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面向服务计算的网络化软件需求的交互与行为协作实质上是一个受约束的语义互操作性问题,其研究重点在于自组织过程及其群体行为涌现中的需求语义互操作性的约束、展开、聚类以满足涉众用户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个基于连接本体的网络化软件需求语义互操作展开方法.文中研究了面向本体的需求工程,实现了基于领域本体和需求资产重用的需求获取技术,同时面向网络化软件需求语义的互操作聚类,运用连接本体解决网络松散耦合、异域、异构下服务资源聚合的需求建模,给出了连接本体的形式化定义和连接本体生成算法,设计了基于连接本体的需求语义互操作展开自动化集成环境,探讨了国际上的相关前沿工作,为面向服务的网络化软件需求工程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需求语义驱动的按需服务聚合生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需服务资源聚合、软件随需演变生长,赋予了需求工程在服务计算时代新的机遇.文中针对面向服务的网络化软件开发强调发现和重用已有的服务资源,通过聚合服务资源来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生产技术形态,构筑语义需求工程以应用于网络化软件的生产.基于语义的服务需求工程的关注点是识别服务和过程,采取涉众群体智能参与的服务需求语义获取和需求语义驱动的互操作性聚类来实施按需服务生产的方法,以服务的需求语义完整性描述为支点,系统地研究和提出三大技术:即面向大众本体、不断演化、即时验证的需求语义获取技术,需求语义驱动的服务软件聚合方法,基于需求语义的服务定制.针对需求语义驱动的服务聚合生产,充分利用网上涉众群体智能和需求专家相结合,采用语义wikis以捕获和验证网络化软件需求语义,通过需求语义互操作展开选择连接本体作为语义信息载体,进行服务资源聚合,生成网络化软件.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基于语义的服务需求工程对云服务环境下网络化软件的按需交付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机制都存在着缺陷和不足,该文提出一种面向业务用户的、基于本体聚类的Web服务发现模型,应用本体聚类算法对领域本体和Web服务进行分层管理,实现了以业务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服务通常是聚集功能来满足用户需求和软件动态变化的要求,从服务需求状态角度采用语义关联提出一种面向服务需求匹配驱动的服务组合方法,该方法以服务需求质量和服务需求相似度为主要参数,通过建立满足服务需求匹配的服务质量模型来支持该方法,以及从服务需求的角度建立匹配算法来驱动服务组合功能动态演化和重组,并以模糊隶属性来量化各相似度的分配.通过语义关联实现语义需求与语义Web服务映射,并检查映射间的一致性,最终实现服务需求匹配驱动服务组合.最后理论和实证表明:面向服务需求匹配驱动的服务组合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需求语义的服务工程旨在将无序需求变为有序规约,并最终关联到服务生产,以期提供按需服务能力,本文关注面向服务的软件需求语义的分布式协作获取方法的研究,针对基于服务资源聚合而成的网络化软件使用涉众的全球广域分布的特征,以面向服务软件的需求语义模型为核心,采用语义WIKIS引擎为协作平台基础,充分发挥涉众群体智能参与实例化需求要素标注,同时提供需求验证和推理功能以及与连接开放数据的映射关系,可即时生成阶段性需求语义制品.需求语义由网上涉众分布式协作获取,即用户需求(知识)表示,一致的、大众认可的需求语义为后续按需服务聚合与资源定制提供了自动化按需服务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完成与现有的以需求主导、面向领域的应用系统的全面整合,支持实现需求语义为核心的按需服务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基于本体描述的语义Web服务发现方法发现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服务发现方法.该方法在基于本体距离计算语义Web服务综合相似度的基础上,利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算法AGNES对语义Web服务集合进行聚类预处理,形成若干服务簇,然后应用相应服务发现算法根据相似度阈值定位于某一服务簇内进行查找匹配,从而可减少搜索空间.理论与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既可保证服务发现的准确率,又可明显提高服务发现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软件》2017,(11):101-106
信息服务主要使用检索词匹配的方式来返回检索结果,致使无法全面获取与语义知识相关的资源,因而检索结果无法准确地反映知识资源与用户检索需求之间的相似度。经研究,以本体技术和语义检索技术为基础的知识服务系统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信息服务系统的不足,改善由于地质资料标准化程度低、语义不一致而造成的检索效率低等现象。本文根据石油地质学科知识特点,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服务框架,将本体技术和语义检索技术应用到石油地质学领域,形成包含资源层、知识层、产品层及服务层的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服务系统。首先研究领域本体的构建技术方法,从领域资源中抽取知识,建立了结构化的、计算机可读的石油地质领域知识--领域本体;然后研究面向知识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方法,整合了石油地质领域多元、异构资源,形成了面向多类应用需求及层次的石油地质知识产品;最后,利用开源搜索引擎工具包Lucene和Jena本体解析工具包,建立了简单的语义检索原型系统,通过基于本体的语义扩展,实现了语义检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本体的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服务系统能够准确地为用户提供检索结果,提高地质资料知识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单个服务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时,自动服务组合利用服务描述中的语义信息,自动组合多个服务,从而形成组合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在多本体环境下,自动服务组合面临着语义异构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本体社区的服务组合框架。该框架通过本体转换将跨本体服务组合问题转换为本体内问题,从而解决本体异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个采用传统规划技术的服务组合算法。  相似文献   

