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作为《从乌托邦回归:现代运动的挑战》一书的结语,指出该书的各位作者如何将建筑中的现代主义运动概念化,以及他们如何评析这场运动对当下的价值。此外,文章讨论了作为分析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重要视角的地域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阐释了历史和保护的悖论如何在现代主义建筑的遗产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从英国的工业革命运动获得成功之后,城市的数量及规模以数倍增长,新的城市型社会因而产生,对于新建筑物的需求从未如此之大。建筑中的许多设计是史无前例的。本文从现代主义建筑出发,逐步分析朗香教堂的风格特征和建筑家的巧妙构思,从整体的风格上分析现代主义建筑的时代特色以及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建筑设计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相似文献   

3.
程鹏  富一凝 《规划师》2011,27(5):112-115
自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62年在《建筑》杂志上撰写《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并于1966年出版以来,大多数评论都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誉为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丘里试图与后现代主义划清界线,并为现代主义运动奠基人进行辩护,将  相似文献   

4.
张希  饶晓晓  吴云  洪苗 《建筑师》2018,(2):102-107
以往建筑研究领域习惯将现代主义建筑在美国的发展片面归结于两战期间移民美国的欧洲建筑大师的促进作用。针对这种现象,以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中坚力量——包豪斯为研究对象,以德国和美国对包豪斯的历史研究为基础,从社会文化对建筑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对比分析两战期间德国与美国的社会文化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是如何作用于包豪斯的美国化。指出包豪斯美国化的过程中,内涵从原本的促进社会革新的先锋艺术运动演变成纯粹建筑产品,甚至建筑风格范式,是美国从自身社会文化语境出发,以及包豪斯建筑大师为迎合美国社会文化需求,对包豪斯内涵进行简化和改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十九评西方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在西方各国确曾盛极一时。同时,代表着这一运动的建筑大师们,也由此而名噪一时,成为当代的风云人物。但自从以美国罗伯特·文丘里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在1966年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文以后,就出现了后现代主义与早期现代主义之间的严重对立。文丘里后来虽也曾表示,早期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李昕 《华中建筑》2009,27(5):4-5
摘要代表现代建筑运动开端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英国,可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却主要产生于欧洲另外三个国家——德国、苏联和荷兰。该文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锋地位从英国转移到德国、苏联和荷兰的原因,从而总结出现代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这四个国家产生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李昕 《华中建筑》2009,27(2):11-13
代表现代建筑运动开端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英国,可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却主要产生于欧洲另外三个国家——德国、苏联和荷兰。该文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锋地位从英国转移到德国、苏联和荷兰的原因,从而总结出现代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这四个国家产生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的重要建筑现象,复杂性建筑表现出强烈的科学主义倾向。在回顾复杂性建筑运动从解构论述到复杂性论述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其理论和实践的变迁,发现复杂性建筑运动的科学主义倾向逐步强化,表现为由价值论转向科学论,突出复杂性目标,推行去价值化、去主体化以匹配科学范式,最终形成以算法、虚拟为核心的,高度依赖数学的新几何学设计策略。从而得出复杂性建筑运动的科学主义倾向推动了建筑学能力的拓展,但也因无视建筑的社会人文属性而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玛璐 《华中建筑》2012,(10):37-38
在商品化社会大潮中,建筑的发展也受到影响。隈研吾认为,现代主义运动在二战之后的胜利,正是因为他们将建筑商品化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现代主义运动过去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建筑的商品化思维愈演愈烈,甚至走向了一种极端。该文从当今我国建筑现状出发,阐述了在我国建立普遍的建构意识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当今建筑所处的大环境,讨论了建构意识如何与当今现实问题结合,提出一种环境友好的建构逻辑,即生态逻辑的建构意识,并对其本质及重要性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弱建筑”是对抗现代主义建筑一家独大的产物,它强调现象本身而非现象之间的先验关系,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充斥其中。本文以信息时代与瓦蒂莫的“弱思想”为背景,从功能与关系两方面分析“强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在信息时代中的违和感及“弱建筑”产生的原因,继而以日本著名建筑师藤本壮介和隈研吾为例来阐述“弱建筑”的诞生及其典型的特征,并分析“弱建筑”在当代的必要性以及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静 《南方建筑》2005,(2):70-72
通过对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住宅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的比较,剖析了现代建筑思想的多样性、复杂性,以祈能对我国建筑设计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刘明  陶勇  黄伟龙 《山西建筑》2007,33(10):45-46
通过探讨新现代主义中的非理性观念,并通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对新现代主义思潮、流派和思想基础作了研究,指出新现代主义是当前建筑界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是包豪斯学院首任校长。文章通过回顾包豪斯诞生的历史背景,解读包豪斯校舍的设计思想及其表现手法,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和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深刻剖析了我国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文脉根基和灵魂缺失、创新意识和思想贫乏、拼贴和模仿泛滥、批评准则混乱和格调低下的建筑层出不穷等问题,指出重温格罗皮乌斯的责任感和大众情怀,建筑功能、技术和效益不可偏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仍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业建筑对近现代建筑的促进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红  陆隽 《工业建筑》2001,31(1):1-3
通过对工业建筑与近现代建筑产生之相互联系及其对现代建筑运动促进和发展作用的回顾和总结 ,强调了工业建筑在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并对工业建筑在新的技术革命条件下自身的发展和创作作品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李敬平 《山西建筑》2009,35(19):15-16
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与存在空间的现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空间话语的历史出发,分析了现代主义早期“作为围合的空间”和盛期“空间作为连续体”的主导性空间观念,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空间作为对象的目的性和空间作为抽象,广延的物理量特质。最后,本文在空间与存在世界的整体结构中,指出空间是存在者领会世界的方式,也是构筑生存世界的根本方式。这种领会-诠释的生存论结构就是场所(建筑)生存意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Iranian-Israeli diplomatic relations, from the 1950s until the fall of the Shah in 1979, were part of the Israeli government's 'periphery doctrine': an effort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s with non-Arab stat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to extend its commercial enterprises. For Israeli construction companies it opened up a new market. For architects it offered a prospect for transnational professional exchange: an opportunity to rectify modernism and make it more considerat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socio-cultural needs.

