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目前广西火电厂机组大多数时间在低负荷下运行及电除尘器的运行特点,将电除尘器原来连续供电运行方式改为间隙供电方式。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这种供电方式下1台300 MW机组的电除尘器较原来的连续供电方式节电率最高达到50%以上,1台600 MW机组的电除尘器节电率则可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2.
叙述电除尘器ESP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激光检测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实现集中控制、分散管理。通过现场运行试验及鉴定,说明该技术既可实施ESP的实时监控,又可实现保效节电  相似文献   

3.
燃煤电厂电除尘器节电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除尘器电功率容量很大,且设计裕度亦大,某些运行工况下往往造成运行经济性很差,浪费电能。根据锅炉负荷、烟尘特性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优化,节电可达50%以上,大幅度提高了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4.
叙述电除尘器ESP采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激光检测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实现集中控制,分散管理。通过现场运行试验鉴定,说明该技术既可实施ESP的实时监控,又可实现保效节电。  相似文献   

5.
马富民  闫文 《电力学报》1999,14(4):302-305
通过对电除尘器自控节电装置工作原理的介绍,说明该装置的科学性,同时对使用该装置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丰镇发电厂6号炉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低、粉尘排放浓度超标、耗电率高的问题,提出拆除电除尘器内部阴、阳极系统,加大电场除尘面积等改造方案.改造后,经整体效果测试,6号炉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达到99.7%,粉尘排放浓度小于设计值,可实现节电36.35%~41.29%.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和降低能耗,提出将电除尘器电源由工频电源改为高频电源。改造后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质量浓度由原来的30.2mg/m3下降至5.8mg/m3,出口烟尘质量浓度降低率由原来的76.7%提高到了80.8%,电除尘器节电率达69.6%。电除尘效率由原来的99.6%提高到99.68%,达到了既提效又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电除尘改造对厂用电的综合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润  吴小洪 《电力设备》2008,9(4):77-79
对比2台机组大修前后引风机、电除尘器用电单耗变化情况,对电除尘控制系统改造的节能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电除尘改造后虽然对引风机单耗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电除尘器本身节电效果显著,除尘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从机组整体来看,所起的节能降耗作用也是很可观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华能福州电厂#1炉电除尘器的改造情况,阐述了改造后电除尘器的技术特点、电除尘节能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效果,并对电除尘器进行性能试验,评价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莱城发电厂基建配置的传统型电除尘器的本体结构、供电方式及运行效率现状,分析制约其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对新型转动极板电除尘器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阐述莱城发电厂应用该技术对电除尘器进行改造的技术方案及改造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周凌 《华北电力技术》2012,(4):39-43,46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及政策力度的提高,节能降耗工作正受到各电力企业的日益重视和关注,高压变频技术也因此被各电力企业作为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有效手段得到广泛应用,但鉴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如何在实现节能的同时,维持电力设备稳定运行和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系数,则成为了各电力企业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文章根据高压变频技术原理及应用实例,就高压变频技术如何在电力系统内可靠应用及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用户设备用电状况和用电需求了解还不够充分、难以开展设备用电行为分析以及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扩大用电在线监测覆盖面,在线监测企业用户用能状况,为分析企业用户节能潜力打下基础;根据用电情况分析客户用电行为,生成并推送客户用能分析报告,建议用户调整用电习惯,推动企业节能业务发展;基于企业内部运行设备数据,开展用户能效诊断分析,为用户提供用能指导,降低用户用能成本。  相似文献   

13.
无功补偿的意义及补偿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率因数是交流电路的重要技术数据之一。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气设备的利用率和分析、研究电能消耗等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节电目的,依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测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增加无功补偿装置,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本文分析了无功补偿的意义和无功补偿方法,着重论述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原则及如何合理选择无功功率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4.
具有馈电功能的新型并网UPS系统及其分散逻辑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单一耗电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要求,绿色、节能、并网型用电设备成为发展趋势。提出一种具有馈电功能的新型并网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系统及其拓扑结构,并将该结构拆分为4个单相全桥电路,依次组成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整流馈电模块、隔离双向DC/DC模块以及逆变模块,从而使系统成为一可以四象限运行的电源装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工作模式与分层控制体系,并将核心控制层离散为7个模块化的子控制器,通过它们的分散逻辑组合实现各部分的控制策略,从而达到不同工作模式下稳态和暂态运行的控制目标。最后,搭建了仿真系统和实验样机,验证了系统拓扑和控制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的紧张局势及发电、电网、输配电设备的现状,国家在水电、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发展规划及新型的灵活交流输电、紧凑型输电、气体绝缘输电、高温超导输电等电力输送技术.重点介绍了与21世纪国家电力发展相配套的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高压开关设备、避雷器、电力电容器、电力系统监控设备、电线电缆、低压配电电器与开关柜等输配电设备.  相似文献   

16.
余登武  刘敏 《电测与仪表》2020,57(23):47-53
电力分项计算是智能电表的一个重要环节,即对接入户线的各个电器设备进行用电消耗检测。对电力公司进行精准预测,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制定调度方案,设计“错峰用电”费率结构,发现设备老化和故障有着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电力分项计算,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方法。对目标电器的不同功率状态进行编码,用循环卷积神经网络提取输入负荷总功率的空间时间特征。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提高模型训练速度,用drouput技术降低模型过拟合,用迁移学习技术实现对不同目标电器的功率状态预测建模。并和传统的隐马尔可夫模型进行对比。文中采用公开的redd数据集,结果证明文中所提出的模型能很好预测目标电器的功率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的紧张局势及发电、电网、输配电设备的现状,国家在水电、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发展规划及新型的灵活交流输电、紧凑型输电、气体绝缘输电、高温超导输电等电力输送技术.重点介绍了与21世纪国家电力发展相配套的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高压开关设备、避雷器、电力电容器、电力系统监控设备、电线电缆、低压配电电器与开关柜等输配电设备.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电力供需的紧张局势及发电、电网、输配电设备的现状,国家在水电、煤电、核电、天然气发电等发展规划及新型的灵活交流输电、紧凑型输电、气体绝缘输电、高温超导输电等电力输送技术.重点介绍了与21世纪国家电力发展相配套的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高压开关设备、避雷器、电力电容器、电力系统监控设备、电线电缆、低压配电电器与开关柜等输配电设备.  相似文献   

19.
用户侧管理节能是智能电网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如何在保障用户用电体验的同时实现能源高效利用是用户侧能量管理系统的核心问题。理论分析上,基于用电效用的概念与电器参数化分析方法提出用户侧节能自趋优方法:引入效用函数作为评价用电满意度评价指标,并改进电器用电效用分级评价方法;基于自趋优思想提出用电侧节能自趋优优化思路;结合电器运行参数化思想提出电器运行节能指标的挖掘方法,包括电器运行状态自识别与用电需求挖掘;技术实现上,以时间扰动型电器为例,探讨用户侧节能自趋优方法理论的应用与电器特征参数化的技术实现方式;工程应用上,在广州某办公楼建设智能用电环境并部署节能策略,运行结果验证了该文方法在规模化工程应用方面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若思 《中国电力》2006,39(6):34-37
成熟的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已成为目前燃煤火电机组发展的主导方向,是满足中国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电技术。论述了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国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概况,介绍了中国首台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1 000 MW机组的技术特点、设备状况和工程进展,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近年来在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方面所作的研究开发、示范及推广应用3个层次上的进展,并展望了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