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6,(6):85-89
在分析鄱阳湖流域径流序列特征的基础上,对鄱阳湖流域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了趋势性分析,并用滑动秩和法、有序聚类法和Pettitt法等对突变点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径流整体上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综合各种方法可知,鄱阳湖流域代表水文站径流突变年份分别是1972年、1976年、1977年、1982年、1984年和1991年。  相似文献   

2.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丹江口水库径流序列的长期预报分解模型;采用多种方法对序列特性(如平稳、趋势、周期等)进行了检验,深入讨论了序列周期的稳定性和外推性。计算成果表明所提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拟建立Th细胞表位预测的自动化、程序化方法。从多肽序列的一级结构出发,将各氨基酸侧链看成一个整体即拟原子,并基于多肽序列中氨基酸侧链间距离和氨基酸侧链的电性特征,构建了能描述多肽序列结构行征的序列特征矢量,简称ζ矢量。选取文献中MHC限制性为14个A^d限制性和14个非A^d限制性多肽序列,分别定义为活性和非活性肽,并以之作为训练集来建立Th细胞表位预测的定量模型。为检验该预报系统的精确性,进行了随机抽样检验和交互检验,结果表明,该预报系统具有稳定性好、预测能力强的特点,该方法还可推广用于人的MHC Ⅰ、Ⅱ类表位的预测研究,可望在蛋白质抗原免疫识别、亚单位疫苗分子设计及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合运用了判别时间序列平衡性的方法,建立了中国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模型为了消除虚假回归,利用单位根方法检验了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在判别差分序列的平衡性之后,利用自相关函数图和偏相关函数图判别了时间序列模型的自回归阶数(AR(P)和移动平均阶数MA(q);然后利用TSP软件用OLS法对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参数进行了估计与显著性检验,并对通过检验的回归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首先用肯德尔秩次相关检验和斯波曼秩次相关检验对宝鸡市的降水序列及主要河流的年径流序列作了趋势性分析,再用R/S分析法对各序列的长程相关性进行了判别,并计算了各序列的豪斯道夫维数。结果表明:除了冬季降水外,宝鸡市的降水和径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且降水和径流序列都存在着长程相关性,即未来各序列的趋势仍将持续下去;豪斯道夫维数的计算表明各序列的复杂程度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电力消费需求量时间序列自身规律的认识有助于电力消费量的预测,从而可以避免电荒和电力生产能力的过度投资。以1980年-2007年期间我国年发电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指数回归一模型来拟合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残差序列趋势和残差序列相关图、偏相关图的分析,对模型的五种形式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选择模型来拟合发电量时间序列数据,并对其模型拟合的残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采用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传统的统计学线性模型进行比较。为了适应时间序列变量的特点,对逆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太阳黑子活动的观察值这一典型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前向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传统的统计学线性模型进行比较,为了适应时间序列变量的特点,对逆传播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太阳黑子活动的观察值这一典型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并检验了模型的预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差分跳频是跳频技术中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一种有效方式,频率转移函数是差分跳频研究的重点,本文针对现有的频率转移函数所生成的跳频序列性质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时变的频率转移算法,通过m序列,对频率对进行迭代分解,进而控制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根据发端算法构造了解映射算法。对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仿真验证表明:相比于基于m序列、RS码和混沌序列加扰的G函数算法,新的转移算法是时变的,产生的跳频序列的随机性、均匀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改善,二维连续性符合卡方检验的理论值,在通信性能上也有了部分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库径流长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丹江口水库径流序列的长期预报分解模型;采用多各方法邓序列特性(如平稳、趋势、周期等)进行了检验,深入讨论了序理财生和外推性。计算成果表明所提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径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探讨河流天然径流的演变规律,引入模糊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对流量序列进行研究,给出了基于模糊聚类的径流丰枯特性分析的方法;在对径流丰、中、枯聚类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多维丰枯周期特性分析方法。以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下游的三磊坝水文站多年月平均流量数据为例,得出了该站径流各年的丰枯特点、丰枯周期及相应的隶属度。