必须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但在工程实际中大多采取以排为主的处理方法。分析隧道排水可能导致的不良环境地质效应,并辅以工程实例,探讨缓解、消除不良环境地质效应的途径;倡导在隧道选线、设计、施工各个环节中将隧道地下水合理处理作为重要因素考虑,探询更为环保科学的施工方法,以缓解隧道开挖和排水所引发的不良环境地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各工科专业如何有效落实这些理念成为新工科建设的关键。探讨以课程群模式实施桥梁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阐析桥梁工程课程群在新工科背景下应具有的特征。运用课程地图设置桥梁工程课程群的课程,进一步对桥梁工程课程群各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桥梁工程课程群平台,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师生共享教学资源;明确新工科课程群教学团队的任务,探讨课程群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总结交流基于课程群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完善课程群体系,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使铁道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迅速增长,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铁道工程专业人才稀少,为解决这种供需矛盾,文章结合工程教育评估(认证)、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专业特色和国际项目人才需求,通过制定铁道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规划课程模块,设置课程群,落实实践环节、创新创业、国际项目特色课程以及专业实验室建设,全面创建铁道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目前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师资力量匮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标准不一等问题,提出基于综合素养的工程造价教学团队建设思路和大土木背景下基于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框架。通过专业教学师资与相关国家注册执业资格知识的结合,将专业实践能力体系培养落到实处,以期对全国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学生毕业后将面临多项注册师资格认证考试,为使他们适应市场需要,合理构建与注册师制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与注册师制度相适应的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体系,力求使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加强中国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地下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上海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上海地铁M4号线建设重大事故发生后,对地下工程潜在环境地质作用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本文在大量调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快速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工程环境地质灾害,剖析了上海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的主要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引起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归纳出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中环境地质效应成灾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2 0 0 4年以后的远景目标,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基本对策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凯  张向萍 《山西建筑》2011,37(6):245-246
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践环节,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测量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土木工程行业缺乏"全产业链式"复合型人才的现状,结合全寿命周期思想,从全寿命周期理论、全寿命周期方法、全寿命周期应用三个方面,对工程实践、专业教育、系统思维提出了相应建议,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推进毕业设计联合、有效对接行业需求等方法,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全产业链式"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水工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已经难以满足培养具有高水平识图和制图能力的水利人才的现实需求。文章探索性地思考和调整了水工制图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内实践深化理解、课外实践锻炼能力、认识实习夯实基础和课程考核转变思维等五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提出一种新的水工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并阐述了一系列具体实践举措。实践中该教学模式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对水利工程图样的识读和绘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对工程教育专业论证标准的学习和多年工程教学体会,分析了本科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工程案例构建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力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和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