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与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茂君  刘飞 《食品科学》2007,28(7):162-165
以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并对其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20~150min;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配方中对产品包埋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芯材与壁材配比>壁材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料液浓度;正交试验所得微胶囊最佳配比为: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之比为2:1,芯材与壁材比率为1:3,料液浓度为25%(W/V);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70%,微胶囊化处理后氧化稳定性显著增强。经最佳配比和工艺制成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产品的外形颗粒较圆整,大小分布均匀,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籽油的微胶囊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β-环糊精为壁材,用包络法对猕猴桃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微胶囊化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微胶囊化产物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用量为3.0 g,猕猴桃籽油0.5 mL,包络反应120min时,产物收率为70.79%,微胶囊化产物对氧化剂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猕猴桃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以二氧化碳作为溶剂,从猕猴桃籽中提取猕猴桃籽油,着重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萃取效率可达97%以上,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超临界萃取是一种优异的提油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枳椇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富含亚麻酸枳棋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组分:M明胶:Mβ-环糊精1:6,M壁材:M水15:85,M芯材:M壁材1:3.5、复合剂加入量10%;最佳微胶囊化加工参数为:超声乳化10min、均质压力30MPa、进口温度160℃、出口温度80℃。所得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89%,微胶囊化效率为90.83%。经优化配比和工艺制成的枳棋籽油的微胶囊产品颗粒为球形,大小在8-10μm之间,颗粒表面平整光滑、层次清晰,大小分布均匀,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李艳茹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12):60-62,68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汉麻籽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稳定的微胶囊乳化液的参数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1.0,心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1.5,乳化液总固形物质量浓度25 mg/mL.得到的微胶囊化汉麻籽油外型近球型,粒径大小在4~7 μm左右,溶解度>90%.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籽油的超临界萃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猕猴桃籽油确定了超临界提油的工艺,并对猕猴桃籽油及脱脂粕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猕猴桃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罗汉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角鲨烯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为防止有效成分的氧化,扩大罗汉果籽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制备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元模型,探讨了喷雾压力、进料速度、进风速度和进风温度对的罗汉果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喷雾压力0.30 MPa,进料速度4.16 mL/min,进风速度733.60 L/h,进风温度189.00℃,在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0.46%。  相似文献   

9.
猕猴桃籽油的提取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从猕猴桃籽中提取猕猴桃籽油的不同工艺,并对油脂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溶剂萃取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猕猴桃籽油.实验结果表明,从猕猴桃籽中提取猕猴桃籽油,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较其他提取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经气相色谱分析,猕猴桃籽油中含有69.5%的亚麻酸.  相似文献   

10.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壁油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油比4∶1、包埋时间90 min、包埋温度30℃,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74. 52%,产率为79. 33%;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无结块现象,流动性良好,经微胶囊化处理的猕猴桃籽油过氧化值上升幅度缓慢,贮藏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12.
以猕猴桃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分离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分离工艺条件对萃取毛油的分离效果,并对二级降压分离工艺的分离Ⅰ、分离Ⅱ的压力和温度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采用二级降压分离,其中分离Ⅰ压力9MPa、温度42℃,分离Ⅱ压力6MPa、温度为室温(20~30℃)时,所制得猕猴桃籽油的水分及挥发物含量0.12%,酸价1.2mg KOH/g,可不需精炼即能达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二氢杨梅素在猕猴桃籽油中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过氧化值(POV值)为指标,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即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大,抗氧化作用增强;抗坏血酸、柠檬酸、多聚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作用具有增效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最适增效剂;0.2μg/mL的二氢杨梅素对猕猴桃籽油的抗氧化作用强于同浓度的BHT和茶多酚。二氢杨梅素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减缓猕猴桃籽油的氧化程度、推迟氧化诱导期,从而延长猕猴桃籽油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4.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茂君 《食品科学》2006,27(10):242-244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15.
对猕猴桃籽油软胶囊生产过程中的囊壳处方、制丸及软胶囊干燥等关键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囊壳处方工艺中采用料液比(水:明胶:甘油)1:1:0.5、化胶温度60~65℃,制丸工艺中控制囊壳厚度0.60mm,干燥工艺中采用干燥温度25℃、相对湿度30%、干燥时间30h的最优参数,生产出的软胶囊弹性、柔软性、透明度与崩解时限等质量指标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以猕猴桃鲜果为原料,进行猕猴桃无籽果羹加工工艺与配方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果实硬度大于9.0kg/cm2的鲜果经机械去皮、挖芯、破碎工艺制得的果泥47.2%,熟软果实榨汁得到的无籽果汁41.3%,复配稳定剂0.20%(0.08%卡拉胶+0.04%结冷胶+0.08%CMC),果葡糖浆11.2%的最优配方调配的猕猴桃无籽果羹产品,经常压90~95℃温度杀菌20min处理后保质期为6个月。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丹雯  张彬  周武 《食品科学》2003,24(9):108-110
对超临界CO2萃取樟树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对樟树籽油萃取的影响,在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35kg/h条件下,萃取2h,樟树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4.3%。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微波干燥方式、微波功率、铺盘质量、干燥温度、送料速度、间歇时间等影响因子对猕猴桃果脯干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式干燥,铺盘质量8 kg/m~2微波干燥机的微波输出功率8.25kW,干燥温度80℃,送料速度4 min/次,间歇时间控制在3 min以内,所得产品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诺丽籽为原料,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诺丽籽油,采用响应面试验研究了压力、温度、流速、时间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出诺丽籽油的适宜萃取条件.研究表明在萃取温度37℃、压力21 MPa,流速20 L/min、提取时间104 min时,诺丽籽油得率最高为20.35%,其中萃取温度和压力对提取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