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介绍了通信蓄电池远程自动充放电系统组成;针对通信电源系统中蓄电池放电维护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电池远程自动充放电技术;阐述了电池远程自动充放电系统的充放电管理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毕孝国  刘旭东  牛微  关新  董颖男 《电源技术》2012,36(12):1816-1818
以石墨毡、石墨布、泡沫镍为电极材料,以甲基磺酸和甲基磺酸铅溶液为电解液,以木质素磺酸钠为添加剂组成新型的全沉积型铅酸液流电池体系。研究了铅酸液流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浓度对电池充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恒流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先逐渐减小而后又逐渐增大,电池具有较好的放电性能;以石墨毡为正负极的电池具有较好的充放电特性;随着Pb2+浓度的增加,电池的充电电压逐渐降低,H+浓度为0.1 mol/L时,既能满足较高的Pb2+浓度的相对比,又能满足良好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的正常发挥和安全使用,以不同材料组成的商业化圆柱型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和充放电仪在线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产热行为。结果表明:LiFePO4体系电池在放电过程的放热量最低,因此在车载电池使用中具有绝对优势;Li(Ni0.5Co0.2Mn0.3)O2体系电池产热量略高于LiFePO4体系,从数值分析,尚可应用于车载电池领域,而LiCoO2体系电池由于产热量巨大,而不适宜于在车载电池中的应用。通过对半电池的放热研究发现,LiCoO2体系电池放电过程的产热决定因素为正极;而LiFePO4和Li(Ni0.5Co0.2Mn0.3)O2体系放电过程主要产热因素为负极。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胶体动力电池的充放电特性,评价其在电动汽车上的使用性能,在不同的工况下对该电池组进行了充放电试验,基于试验数据绘制了该电池不同使用工况下的充放电曲线,研究了其充放电性能,并分析了充放电倍率、充放电温度以及充电电压对电池充放电性能及其一致性的影响,提出了该电池在电动汽车上合理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电动汽车通过电动汽车入网(V2G)技术向电网放电时,计算电池总损耗模型过于简单,无法准确反映电池的损耗。为此,基于电池放电特性曲线,文中利用电池放电动态容量衰减模型,得出在不同剩余电量下释放相同电量对电池损耗有较大差异的结论。在以配电网变压器容量为约束的前提下,建立了计及电池损耗的有序用电用户充放电费用最小模型及相应的充放电策略;并采用优先顺序法将多时段优化问题转化为各时段最优问题,实现该模型的求解。仿真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保障放电用户利益,同时能够提高充电站利润及无序用电用户充电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VRB)的工作原理、等效电路及其充放电特性,并基于DC-DC双向变换器的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及全钒液流电池的等效电路,利用SIMULINK仿真了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给出的DC-DC双向变换器电池充放电控制策略是可行的,仿真结果也表明全钒液流电池具有不同于其他储能电池的优点,更适用于大型的电力存储系统,为光伏系统中大容量的储能的应用做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电池使用寿命是风电场功率波动平抑场景中影响储能系统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基于充放电任务分开执行的双电池系统运行模式,建立了给定最佳放电深度运行的双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数学模型,讨论了该运行模式下因充放电能量不均衡出现的极端运行情况。针对储能系统的实时运行状况和风电功率的波动情况,提出了能够表征双电池储能系统运行能力的充放电饱和能力指标和充放电运行平稳度指标,进而设计了模糊控制策略以自适应调节低通滤波器时间常数,优化控制储能电池的荷电状态,避免系统进入因充放电能力不足的不稳定运行区间。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从荷电状态优化控制效果和波动平抑效果两方面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糊控制策略能够维持双电池储能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并保证了波动平抑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全沉积型铅酸液流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分析了充放电制度、Pb2+浓度对电池充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恒流充放电时电压比较稳定,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平均充电电压基本不变,而平均放电电压逐渐增大,能量效率也随之增大;随着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大,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逐渐减小,而且电流密度过大或过小均导致库仑效率不高,经小电流循环充放电对电池激活后,再以较大电流充放电能显著提高电池的能量效率;随着Pb+2浓度的增加,电池的最大充电电压逐渐降低,放电电压逐渐增大,而且放电时间延长,表现出更好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LabVIEW的蓄电池充放电电流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池荷电状态(SOC)估计是电池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在其状态参数的检测中有重要作用.基于锂离子蓄电池的充放电实验,设计了基于LabVIEW的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电流采集系统.通过使用信号调理模块、多级滤波去除干扰技术和高精度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对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电流的高精度采集.实验表明该系统适用于锂离子蓄电池充放电电流的检测,虚拟仪器仪表技术为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丰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模组循环过程中导致的单个电池的体积变化,会不可避免的影响临近电池的受力状态,即单个电池在模组中所受到的约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研究了锂离子电池在约束外压力条件下充放电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采用了外压力传感器和充放电测试柜测试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外压力变化.结果显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实际受力与电压变化趋...  相似文献   

11.
