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世明  周君  汪洋  夏源明 《机械强度》2006,28(4):556-561
给出一个中心裂纹圆盘断裂试验的较完整的试验技术,并用此试验技术在岛津材料试验机上对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这种典型的脆性材料成功地进行纯Ⅰ型、纯Ⅱ型和复合型加载条件下的断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纯Ⅰ型、纯Ⅱ型及复合型加载条件下,载荷分布角γ大于8°,对KⅠ和KⅡ的试验结果有较大影响;纯Ⅰ型加载条件下裂纹是自相似扩展的,纯Ⅱ型和复合型加载条件下裂纹是非自相似扩展,且起裂始于切口端部的角点处。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周向拉应力准则对于预测非理想裂纹切口试件的开裂角仍然是有效的,但必须以实际试件切口端部角点处的应力场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四点弯曲试件考察了常用韧性材料16MnR钢中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机理。实验测定了裂纹扩展方向和裂纹尖端位移参量的启裂值;与此同时,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了试件中复合型裂纹尖端邻域的应力、应变场,分析了各种控制空洞成核的力学参量的几何分布曲线,结合实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表明,Ⅰ-Ⅱ复合型断裂存在两种不同的断裂机理,它们的发生取决于Ⅰ-Ⅱ复合型载荷比的大小,当Ⅱ型载荷分量小于一临界值时、断裂为张开型.裂纹扩展方向与本文的бm峰值线准则一致;而当Ⅱ型载荷分量大于此临界值时,断裂表现为不稳定的剪切型断裂。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Ⅰ-Ⅱ复合型裂纹开裂角的研究已有许多种不同的判定准则。文中将各种不同的判定准则与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发现,李中华等根据钝裂纹尖端应力场解,将控制断裂的物理量最大切向应力σθmax定义在裂纹尖端裂纹面上,获得一个新的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该准则不但物理意义明确、表达简捷,而且较其他准则更符合可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从而得到工程中比较简单实用的断裂准则。  相似文献   

4.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龚俊  郎福元  王珉  李建华  刘展 《机械强度》2003,25(3):347-351
提出一个复合型裂纹等效应力断裂准则,用以解决工程上普遍存在的复合型裂纹的断裂问题。该准则通过借鉴强度理论对复杂应力状态的处理方法,将等效应力作为度量复合型裂纹开裂的基本物理量。该准则在预测发生临界扩展时提出两个基本假设,(1)裂纹沿着等效应力最小的方向开始扩展。(2)等效应力达到临界值时裂纹开始扩展。根据选取的等效应力计算公式的不同,等效应力准则有不同的形式,当等效应力的计算采用总应变能理论时,等效应力准则等价于应变能密度准则;当等效应力采用σr时,等效应力准则可近似逼近最大周向应力理论。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计算等效应力。最后通过与实验结果及其他理论的计算结果对比,验证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满足工程精度要求,且适用性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义V形切口应变能密度因子,将V形切口尖端的奇异应变能密度转化为非奇异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基于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线弹性奇异应力场,建立Ⅰ-Ⅱ复合型V形切口脆性断裂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并把裂纹作为切口张角为零的V形切口,从而将V形切口问题与裂纹问题的断裂准则统一起来.为了验证该准则,采用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板材加工了多种单边复合型V形切口试样进行拉伸破坏实验,应用上述准则对试样的起裂方向和临界载荷进行预测,并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所建立的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所预测的临界载荷在切口张角较小时更接近于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Ⅰ-Ⅲ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门槛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常海  任明法 《机械强度》2004,26(Z1):180-183
以垂直于裂纹扩展径向平面上的主应力σ1 及极径r的组合量 2πr·σ1 为主应力强度因子 σ1 ,提出主应力强度因子下的复合型裂纹初始扩展准则及扩展的静态断裂模型 ,在此基础上推导复合型裂纹的门槛值方程和裂纹面扭转角公式及裂纹扩展速率公式 ,定义复合型裂纹的理论门槛值 ,进行Ⅰ Ⅲ复合型裂纹扩展试验。试验表明 ,文中提出的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模型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一个Ⅰ、Ⅱ复合型裂纹疲劳扩展的模型,分析得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其中Δk_σ为拉应力强度因子,F为与应力状态有关的参数。ΔK_σ=cos~2θ/2(ΔK_Ⅰcos θ/2-3ΔK_Ⅱ sinθ/2) 分析表明拉应力强度因子幅度ΔK_σ是支配Ⅰ、Ⅱ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力学参量。作者用18CrNiWA钢进行了纯Ⅰ型和Ⅰ、Ⅱ复合型的三点弯曲和偏裂纹三点弯曲的疲劳试验。试验结果与上述半经验公式符合良好,并且表明,(1)Ⅰ、Ⅱ复合型和Ⅰ型裂纹扩展遵循同一规律,只要在Ⅰ、Ⅱ复合型状态下用拉应力强度因子幅度ΔK_σ代替Ⅰ型时的AK_1即可;(2)Ⅰ、Ⅱ复合型疲劳裂纹扩展的拉应力强度因子的门坎幅度值ΔK_(σth)等于Ⅰ型裂纹的门坎值ΔK_(Ⅰth)。  相似文献   

