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树之果"理论是源自美国的一项刑事诉讼规则,它产生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又有别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关于"毒树之果"的证据能力,我国目前仅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于"毒树之果"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在现有立法上还没有体现.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完善刑事证据立法、规范刑事司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庭上对网络证据进行调查时,举证一方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特定的仪器设备进行举证证明,把网络证据中的信息当庭转换为感官可以感知的表现形式,以供法庭获取.通过对网络证据的调查获得的证据信息并不都与案件事实有关,必须进行分析,提炼和加工,萃取与案件有关的部分,形成证据事实.待证事实的证明,实际上就是法官根据调查、分析网络证据得到的证据事实,依据经验规则来推断待证事实.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证据法的一项重要规则.随着现代刑事诉讼理念发展的一体化进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逐步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构建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际上是一个价值权衡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现状,关于现阶段我国制订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目的和原则.并且提出了建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想.希望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检察系统工作经验,认为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大难题,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在我国能否行得通一直是学术界和司法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曾经有多名专家学者对此提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其实,强制证人出庭缺乏基本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行状况支持,而且也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也不符合法律对证据的要求.这些对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土地登记(registration Of land),也称土地权利登记,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对土地的各项权利实行登记的制度.根据<土地登记规则>引第二条规定,我国土地登记是指画家依法对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的登记.土地登记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土地登记,以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利用的一项制度.本文在对现行土地制度进行剖析后提出了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中,证据的收集保全是诉讼的关键.网络证据的特点为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创造了条件.虽然在刑事诉讼领域也存在网络证据,但是本文主要侧重于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所涉到的网络证据,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网络民事证据的保全公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搜集研究了有关的公证法律法规、规则、意见的情况下,通过分析近两年典型的网络侵权案例,采用法条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公证状况提出了完善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建议:一是完善网络证据公证保全的程序;二是提高公证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统一的网络公证平台;四是加强独立的司法判断.  相似文献   

7.
正当性具有多维视角,以人的尊严为标准的正当性才是绝对的正当性.我国农民宪法权利在制度和实践层面都没受到平等保护,其根源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国家行为的指引和评价采取的是相对正当性观念.新的历史时期,平等保护农民宪法权利应在人的尊严视域下,以诠释学的方式解读宪法文本,通过宪法实施消除具体制度设计中的不平等因素,保证制度正当性;在实践中则以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实施以权利为基础的发展范式和加强国家对农民权利的保障等方式实现实践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出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我国司法解释规定在医疗侵权纠纷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是对一般举证责任原则即"谁主张,谁举证"的修正,在我国医疗侵权纠纷中适用该规则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弊端.笔者认为,要完善我国医疗侵权纠纷的举证责任,应当建立专家举证制度,实行举证责任轮换制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相继制定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法则>(以下简称<规则>),非法言词证据终于在司法解释中被排除.但是十年过去了,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在我国仍是一项空白.而且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使得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对于非法实物证据的证明力问题,我国立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相对不起诉制度存在对被不起诉人权利保护不充分的重大缺陷,严重影响被不起诉人的人权保障与司法公正的实现.以被不起诉人的权利救济为视角,引进民事诉讼法中的特别程序,赋予被不起诉人向法院申请撤销检察机关错误的相对不起诉决定并被确认无罪的权利,具有多重必要性.该特别程序应当从申请主体、管辖法院、程序提出的"禁申请期"、证据的提出和审查、审理组织与期限以及特别程序的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现有技术抗辩是指,被控侵权人针对专利权人的侵权指控,可以提出自己使用的技术是现有技术,以对抗权利人的侵权指控进而主张不侵犯权利人专利权的行为.它采用的是权利障碍抗辩模式,依据这种模式,<专利法>第62条应修改为: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该实施行为不侵犯专利权.在实践操作中,应该先将被控侵权技术与涉案专利技术对比,然后将其与现有技术对比.  相似文献   

