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况 1·1 基本情况上海的转炉炼钢,解放时只有私营日亚钢厂生产侧吹酸性转炉钢,解放后,亚细亚钢铁厂(上海机械总厂前身),上钢一厂先后亦建立侧吹酸性转炉,至1956年上钢六厂建成碱性侧吹蜗鼓型转炉,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操作制度,1957年以后,酸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 1·1 基本情况上海的转炉炼钢,解放时只有私营日亚钢厂生产侧吹酸性转炉钢,解放后,亚细亚钢铁厂(上海机械总厂前身),上钢一厂先后亦建立侧吹酸性转炉,至1956年上钢六厂建成碱性侧吹蜗鼓型转炉,经过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操作制度,1957年以后,酸性转炉由于原料条件限制而停产,陆续建成上钢三厂一转,二转;一厂二转,三转,上钢五厂转炉车间,限于当时没有供氧条件,均采用侧吹碱性蜗鼓型转炉,使上海的转炉成为主要的产钢方法。1966年上钢一厂三转  相似文献   

3.
《钢铁》1957,(3)
一、涡鼓型侧吹碱性转炉的特点1955年上钢六厂由于原料供应困难,将原有的2吨侧吹直筒型酸性转炉改成3吨侧吹碱性涡鼓型,1956年上钢三厂又增加了6吨的碱性涡鼓型转炉(见图1及图2).由于这种炉型还缺乏一套成熟的操作经验,故一年多来主要是在生产中进行一些试验测  相似文献   

4.
转炉-电炉混合炼钢是我们于1957年试验成功的,它对我国及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试验结果指出:酸性(碱性)侧吹转炉与电炉进行混合炼钢,其所得合金钢的质量,完全能达到电炉钢质量水平。按此次试验的混合比(1∶1.4)来看,可以提高电炉钢生产率140%,车间成本平均降低18.2%,混合钢中含氮量比电炉钢低0.002-0.005%(绝对数值)。  相似文献   

5.
对低炭钢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其温度,已有不少人重视:Приданцев等、Н.В.施米德特等试验平炉“钢三”的淬火;Стародубов等也将电炉低炭钢进行了钢质处理;鞍山钢铁公司也用喷水冷却以提高平炉“钢三”强度。我们研究了转炉“钢三”淬火处理。试样是上钢五厂侧吹碱性转炉冶炼的φ55圆钢材。钢的化学成份如下:C0.07~0.09%、Si0.17%、Mn0.34%、P0.012%、S0.036%、N_20.029%。将钢材锻成φ17和φ28圆棒在马弗炉内分别加热到  相似文献   

6.
在顶底复吹转炉熔池侧壁上安装侧吹枪,形成顶底侧吹转炉。通过实验室物理模拟研究了顶底侧吹条件下转炉熔池的混匀行为;在工业试验中,对比了顶底侧吹转炉和顶底复吹转炉炼钢的冶金效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顶底侧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转炉熔池的搅拌能力,大幅度降低转炉熔池的混匀时间,存在一个临界侧吹气量,当侧吹气量大于该临界值后,熔池混匀时间变化不大。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转炉采用顶底侧吹技术,可以降低钢铁料消耗,吨钢石灰消耗可降低将近3kg,提高了转炉的脱磷能力,降低炉渣和钢水的氧化性,平均出钢碳氧积为0.0025×10-4,钢水氧化性的降低提高了合金收得率。  相似文献   

7.
氧气侧吹转炉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新创造,它首先在沈阳一钢厂试验成功,从去年八月到现在共试验和试生产了十三个炉役。接着上钢一厂和上钢五厂相继成功地进行了试验和试生产,以后,唐山钢厂、哈尔滨钢厂也进行了试验。其他一些有侧吹转炉的钢厂也都积极准备搞纯氧侧吹,一些以平炉为主的钢厂也准备用侧吹氧气转炉代  相似文献   

8.
我厂在8t侧吹转炉上进行了国内首次耐火球挡渣出钢试验。本文介绍试验概况,对挡渣球比重的选择,及投放方法、落球区域、投放时间等因素对命中率之影响进行探讨。 1. 试验概况试验在我厂第二转炉车间8t侧吹转炉上进行。耐火挡渣球由上海耐火材料厂中心试验室研制提  相似文献   

