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生命伦理学同时也面对着后现代的道德境遇:传统道德基础的崩坍、道德权威的消解与生命伦理的学理匮乏使得中国生命伦理学亟需重新构建.尽管恩格尔哈特曾断言:一般的俗世的生命伦理学无法发现一种标准的、充满内容的俗世道德,但是他仍主张寻求一个包容道德多元论的道德结构.本丈的生命伦理精神即作为这样一种道德结构的尝试,旨在为中国语境下的生命伦理学构建提供可能性根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生命胚基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因其对生命之道的终极关照与对生命自由的无极追求而成为中国生命伦理精神的始源之一,与生命伦理有着一致的内在旨归,即何以安身立命.本文基于生命伦理学构建的目的沿循生命之源、社会生命之治与个体生命之养的生命理路探析<道德经>中饱含的生命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
王婧婷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0)
人生不仅需要空灵的觉心,也需要充实的内在,平静淡泊的心态能静照万物,充实的内心使人广大而深邃,艺术般美丽的生命需要空灵和充实。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脱离了原始蒙昧状态后,逐渐对时空永恒和生命短暂的二元对立有了自己的认识,而随着认识的加深,一种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也就随之觉醒。《采薇》和《东山》这两首战争诗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种生命意识,而这也正是《诗经》具有永恒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肖玲君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各自为着自己的生存、发展而抗争、寻求安稳,但都最终屈服于外界环境的限制,萦绕在这过程中的是悲哀的余音。一部《传奇》,让我们读出作者苍凉的生命意识:(一)人渴望确定自身存在的价值而不可得;(二)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三)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四)人逃脱不了情欲的支配。 相似文献
5.
刘静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
<旅心>和<红纱灯>是穆木天和冯乃超旅日生涯的结晶,不仅情感特征更多地带上了日本"物哀"色彩,而且在朦胧幽玄的情调,对自然界声色的高度敏感,对音乐美的探索以及其象征主义中包孕浓厚的唯美色彩等等方面,都表现出对于日本文化的广泛吸收与交融. 相似文献
6.
王硕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3)
在我国,文昌文化源远流长,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在明清时代,文昌文化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儒林外史》作为思想家的小说,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由于其描写的主要对象是科举制度和儒生,所以其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文昌文化的影响。在叙事框架、情节铺排、人物描写等方面,作者吴敬梓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文昌文化的符号,使其作为实现自己创作目的的媒介。 相似文献
7.
孙雅琼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3)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石头意象在《红楼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作者的创作意识中并非无生命的客体存在,而是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带着一种生命化倾向。本文拟从《红楼梦》中的石头意象和其中所蕴涵的生命化倾向两个层面上略作阐释。 相似文献
8.
吴辛丑教授在<先秦两汉语言学史略>一书中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先秦两汉时期的语言学的大概面貌,整部书体例清晰,内容充实,对我们学习古代语言学史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昊辛丑先生在此书中提到的<方言>是为其他字书作注的观点却不太准确,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正式发刊.这篇文章<新月的态度>是由徐志摩执笔的<新月>月刊发刊词.徐志摩在文中申明了新月社同仁的追求是"为这时代的思想增加一些体魄,为这时代的生命添厚一些光辉".同时.他对包括革命文学在内的十多种文学趋向都进行了抨击,从而大力提倡"健康与尊严"两大原则.通过本文充分体现了新月社同仁在文学和政治上的诉求. 相似文献
10.
王莹雪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1(2)
电影<第一书记>中的主人公形象沈浩,是不同于同类电影题材所赞颂的高、大、空类型的公仆形象,以崭新的时代风貌与文化气息,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大众的极度赞赏.电影以真实、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人民干部形象:是怀才不遇文人的代表;是事业与家庭夹缝中的奋斗者;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者;是人际关系的极致运用者;优越物质生活的拥有者. 相似文献
11.
林彬晖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3(2)
<践约传>以<西厢记>崔张爱情故事为基本框架,用清末北京通行的官话加以改编,成为清末西方人学习汉语口语的上佳教材.<践约传>的编写者通过经心结撰.掺人大量日常口语,以新颖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践约传>不但在传递语言功能的同时成功地将<西厢记>故事带入汉语学习者的视野,自身也获得了独立的文本价值.它同清末西人汉语教科书中被编选的其它小说戏曲作品一样,在汉语教学史、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外传播史中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肖晖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
余华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他的小说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他对死亡、荒谬、苦难以及绝望情绪主题的表达,都体现了他创造性地继承了存在主叉的言说,本文以<活着>为代表阐述其中蕴含的深层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3.
龚玲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75-77
在《所罗门之歌》中,丧失黑人文化传统是导致黑人群体痛苦深渊的一种毁灭性力量。通过对口头传统、姓名文化、超自然现象等的关注,作品揭示出非裔美国人只有保持自身的文化传统,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多元文化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才能拥有心灵的自由和平等,摆脱西方文化在精神上对黑人的奴役。 相似文献
14.
廖建荣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1(1)
<七剑>在故事主题、七位侠客的形象塑造、斗争策略、讲述战争中的爱情四个方面参照了经典影片<七武士>.同时立足于中国的武侠文化,在侠士与村民的融洽相处、侠士的独立人格、抨击恶势力的刻画上有所超越,使<七剑>成为一部典型的武侠电影,也彰显了中国侠客和日本武士文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5.
<桃花源记>以其清新秀丽的文风,朗朗上口的词汇,重重的玄机,成了千古流传的名篇,让人百读不厌,里面似乎隐藏着作者的许多难言之隐,让人琢磨不透.为了探究这位东晋名士的真实理想,我们不妨去研读里面的文字,找出打开其心灵之门的钥匙,去寻找他设置的重重玄机,与这位古人对对话吧. 相似文献
16.
成长小说是美国文学中的一块奇葩,近年采成长小说的视角受到越来越多评论者的关注.欧茨的小说<我带你去那儿>描述了一个孤僻、敏感、内向的女大学生寻找破碎的失落的自我,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主题:从天真到醒悟并升华到自我顿悟的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云慧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1(2)
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中国扇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中华响扇>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武术健身项目,其运动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程式化在武术中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8.
彭婧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85-87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要面对如何跨越文化缺省的问题。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苏农汉译本为例。认为采取直译加注、意译、音译、删除、归化策略,可以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侯艳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3(2)
中元节饱含着中国祭祖与鬼信仰文化的传统,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了中国文化真善美的本质特征.张燕玲的散文作品<此岸,彼岸>将台湾中元节倾城倾家、非凡热闹的祭祀场景与台湾大陆老兵苦海无涯的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描绘,穿过深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台湾中元节,展示出台湾人与台湾大陆老兵深层的文化乡愁以及作者深广的文化乡愁创作情怀、对生命哲学关怀的创作精神和对文学真、善、美的创作追求,<此岸,彼岸>由此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胡晴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2)
徐小斌《羽蛇》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母女相残、爱人叛离、亲情变质的画面。主人公羽的一生都在逃离:逃离人群、逃离亲人、逃离爱人、逃离自身。《羽蛇》贯注着徐小斌的人生理想,羽是徐小斌自我心灵图景的投射,寄寓了她很高的理想人性,表达了徐小斌对于生命理想、完美人性的一种渴求与召唤,抒发了理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理想被现实吞噬的哀挽之情,以及对现代人流浪飘零却无以皈依这样一种命运遭际的深切同情与悲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