12.
我请求权是在一定基础权利之上请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代表了基础权利所包含的法律之力.请求权刻划分为进攻型请求权和防卫型请求权.进攻型请求权与防卫型请求权共同构成了权利的二元保护体系.人格权请求权是防卫型请求权,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共同构成了人格权的二元保护体系.维持人格权请求权的独立,建立人格权二元保护体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联性是证据法领域的基础性概念,对此国内外学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于关联性内涵的把握,关键不在于定义性的语言表述,而在于对其所蕴含之根本特征与内在价值的理解.关联性是存在于证据和待证事实之间的相对性概念,是形式意义和实质意义两方面含义的整合."法律上的关联性"所承载的价值功能,完全可以通过完善相应的可采性规则而实现;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这两个概念本身存在着内容上相互对应以及程度上逐渐递进的关系,而此种递进关系在关联性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就证据内涵而言,关联性为其根本,但不宜冠以"属性"之名.证据能力、可采性及证明力是三个相互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对于具备可采性的证据,其证明力一般随着关联性的增强而增大,此一过程系通过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的共同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一个应该体现公平的重要部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市场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是要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并且关注弱势群体.市场公平更多地是强调规则的公平,谁受益谁分担.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社会时常出现某国以某事件作为开端,采取特定措施迫使特定国改变政策或既定作法的情形,而此种特定措施,实乃国家自由裁量的一种具体态样,国际司法实务系尊重国家自由裁量之结果,然此自由并非毫无界限,尚须考虑诚信与权利滥用原则.  相似文献   

16.
近日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我们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在WTO所有的法律文件和规则里都有 ,权利和义务的内容非常广泛。第一 ,享受成员之间的最惠国待遇。第二 ,我们可以享受多边的、稳定的、可预见的对外经贸环境。中国向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开放 ,同样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向中国开放。第三 ,可以参加制定规则 ,在制定规则时 ,我们可以充分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 ,反映我们的要求 ,将来体现在规则中。第四 ,可以利用WTO的机制解决多边和双边的一些问题。我们要充分利用享受的权利来维护国家的利益。保护国家…  相似文献   

17.
整体性的事故损害分担机制以侵权法为中心,也涉及社会保险等公法的制度,其抑制损害和救济受害人的目标不仅关涉立法的政策考量,还受制于各种行政管理手段的协作,是实体法权利配置规则和各种程序规则共同协力的广泛领域.运用法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研究方法可以更加明晰各种分担机制的作用机理与运行效果,以促进事故损害分担机制的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炉关键异常炉况悬料难以预测的问题,基于D-S证据理论,提出一种综合模糊专家推理和后验概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悬料预测方法.首先,结合高炉生产过程和悬料现象,分析悬料形成的内在机理;其次,通过模糊专家推理提取基于专家规则的主观证据,再通过建立后验概率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提取基于数据内在客观规律的客观证据;最后,基于D-S证据理论完成主客观证据融合,实现悬料预测.该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经验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学习能力,能够提高预测精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效、准确.   相似文献   

19.
在检务公开中,权利救济制度的构建应当依照"权利→侵害→救济"这个逻辑主线进行分析和论证.按照权利内容的不同、权利属性的不同和权利主体的不同,在检务公开体系中,共涉及知情权和隐私权、诉讼权利和非诉讼权利、社会公众和诉讼参与人三对范畴.在构建检务公开权利救济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分别理清这三对范畴,从而根据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和权利属性的各自特点,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权利救济.  相似文献   

20.
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永恒追求,然而正如学者所言:"使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统一于辩论式审判方式并非是无条件的,它的前提是当事人有收集获取证据的途径和手段,民诉法能够为当事人获取证据提供制度和程序保障."如果说模式的选择是为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搭建基本结构的话,那么具体制度的设置无疑是对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内容的极大充实,对当事人获得有效的收集证据方法和程序保障、实现证据收集制度的目标而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