该方法的多维径流特性分析结果与分析尺度和数据维数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北京市城区雨水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基于近几年北京东南城区17场典型的自然降雨和不同下垫面径流雨水水质检测结果,分析了雨水的水质特性及其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东南城区自然降雨和地表径流雨水水质为重碳酸盐钙组Ⅰ型;雨水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含氮化合物;雨水的pH值与雨水中碱性粒子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水的稳定性主要受CaCO_3溶解沉淀过程控制,除机动车道径流雨水为沉积性水质外,自然降雨和其他地表径流雨水多呈侵蚀性.因此,在城区雨水利用过程中应注意雨水水质污染和工程设施侵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鸭绿江荒沟站1958~2008年的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对水沙变化的趋势进行检验,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对水沙变化进行阶段性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鸭绿江下游荒沟站的实测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年径流量下降的趋势强于年输沙量下降的趋势;以1963年和1994年为转折点,将径流-输沙曲线分为3个时段:1958~1963年、1964~1994年、1995~2008年;自然因素是影响径流量减少的主因,人类活动影响较弱,平均为10%左右,但各时段影响不同;人类活动对年输沙量的阶段性影响增减不一,但总体是减沙为主,平均年减沙量约为0.81×106t。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兰州、河口镇、龙门、陕县等黄河干流重要控制站 1919~ 196 0年实测年径流资料 (含插补值 )建立相关关系 ,对采用辗转相关插补延长的成果进行相关检验分析 .通过分析认为 ,插补延长的成果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是合理的 .通过分析兰州—三门峡 (陕县 )辗转相关回归方程与直接相关回归方程、全部资料相关回归方程的差值 ,说明插补延长的成果是封闭的、合理的 .同时利用 1919~ 195 1年与 195 2~ 1997年天然径流量进行相关对比分析 ,发现河口镇站 1919~ 195 1年天然径流量比 195 2~ 1997年系统偏小 .并对偏小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径流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挑选出影响径流的主要因子,建立径流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简单可行,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7块对比径流小区试验资料的分析,得出不论是林地还是荒坡地,研究区影响坡面产流的雨强因子为I_(15)(15分钟两强).由关联度分析得出对坡面产沙量影响显著的因子为径流量.试验分析表明,有林地坡面的保土效益在93.7%~99.7%,且林地的保土效益是随降雨量级的加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主要河流年径流序列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长江上游年径流的变化特性,采用随机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和集对原理,研究长江上游主要河流年径流序列的趋势性、周期性、相依性、持续性和丰枯变化.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主要河流年径流序列多数存在趋势性,具有不同的周期成分且在时域上分布不均匀,年径流序列间具有自互相关特性且可能存在一定的长持续性相关结构,年径流在空间上具有丰枯同步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黄土高原变绿对黄河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的径流演变扰动显著且影响强烈,估算其影响对保障区域水安全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1959~2016年黄河中游延河干流延安水文站控制流域(以下简称“延河流域”)径流量及同期面降水量,识别了径流演变的变异年份,分析了径流与降水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间的响应关系,定量估算了黄土高原变绿对延河流域径流非一致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河流域在1970、1996年发生了径流变异,总体呈现衰减趋势; 若以1970年之前径流过程为参照基准,则可得统计期内降水变化导致径流减少2.8×108 m3,贡献率为18.1%; 1971~1995年,延河流域径流主要受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导的人类活动影响,驱动径流减少4.75×108 m3,贡献率为30.6%,之后径流变化由新增人类活动和植被恢复为主导的黄土高原变绿联合驱动,贡献率分别为3.7%和47.6%。综上所述,黄土高原变绿正在成为驱动延河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潜在威胁着黄土高原未来的水资源安全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坡面不同植被措施下多场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植被、降雨及下垫面等因素对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和泥沙总量的不同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通径分析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2)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前期含水量是影响坡面次降雨径流总量的3个最重要因子,其次分别为植被类型、降雨历时、植被生长阶段和坡度;3)植被覆盖度和降雨强度是影响次降雨泥沙总量最重要的两个因子,降雨历时对泥沙总量的影响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在时空分布、功能和效益上的差异性,提出通过对径流的调控实现对泥沙的调控,径流的调控利用就成为构建协调的水沙关系的主要技术手段.首次提出了基于径流调控利用的多元综合治理模式,以汇水单元为径流调控利用单元,在治理顺序上,根据治理效益依次按照塬面、沟谷、阴坡、阳坡的顺序进行治理.采取"调蓄汛期径流,减少入黄泥沙"是构建黄土高塬沟壑区水沙调控体系的技术关键,也就是就地拦蓄汛期的雨洪资源,达到就地截留、入渗、集蓄、转化或利用,大幅度减少泥沙的流失,减轻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危害.同时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具有径流的主导性、多因子、多单元、多手段、多效益和多目标的特点,总结出了20种径流泥沙调控利用范式,该模式已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