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效、节能、环保是重型工程车辆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涡轮增压技术可大大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汽车增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涡轮增压技术广泛应用于重型工程车辆,也是排放控制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增压发动机实现国Ⅳ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高效、节能、环保是重型工程车辆发动机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涡轮增压技术可大大改善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降低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随着我国汽车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对汽车增压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重型工程车辆发动机的开发面临着两面夹击的态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发动机台架试验是汽车发动机生产和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的石油危机和大气污染使汽车的节能与环保性能日益得到重视,这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噪声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种使内燃机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顺应节能减排的发展号召,混合动力汽车逐渐取代传统汽车,并迅速占领市场份额。混合动力汽车因使用了清洁能源,而提高了汽车的节能效益,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电机拖动技术的运用在汽车的更新升级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汽车系统的性能,提高节能效益、减少排放,本文对该技术的相关特点、应用问题等展开分析,并提出参考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该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也是企业产品成本构成的核心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更加严格的排放和能耗法规,以及市场对汽车节能、环保需求的趋势,使得汽车新能源动力的争夺战升级,  相似文献   

6.
李海国 《现代零部件》2006,(3):24-24,26,28,30
汽车的节能、环保、安全是全球研究的重点,而汽车节能和排放与发动机密切相关。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汽车关键部件。它的制造质量、制造工艺和装备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汽车发动机发展趋势向高转速、高功率、高耐久性、高环保性以及电子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跟进,汽车行业的节能是个大趋势,发动机是汽车的关键部件,汽车节能与否,关键还看发动机节能与否?目前发动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节能和提高效率,对于制造业而言,如何在发动机制造过程中使发动机更加节能和实用?随着国家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轻量化、小排量的政策实施,目前汽车发动机制造的追求和以前有所不同,为此我们请到了汽车发动机制造厂的专家来谈在目前这种新的环境形势下,汽车发动机制造通过什么方式或者采用什么样的新设备和技术来达到节能的目的和满足目前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的优点、主要技术总成、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方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放,指出混合动力汽车在遇到堵车时的燃油消耗量、尾气排放量等要远远低于仅靠汽、柴油内燃机驱动的车辆,在动力性能、续驶里程、使用方便性等方面大大优于仅靠电力驱动且需要反复充电的纯电动车。  相似文献   

9.
重型混合动力汽车不单单有着电动汽车能源节约以及排放低的特点,还能够有效的弥补电动车辆续航里程不足的弊端。而且重型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指标相较于同类型的发动机传统汽车降低了30%-40%之间,所以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节能与清洁中非常有前景的车型,各大汽车厂商争相投入巨资进行研发。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汽车技术向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标发展,我国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排放要求,将汽车的排放要求提升到国Ⅳ标准(即相应的欧Ⅳ标准)。干式铸铁气缸套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心脏零件,直接影响着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经济线的柴油机节能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程车辆用柴油机在动力匹配控制中最佳经济线的优化问题,将Matlab的矩阵运算、三维曲线绘制和等值线等方法应用到曲线模拟中,通过曲线回归法优化了工程车辆用柴油机万有特性曲线模拟仿真求取方法,具有原理直观、物理意义明确、工作量小、模拟精度高等优点。通过基于经济工作线节能控制法,开展了小型履带搬运车用某柴油机的万有特性曲线分析,建立了电子控制和柴油机燃油曲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的节能应用中基于最佳经济线的控制方法,实现了柴油机在各种工况下的电子节能控制。在小型履带试验车上对燃油消耗情况进行了评价,进行了油耗跑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闭环反馈控制自动匹配柴油机油门,提高了燃油效率,是实时调节柴油机工作在经济区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支架搬运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过热原因和发动机冷却方式的研究,在不影响发动机动力、整车性能的前提下,在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对散热器和风扇进行合理的优化匹配设计,并经冷却性能实验,使该车的平衡温度不超过水温传感器设定的103℃,解决该种车型冷却系统自身冷却能力不足、发动机高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六排放法规对柴油发动机的发展和润滑油的性能要求开发了低黏度柴油发动机润滑油。选用10W40和5W30柴机油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试验重点考察了5W30对发动机节能和整车耐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柴油发动机润滑油可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液压挖掘机的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基于其工作机理,建立了包括电池组、电动/发电机、以及柴油机在内的整个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重点建立了四缸柴油发动机的瞬态模型,以准确反映发动机转速及扭矩对外负载的动态响应情况。为了提高系统的节能效果,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负载状况,以优化发动机工作点、提高燃油效率为目标,设计了一种多点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柴油机发动机模型合理有效,设计的控制方法能使混合动力挖掘机燃油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接触网作业车采用的动力设备基本为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的NTC-290系列发动机,但由于柴油发动机冬季启动困难,给冬季铁路接触网检修、抢修作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对柴油发动机冬季启动困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多年的实践,我们提供了一些能够保证柴油发动机冬季正常启动的措施,从而保证了接触网作业车作业能够正常的启动抢险和检修。  相似文献   

16.
从后期船舶柴油发动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研究,本文提出了目前船舶柴油发动机的现状,并分析了国外相关的现有技术和问题,为中国成为造船大国,船舶动能伟大的目标,必须要实现符合船舶动力的技术独立研发,积极吸收先进技术,先进的概念,先进的经验,坚持自主创新和实践,研发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性能船舶柴油发动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重型运输车辆用大功率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研究现状、核心关键技术,如电子调速系统、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废气再循环系统、冷却系统功率匹配和电子油门控制系统等,指出了重型运输车辆柴油机电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姚勇  邸敏艳  姚玮洁 《润滑与密封》2005,(5):197-198,211
阐明了柴油机润滑油的性能和质量对排放、节能的影响,分析了国内外柴油机润滑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我国柴油油机润滑油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发动机节能减排是产业化节能环节的重要一项,本文从发动机的节能减排的控制研究出发,提出了从汽车发动机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发动机转速的模糊控制、发动机喷射方式控制三方面入手的控制策略,对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优化创新发动机的改良技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single piston hydraulic free piston diesel engine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conventional diesel engines and 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trolling and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the engine. The design of the proposed engine intended as a power supply for a hydraulic propulsion vehicle is presented. An engine performance forecast model was generated in AMESi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totype engine is predicted and the predictive results are verified with experiments. The particular features of the engine are discussed.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totype engine are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ngine design parameters. The features of the controllable working frequency and the intermittence output flows are provided. The flow capac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ydraulic valves on the prototype engine are offered. The methods for starting and the operation after misfir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