王宏亮  崔胜民 《蓄电池》2005,42(1):38-40
采用恒流放电试验采集数据,通过拟合方法建立了电动汽车铅酸电池充放电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铅酸电池充放电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石墨毡、泡沫镍为电极材料,以甲基磺酸和甲基磺酸铅溶液为电解液组成全沉积型铅酸液流电池。研究了铅酸液流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及电极材料、电极表面处理和电解液浓度对电池充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恒流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基本不变,恒流放电过程中出现两个比较明显的放电电压平台;随着Pb2+浓度的增加,电池的充电电压逐渐降低,大电压恒流放电时间也随之增加,但小电压恒流放电时间反而减小,表现出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在泡沫镍电极上镀钛能够起到保护电极的作用,延长放电时间,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对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了一系列充放电试验,分析了该种电池的充放电特性、开路电压和内阻特性以及动态充放电特性;结果表明:该种电池充放电内阻小,大电流放电能力强,且在电传动装甲车辆功率需求范围内有很高的放电效率,该种电池作为电传动装甲车辆的辅助动力源,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电动车辆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低温充放电性能,以35 Ah锰酸锂电池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温下电池充放电特性,并采用宽线金属膜加热方法对-40℃下的电池组进行加热和充放电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低温下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大幅衰减,采用宽线金属膜加热方式能够显著提升电池的低温充放电性能;加热后,电池组可进行大电流充放电,可以满足电动车辆的行驶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电动自行车智能检测中电池与充电器匹配性能检测的实现方法。这种检测系统是采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对电动自行车用电池进行充放电控制,并且采集实时数据,然后在基于VB和PC机建立的平台上分析和处理电池充放电时的特征数据,从而得出该充电器与电池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特性,并依据全钒液流电池和DC/DC双向变换器的电路模型建立数学函数模型,采用充放电的双闭环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电池充放电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全钒液流电池双闭环充放电控制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全钒液流电池在大型光伏储能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其进行充放电控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动汽车频繁制动和加速时蓄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问题,将飞轮电池和蓄电池组成的复合电源应用于电动汽车中。分析了飞轮电池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策略对飞轮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控制。飞轮电池放电时,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控制方法。对飞轮电池和蓄电池的复合电源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飞轮电池进行快速的充放电控制,能够有效减小电动汽车运行时蓄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对蓄电池进行了保护,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LiMn2O4动力电池在不同温度(-20、20、40和65℃)条件下充放电后的微观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20℃)充放电的扫描显微镜图,低温(-20℃)和高温(40、65℃)充放电的正极和负极表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晶体断裂,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断裂更加严重,这也说明了低温和高温可能导致电池电解液发生分解或者是电池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池在低温或高温条件下的性能降低;样品的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图表明不同温度下充放电样品正极的特征峰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即正极材料的结构基本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负极材料在40、65℃时在2θ约为36°和65°的两个特征峰消失,表明负极材料在高温时可能发生了副反应,导致负极材料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组合前后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辉  齐铂金  袁学庆  郑敏信 《电池》2007,37(4):294-296
为更好地使用锂离子电池组,更精确地估算电池的荷电状态(SOC),对锂离子电池组合前后进行了常温4.0 A充放电、常温7.5 A放电、-20℃下4.0A放电以及55℃下4.0A放电等实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锂离子电池成组后的充放电特性有所下降,电池组总容量下降为单体电池的90%左右,SOC偏低,工作电压的下降速率在放电末期急剧上升,可达平台区的50倍.对电池组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得出锂离子电池成组时应充分考虑单体电池的一致性;在估算SOC时,采用电池组参数和单体电池参数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典型的软包与方形动力电池模组,在自然冷却的情况下,研究了动力电池在不同充放电条件下不同位置的温度特性。发现电池的温度随着充放电电流的增大而上升,同时温度均匀性下降;当电流较小时,电池最高温度分布在电池组中间不容易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位置;当电流过大或者极耳结构设计不合理时,极耳处的温度将会明显高于电池其他位置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