To explore this transnational architecture, the paper examines a housing project designed for the Iranian navy by an Israeli architect in the 1970s for three locations on the coast of the Persian Gulf. The analysis is threefold. It first discusses the project as part of Israeli-Iranian diplomatic relation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export of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as part of a bi-lateral exchange. It further examines it within the recent discourse on modernism outside the West, in relation to the Israeli architectural context of the time. Lastly, the project is discussed as a reflexive professional quest to better modernism.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is project was not merely a knowledge exchange, but an attempt to contextualise Israeli architectural praxis in a different locale, thereby establishing a site-specific yet universal modernist place.  相似文献   

18.
In Fumihiko Maki's writings and buildings of the late 1970s and 1980s there is afresh, evident awareness of the notion of complexity as a real and involving attribute of the time, and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possibilities of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n architecture. Both of these explorations were deployed to extend the constricting limitations of the dogma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That is, he sought a rejuvenation of a tired modernism,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to a rich and revealing architecture appropriate to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In these regards Maki acknowledges his debt to the liberating aspects of the positions of architects such as Charles Moore and Robert Stern, and Robert Venturi, notably Venturis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 of 1965, which had laid the way for a loosening of the constraints of the doctrines of orthodox modernism. Maki's architecture of the time, however, bears little resemblance to the popularist indulgences and excesses of American Post Modern architecture. In his hands the theoretical ideas became translated through the Japanese perspective, and the buildings emerged with a customary elegance and restraint.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支持建筑文化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分为两个方面同是物质技术,二是精神文化。当以形式服从于功能为美学原则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技术至上的时候,建筑设计过渡到后现代主义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代主义相比较,后现代主义更多地是从建筑设计的外表和形式上用模糊多元的方式来弥补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性的一味推崇而导致的缺陷,在根本上却依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建筑实质性的东西。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应从自己的生存环境中寻找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丛 《建筑师》2007,(5):91-95
建于1953年的原同济大学建筑系大楼——文远楼一直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也是惟一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然而,重新审视其建造背景及处理手法,不难发现其与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及教学理念相去甚远。本文便从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教学、设计者背景、现代主义在设计中的体现四方面对文远楼的"包豪斯风格"进行重新阅读,发现其定论有失偏颇而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