9.
在开放的面向服务系统中,现有的语义服务发现机制大多面临服务组织混乱,系统可扩展性差,无法支持多本体共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以本体社区为核心的语义服务发现机制(SSD_OC).该机制基于本体对服务实施组织,从而支持多本体共存,并通过本体之间的桥接与转换,使用户可以实现跨本体社区的服务匹配与发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本体社区的服务发现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服务发现的响应时间随问题规模增大增长缓慢;服务匹配的综合性能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Web Services 的广泛流行以及Web环境下日益增加的Web服务,如何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地对Web服务进行有效的组合已经成为一种挑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动态组合方法,该方法利用领域本体以及语义技术首先生成一个基于领域本体的Web服务组合图,根据该Web服务组合图可以进行服务的自动发现、调用、组合.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服务的语义支持,领域特性,服务的自动组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最终价值在于它所能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业务,而不是网络本身的通信能力.互联网已成为计算机网络业务实现的主要环境.随着互联网业务数量、种类越来越多,过程越来越复杂,人们急需构建一种合适的互联网业务环境,在此环境基础之上能够快速方便地实现业务生成、交付、配置、发现和管理,以业务为驱动来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本文分析了业务参与方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理的互联网业务环境,确定了各种代理在业务环境中所需具备的功能,对业务过程和业务环境实现方法进行了说明。给出了一个基于此业务环境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tails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ISS-QUAL, a measure of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function. The ISS-QUAL measure is based on a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operationalizes service quality as the comparison of expectations and perceptions across three factors: service delivery, service product, and servic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a comparison between ISS-QUAL and SERVQUAL, in which ISS-QUAL is shown to have greater explanatory power.  相似文献   

13.
用户驱动的服务聚合方法及其支撑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譞哲  黄罡  梅宏 《软件学报》2007,18(8):1883-1895
虚拟计算环境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在动态、开放、多变的网络环境中对分布异构资源按需进行聚合,并提供有效的资源发布、发现、订阅等机制.通过服务来抽象和封装资源是资源虚拟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现有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简称SOA)所采用的"以服务提供商为中心"的服务组织模式容易导致用户发现和订阅服务的难度随着服务的增加而增加.提出一种用户驱动的服务聚合技术,即根据用户需求,将功能相似的服务聚合成服务池并封装为单一的虚拟服务,随后根据用户QoS需求进行自动协商,选出最佳服务或服务组合.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将服务池作为用户发现和订阅的唯一实体,从用户角度将大量服务聚合成为相对稳定和统一的资源视图,屏蔽资源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多变性,支持自动QoS协商,从而有效提高用户对服务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义Web服务是Web服务的语义扩展,它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发现的效率,并使得实现服务发现自动化成为可能。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是语义Web服务技术的核心,其关键技术包括标识语义的Web服务描述语言、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体系结构和基于语义的服务匹配算法。本文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目前基于语义的服务发现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文章最后对基于语义的Web服务发现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为提高Web服务发现的效率,将倒排索引和功能兼容性索引相结合,设计一种组合索引方法。组合索引由服务的加权简洁功能兼容图和输出概念的图节点倒排索引构成。基于组合索引,提出一种服务发现算法,与基于倒排索引和功能兼容性索引的服务发现算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该算法能够明显减少功能兼容性检查的次数和平均索引链长,具有较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如何从服务的提供、运营和使用等多个维度有效组织和管理服务是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下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以支持服务发现为主要目标的传统服务管理方法难以适应SaaS模式下服务的动态有界、关联演化和可控可测等特征及满足服务全生命周期管控的需求.该文结合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实际应用,探索了一种支持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的"双向"SaaS模式,并提出一种适于该模式下服务管理的服务社区模型.服务社区模型支持服务元建模和业务规范及服务管控策略自主定义,可以使能面向特定业务领域的有界化和有序化服务管理.文中还针对服务管理边界的演化需求讨论了该模型下的服务社区派生机制.最后,以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中的科技信息服务运营管理为具体案例,展示并讨论了服务社区模型的使用方法、应用效果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融合网络环境下快速可靠的服务组合容错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容错方法在融合网络环境下服务组合的低效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服务组合容错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模糊逻辑,对服务的临时性故障进行服务重试;然后采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对服务的永久性故障进行服务复制;最后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永久性故障进行服务补偿.基于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故障排除率、故障处理时间与组合最优度方面,均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创伟 《计算机工程》2009,35(10):66-67
提出一种IOQ模型及在该模型下求解构成复杂服务的各个子服务的算法,将该类服务组合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即在满足QoS约束的服务集合中,已知服务的输入集合和输出集合,利用输出集合倒序查找各子服务及其输入集合。针对该类服务组合问题,给出算法模型及求解问题算法的伪代码。  相似文献   

20.
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Language for Dynamic Electronic Servic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oposes a novel language for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SLAs) for dynamic and spontaneous electronic services. In a cross-organizational setting, it is important for customers of a service to obtain, monitor and enforc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guarantees by service providers, usually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SLAs. Since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SLAs and the provisioning of corresponding systems should be automated for economic reasons, we need a formal language to define an SLA. If, moreover, providers and customers want to sign custom-made SLAs, the SLA language, correspondingly, must provide a large degree of flexibility.The SLA languag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the needed flexibility by means of an XML-based representation and a runtime system for SLAs. Using this language, parties to an SLA can describe how parameters are measured and computed from raw metrics, the guarantees they want with respect to those parameter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third parties to, e.g., independently verify SLA compli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