8.
LC4CS铝合金三维复合型断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蕙茹  郭万林  徐绯 《机械强度》2003,25(2):222-226
设计并完成了LC4CS铝合金2mm,4mm,8mm,14mm等四种不同厚度紧凑拉伸试样的Ⅰ+Ⅱ复合型断裂试验,得到各个厚度下不同加载条件时不同加载条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和裂纹起角。结果表明试样厚度和载荷复合比对试样的承载能力,裂纹起裂角均有明显影响,纯I型载荷下载薄试样的承载能力好于厚试样;Ⅰ+Ⅱ复合载荷条件下4mm的承载能力最大,2mm和8mm接近,14mm最小,纯Ⅱ型载荷条件下各厚度的承载能力基本一致。2mm试样的起裂角值与14mm试样的值很接近,4mm试样的值略高,8mm试样的值低得多,基于平面假设基础上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能够很好地预测2mm薄试样和14mm厚试样的裂纹起裂角,但预测8mm中间厚度时误差很大,此结果为建立三维复合型断裂准则提供必要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观察和图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裂尖区域的晶粒变形,可以对试件内部断裂过程区受载后的塑性变形进行直接的定量测试,从而为分析复合型裂纹的破坏机理和断裂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本文研究表明,Ⅰ-Ⅱ复合型裂尖延伸区的破坏以空穴机理为主导,较低的塑性变形即可引起韧窝型起裂;锐化尖角区可以承受很大的累积塑性变形,是集中剪切型断裂的起点.研究结果还表明,拉伸试件的等效塑性变形远低于Ⅰ-Ⅱ复合型裂纹锐化尖角区的变形,用拉伸试件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不能满足分析复合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用沿不同β角开有裂纹的薄壁圆筒的扭转试验,研究了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断裂问题。为了不使薄壁圆筒失稳,试验时加了内、外保持器。τ(πa)~(1/2)/K_(IC)值的试验结果,介于最大周向应力理论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得出的理论值之间,与后者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断裂与损伤力学方法,将裂纹的开裂和疲劳扩展两个过程结合起来考虑,研究准脆性金属材料内Ⅰ-Ⅱ 混合型裂纹起裂后稳定扩展速率的预测问题.由于裂纹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及数学上的困难,将该裂纹简化为二维裂纹.首先分析裂尖构成,判定该裂纹的进一步扩展即分支裂纹的扩展问题,将Ⅰ、Ⅱ混合型裂纹等价地处理为起裂方向上的当量Ⅰ型裂纹;其次在断裂损伤耦合的基础上,对损伤(硬化)区的边界进行探讨;最后在损伤力学框架下,对该裂纹的扩展速率进行分析,初步导出一个Paris型的裂纹扩展速率公式.研究结论与有关文献及工程实际相吻合.在裂纹起裂和疲劳寿命预测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工程中,脆性材料中的V形切口多处于复合型受力状态,因此,确定脆性材料中的复合型V形切口起裂角和临界载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V形切口尖端附近的奇异应力场和位移场,采用支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起始值,提出了Ⅰ-Ⅱ复合型V形切口脆性断裂的能量释放率准则;并对复合载荷下单边切口试件进行了起裂角和临界载荷预测,将其结果与应变能...  相似文献   

