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从分析后现代设计的形成及其特征入手,阐述后现代设计发展的背景与条件,进而论证后现代设计在中国现代社会发展阶段的适当性,并就后现代设计中"重提传统"的特点之一来说明,从设计自身自律性发展的过程来看,在中国设计现阶段的发展时期中传统文化的运用是极具现代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设计在设计学说和实践上呈现多样性,关注设计的人文内涵,强调所处社会环境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时代固然起到设计风格的推动作用,可是就根到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经济力量的扩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消费主义刺激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社会的复杂化也要求更加富于视觉欢愉来取代一般性的视觉传达。社会的市场需求造成了新的设计风格。后现代设计在今天代表的就是文化经济的一个实实在在的缩影。它体现的是一种创新文化与设计艺术和商业文化结合的一种纵深关系。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语境中,设计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产品的功能设计、外观形式设计等理性范畴,而强调人本主义的体现和文化的整合。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性化"是设计发展无法摆脱的永恒主题。后现代倡导"以人为本"的艺术设计,尊重人性的差异,提倡个性自由、人性化的关怀,要求设计始终以人的尺度去衡量,使设计真正服务于人,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爱。  相似文献   

4.
在公众普遍对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关注的前提下,设计师与手工艺人协同创新成为一种趋势。设计者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手工技艺的亲身实践。文章通过实验证明了手工织造经验对于设计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在设计流程、参考素材使用和工艺制作适用性方面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艺术是对现代主流艺术的一种挑战和补充,其凸显个性、自我实现的表达方式与服装设计日趋个性化、风格化的诉求不谋而合。文章通过对后现代艺术特点以及对服装设计中后现代设计语言应用的解析,从而清晰地阐述服装设计与后现代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意大利设计团体"孟菲斯"的设计以及"后现代"对装饰的复兴和重视,对中国当代设计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尤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基础上的所谓"中国元素"设计风格,一直以来都缺少对当代文化的体现和响应。所谓"中国风格"的当代设计,要么沿袭传统的装饰样式,在中国传统图案中亦步亦趋;要么一味崇尚西方的"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语言,不能为大众所接受,将自己束之高阁。当代设计必须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中吸收营养,寻找出路,并适应当代的审美趣味,否则,中国的设计只能在历史的断裂中,在西方设计艺术成果的阴影下亦步亦趋,永远找不到出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了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提出后现代建筑自身存在着风格符号的矛盾性,并以"loft"风格的建筑设计作为后现代建筑设计的典型例子,来分析探讨它特征符号的矛盾性以及它的优点和独特之处,并提出可以把这种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矛盾性特点符号相调和,运用到室内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设计,就是有意识的劳动。对于设计本质目的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设计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文章主要从《易经》的哲学思想出发,结合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论述后现代时期设计的本质目的——通过人类的设计造物活动以达到天、地、人三才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传统手工艺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文化创意产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发展现状,提出以文化创意产品为传播载体的创新模式,从美学思想、创新"再设计"以及情感化"再设计"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的转型手工艺产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不断流行,非遗作为中国元素设计创意的重要源泉,更是融入高校人物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必要选择。文章分析各高校人物造型设计类教学中融入非遗手工艺的意义;从艺术人文教育的创新培养、专业课程教学、趋势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以及“互联网+”个性化教学4个方面阐述人物造型设计类教学改革实践路径;选取与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要素,结合非遗手工艺的特点,探讨教学创新的方法,以期推动人物造型设计专业教学水准及学生文化自信及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数码摄影》2012,(7):39-39
“压力山大”的都市生活,衍生出了“轻生活、治愈系”等无数后现代风格十足的网络词语,成为忙碌生活的调味剂;而在数码产品市场,也衍生出了以更轻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传统手工艺现状的分析,明确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借以通过如博物馆里"静态展示"与"动态展示"相结合、传统手工艺"现代生态价值"的开发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使其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焕发新的生机,切实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亦包括未来的就业及现代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文情怀的“后现代”主义,运用独特的风格、结合多元文化美学思想所形成的新的设计理念,不仅将设计品的简单功能性以及表象表达出来,更加深入探索的是艺术品所具有的人性化以及内在精髓。“后现代”主义对当今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注重以人为中心点,在承接历史的同时还要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突出精神层面与自我价值的追求,是一种多元化的设计观。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围绕主题的同步交互学习支持工具,该工具将后现代课程观中的交互理念与围绕主题学习的思想相结合,利用即时通信和个性化知识的再组织辅助学习中的交互过程,使得整个交互过程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体现了后现代课程观对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家装设计的创意和设计元素的组织与确认,是在中西历史的、现代流行与时尚的元素互换中,结合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和语言,在采用现代科技成果与简洁风格基础上,加入明清时代的家居、家具样式等中国元素,运用分离、嫁接、混搭等互为交融方式,形成与后现代艺术风格高度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无印良品的设计是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质朴与时尚、商业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本文对无印良品的设计从形式、色彩、材质、情感内涵以及它对环保的关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旨在给我国的设计业如何走一条适合中国设计发展的道路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招贴设计风格日趋多元化,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逐渐与现代设计交融并迈向国际舞台。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文化发展以及中国平面设计师靳埭强与日本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的招贴作品,揭示民族性格的差异对设计风格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培育发展与国际化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现代招贴文化发展的设计共通性和设计趋势研究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从某种程度上引申出了对现代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面对当前社会、文化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传统艺术需要找到新的媒介以适应这种改变。当前对侗族剪纸的保护形式在应用性与传播性上尚有欠缺,数字媒体的介入将对此现状产生部分改变。对侗族剪纸的再设计需要对其背景、情境等知识进行全面了解,这样的设计才是真实的、有根据的。所以我们强调使用参与式的方法进行研究与设计。文章将对湘黔桂侗族剪纸进行设计探索,落实于影像设计和交互设计两方面,试图从以下几个层面探索参与式设计的可能性以及具体的途径与方法:构建真正为设计可用的本土知识为主的学习型设计知识资源平台;用影像、交互等设计方式关注手工艺传人及他们的生活,真正向他们学习,并采用参与性设计方法,"共知共行"协同创新,将传统艺术以大众更可触及的方式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创新而设计,利用数字媒体的特点传播辐射,扩大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面向产品造型设计的形态风格描述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风格作为研究用户感性需求与设计元素关系的突破口,采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功能、结构、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了产品风格的内涵,构成了风格描述的理论基础。基于感性设计的思想,建立了风格设计中不同空间的映射关系,并应用感性工学、模糊理论、语义区分等方法论述了风格描述模型建立过程和结构框架,并给出了风格的数学表达、类别的判断方法、风格间相似性计算和产品风格的识别算法。通过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风格基类和操作方法,结合风格形态设计过程探讨了风格描绘模型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美育观念强化与非遗保护与利用的背景下,手工艺具有的美学意义使之成为美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木雕工艺为媒介,阐述其与美育的互动,分析木雕做为手工艺美育载体的因素,从视觉化的审美,至动手实践再至心灵的升华,探明手工艺美育的价值与路径。以此为例,进一步探索更多手工艺美育载体,希冀以史为引,以美为导,以设计赋能手工艺美育,促进人民群众对工艺与文化的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助力优秀思想与传统手工艺在当代传承与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