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毛古斯舞是土家族最原始、最古老、最粗犷的一种歌舞,来源于土家族人民的狩猎生活,是土家民族的文化瑰宝。该舞的服饰和道具都相当具有原始风味,舞蹈动作简单、朴实、自然,体现土家族先民的生活情态,其形式独特,风格异常,古朴别致,有着重要的民族、历史、文化审美价值,是原始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2.
2008以来,安吉县创新载体,实施了"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把安吉建成"山美、水美、环境美","人美、地美、和谐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安吉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建设,不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全力推进和谐安吉建设,全面部署开展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突出以非遗产为主体,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精心组织,挖掘、培养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安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拓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合理利用的新途径。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自然"之格可以说是贯穿了中国绘画精神的始终,成为中国绘画的精神支柱。首先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谓的"自然"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自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不造作"的真诚的艺术表现形式。"自然"之格在古代绘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所谓"逸格""平淡天真"。尽管表达方式不完全相同,却都是使艺术达到"自然"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精致典雅,为世界工艺史上所罕见。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在西周时期达到鼎盛,其代表器物是青铜礼器利簋。利簋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利簋是现在已发现的我国西周奴隶社会时期最早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5.
云气纹是汉代丝绸中常见的装饰纹样,根据图样不同可分为单独云气纹、穗状云、山状云等,它代表了汉代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在我国丝绸图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汉代艺术提供了很大帮助。云气纹不仅充分体现了道家学说的升仙思想,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集中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月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将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经过10余年的酝酿、打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无疑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成果。真是"恰逢其时,恰如其分"。我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也是一个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的大国,这部法律的出台显示出了我国的文化自觉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有助于非遗工作更好地融入当今时代、贴合百姓生活。  相似文献   

7.
八宝铜铃舞是酉水流域土家族所独有的文化艺术样式。本文从不同维度对八宝铜铃舞的文化内涵进行表述,即生产方式角度的"狩猎文化"、文化性质角度的"宗教文化"、文化构成角度的"复合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社会文化现象,八宝铜铃舞具有着仪式功能、交际功能以及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8.
传统家训的萌芽与中国古代家庭的产生密不可分,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秩序关系密切。正是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制度使得家训得以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反传统"的新旧辩证关系,并结合设计史上的设计运动或思潮,论述了"反传统"并不是为了"反"而反,而是为了创新,它是建立在对传统了解的基础上的。进而分析了我国古代的设计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扬中华传统"仍然是最好的中国设计之路。而在设计文化中"反传统"的新旧辩证关系即是新中有旧,旧中孕新的辨证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云:"有笔有墨谓之画。"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笔墨,才能称之为中国画。中国画一直讲究笔墨,在绘画中追求神似,主张"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而着重于笔墨的"气韵生动",而笔墨的关键是"线"的运用,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以"线"为造型基础是中国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和特征。对于中国画来说,"线"可谓是画之骨、画之魂。中国古代的画家和文人墨客经过不懈的追求和探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作为一名现代习画学子,我想简单谈谈自己对于中国画中的线和笔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心象与气韵     
近年来,"心象"一词在中国美术界频频出现,那么什么是"心象"?"心象"和中国画又有什么关系呢?一、心象的概念1998年,殷双喜绘画策展时首次提出"心象"一词。之后在美术界,"心象"一词被广泛应用。我们知道"心"在新华字典中的第二层含义是"习惯上也指思想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所谓"习惯上"就是指在古代人类社会人们认为"心"具有人体的思维、感受功能,虽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大脑才是人类思维意识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的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入我们的视野时间不长,就已被我国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认同。然而,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和人文环境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对这一共识话语也产生了迥异不同的错位与疏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着陆"文化(艺术)馆,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为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生机。但是,坐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我们的反映有些滞后,群众文化的现实语境面临着传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广西文场"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清唱为主的艺术剧种。它历史悠久,唱词典雅,曲调优美,含蓄细腻,享有"曲艺宝库中一颗明珠"的美誉。2006年,"广西文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广西文场"正因为种种原因渐渐被人们所遗忘,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及文献研究法,在笔者学习广西文场传统唱段的前提下,分析文场与传统民族声乐的共通之处及差异所在,初探这一古老艺术剧种传承方式,为发扬广西文化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在以实用伦理为关注核心的古代中国,《西厢记》的文体和题材选择以及主题的道德导向俱在正统之外:它是一部以儒家礼教外男女情爱为题材的戏曲作品,是文学中的"小道"、"小道"中的言情之作、言情之作中的非正当言情一类,从产生之日起就意味着对儒家诗学体系的游离和突破。其情节结构之高低好坏,是清代理论批评家所普遍关注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周贻白"非奏之场上不为功"的戏剧观直接指向的是戏曲舞台上的"活态"表演的事实,运用活态传承、地域标志性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相关理论,探讨周贻白在地方戏研究中所体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出地方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该首先保持其地域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文化馆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众教育馆",后称"人民文化馆"发展起来的,从新中国成立,文化馆就已经成为了党和政府的基层宣传机构,五十多年来,基层文化馆对我们民族民间文化坚持不懈地收集、整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今天能够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颁发的《文化馆的工作条例》中,明确了收集、整理民间文化为文化馆的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一项传统的法律制度"亲亲相隐",在树立正统儒家法律思想的古代中国,这一制度受到了统治者及百姓的推崇与维护,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政权稳固,这一制度被取消,在当今我国提倡人权的现代背景下,这一制度的重新确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确立容隐制度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的封建传统紧固与束缚,使女性的艺术才华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她们不同的出生环境、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探析我国古代女性书法对现代书法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泥泥狗又称"陵狗",是河南淮阳太昊陵"人祖庙会"上泥制哨子玩具的总称。泥泥狗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寓意丰富。其题材内容既表达了艺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祝愿,也渗透着原始先民对生殖、生存和图腾的幻想与崇拜。这种古老而神秘的泥塑被当今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真图腾、活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