13.
通常的复合型J积分准则是用tgθ_0=J_2/J_1确定开裂角θ_0,当K_Ⅱ值较大时误差很大。文献[1]提出了计算开裂角的新的公式。当β<60°时误差仍然很大,而且缺乏一个统一的计算公式,对于K_Ⅰ>K_Ⅱ和K_Ⅱ>K_Ⅰ的二种不同情形,要分别用不同公式计算开裂角。本文推荐计算开裂角的新公式,此公式简单,准确度高。且在此基础上能很自然地导出通常的复合型脆断的J积分准则。  相似文献   

14.
用于高韧性材料Ⅰ—Ⅱ复合型断裂的多剖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韧性金属的断裂机理和裂纹尖端延伸区尺寸与断裂参量的关系提出了适用于高韧性材料Ⅰ—Ⅱ复合型断裂问题的多剖面法,可用来同时确定裂纹断裂角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矢量的启裂值。本文用这种方法进行了双轴受载含倾斜裂纹的16MnR钢十字形试件的复合型位移断裂参量的测试。  相似文献   

15.
针对离心压缩机叶轮出现的复合断裂问题,设计了I-II复合型断裂夹具和改进的紧凑拉伸试样,开展了叶轮典型材料FV520B不锈钢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V520B钢I-II复合型断裂均属微孔聚集型韧性机制,只是在较大加载角度下,断口上的韧窝沿裂纹扩展方向被轻微拉长、深度变浅,主要由剪切分量占比增加所致;随加载角增加,材料总的断裂韧度增大,加载角为22. 5°和45°时较纯I型的分别增加了1. 8倍和4. 4倍,断裂韧度的I型和II型分量、及启裂角亦随之增大,采用复合型J积分断裂准则可以对试验结果进行较好地预测。本研究可为离心压缩机叶轮的复合断裂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在小范围屈服条件下,推导Ⅰ、Ⅱ复合型裂纹裂尖塑性区范围的统一解析解。给出不同拉压比α、泊松比υ、中间主应力影响参数b以及裂纹倾角β下的一族塑性区形状与大小的轨迹,讨论以上参数对裂尖塑性区变化的影响。最后基于裂纹尖端塑性区的解析解,提出了一种复合型裂纹断裂准则,分析了裂纹倾角与初始断裂角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准则预测结果比其它准则更精确,与试验结果吻合得非常好。  相似文献   

17.
ABAQUS软件对中心穿透斜裂纹板及边斜裂纹板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计算复合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和KⅡ,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理论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裂纹尺寸和裂纹角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纹角从0°增大到90°,裂纹类型由复合型向纯Ⅰ型转变;用ABAQUS软件计算复合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相对误差保持在5%之内,计算精度完全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含Ⅰ+Ⅱ应力复合型裂纹的焊接接头,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其裂端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组配焊接接头的裂纹张开位移(COD)断裂参量及其复合角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加载角度和接头强度组配对焊接接头中应力复合型裂纹的断裂行为及其断裂参量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强度组配,焊接接头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裂端上部发生锐化现象,而裂端下部发生钝化现象。断裂参量COD值的大小受接头组配的影响,因此,不能简单地采用全母材的性能代替接头进行焊接接头的断裂分析。加载角度对焊接接头中复合型裂纹Ⅰ、Ⅱ型主导性存在很大的影响,而接头强度组配对其影响不明显;而裂纹复合角则会受到加载角度及材料组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含应力复合型裂纹的焊接接头的COD断裂参量的计算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诒枢 《机械强度》1993,15(1):48-53
双参数断裂准则建立在下述原理基础上,沿裂纹尖端初始弹-塑性边界计算的弹性应变能密度的最大值达到光滑试样单轴拉伸时的特征断裂能的弹性部分时,裂纹起始失稳扩展发生。于是,裂纹失稳扩展不仅取决于材料的断裂韧度K_(IC),还因为考虑了断裂前裂纹尖端的非弹性变形,裂纹失稳扩展还与参数ω有关,ω是材料的断裂应力与屈服应力之比。因此,双参数断裂准则不但适用于脆性断裂,还可用于伴有局部塑性变形的准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Ⅰ—Ⅱ—Ⅲ复合加载情况下裂纹在任意扩展方向上的能量释放率 G(γ)的表达式,推导出各种复合加载条件下的断裂准则,并推荐一个便于工程应用的近似准则——椭圆规律断裂准则。文中还将两种准则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