9.
《炼钢》2010,(4)
在30t顶底复吹转炉熔池炉壁增加侧吹枪组成顶底侧吹转炉,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测定不同吹气搅拌技术的转炉熔池的混均时间。结果发现:顶底侧吹搅拌效果最好,熔池混匀时间比原顶底复吹转炉平均降低65%,且熔池混匀时间呈现τ顶底侧吹τ顶侧吹τ纯底吹τ顶底复吹τ纯顶吹的规律。该技术首先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炼钢厂的30t顶底复吹转炉熔池侧壁增加一支侧吹枪进行大生产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顶底侧吹转炉碳氧积低,脱磷效果好,降碳快,全炉役侧吹枪可见,冶炼技术指标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在全民大跃进、钢铁工业遍地开花的形势下,侧吹转炉炼钢法在我国炼钢工业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大量兴建0.5吨~25吨的侧吹转炉,其中数量最多的是6吨~15吨的侧吹转炉。侧吹转炉炼钢,目前以生产普通炭素钢为主。但全国各地对优质炭素钢和合金钢的需要正在日益增长,因此在原有侧吹转炉炼钢车间或新建炼钢车间中,采用转炉与电炉混合炼钢来生产优质炭素钢和合金钢,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炉一电炉混合炼钢不仅可以减少建设合金钢厂的投资,也可以降低钢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转炉一电炉混合炼钢法,对于迅速而大量的发展优质钢和合金钢的生产,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的虽是底吹酸性转炉钢的试验结果,但对侧吹碱性转炉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其民(墩性农驴)报与举左殆瀚相比,枕强性色旨陵澎而冲击值〔特加是仁祝冲击J的枝低.而且有谧度时效和机城讨效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王少锋  胡山 《江西冶金》1996,16(1):24-27
小型转炉的生存条件及对策探讨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王少锋江西省冶金工业厅胡山炼钢转炉经历了由酸性到碱性,由底吹、侧吹到顶吹再到顶底复吹,由小型到大型的发展历程。目前,近百吨和数百吨的大型转炉已成为世界炼钢生产的主力军。而在我国钢铁企业中,由于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氧气转炉底侧吹和平炉侧吹氧枪使用水作冷却介质试验研究情况。试验分两个阶段:300kg平炉侧吹水力模型试验和唐钢6t纯氧侧吹转炉的工业试验.在试验中对试验用枪的结构、安装位置、保护材质与氧枪的蚀损情况作了探讨。用水作埋吹氧枪的冷却介质是完全可行的,可节约原冷却用油44.6%,吨钢成本降低0.92元.  相似文献   

14.
《钢铁》1977,(2)
为探讨在碱性侧吹转炉中获得含氮量低的钢,我们遵照毛主席“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的教导,对安阳钢铁厂五吨涡鼓型碱性侧吹转炉炼钢过程中及浇注,轧制过程中氮的行为做了调查,对各阶段钢中含氮量情况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对如何取得含氮量低的钢液提出了意见。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引言一百年前,贝塞麦发明了转炉炼钢法.这种炼钢法得到的钢比当时坩锅钢的成本要低得多,产量要高得多.碱性托马斯转炉吹炼法的提出也解决了高磷生鉄的吹炼问题.但由于工业发展,废钢量的增多,而转炉操作方法又不能利用大量废钢,以及底吹转炉钢含氮量较高,侧吹转炉产量较小,转炉操作控制较为困难等缺点,使转炉吹炼法大部份地被平炉炼钢所替代.虽然这样,但在某些地区因为生铁成份限制和废钢缺乏仍然保留和建立了相当数量的转炉钢厂.并对改善转炉操作,提高转炉钢的质量进行了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二炼钢顶吹转炉建设过程中,有人建议改为底吹转炉。为明确其现实可能性,很难单凭国外介绍的文献资料,还有必要了解国内在这方面过去已进行了的试验和当前的情况。这对当前二炼钢的建设和将来一炼钢的技术改造都有意义。公司于1975年夏组织了炼钢厂、钢研所、设计院、技术处向兄弟厂作了一次学习调查。在调查中同时了解了侧吹转炉,由于目前侧吹转炉在国内比重较大,了解的情况还比底吹较多。调查的单位有马钢、上钢、鞍钢、唐钢、天钢及首钢等,调查的重点是目前国内氧气侧吹及底吹转炉的试验生产情况、冶炼特点和效果、设备情况、操作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调查结果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17.
侧吹转炉炼钢法在中国有很广泛的发展,许多工厂在最近几年来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而,如果对这种炼钢法的缺点估计不足,也是不正确的。按照我们的意见,这些缺点主要是:(1)技术经济指标较低,因此钢的成本较高;(2)钢的质量较差;(3)转炉钢的品种非常有限。消除这些缺点可以显著地改进转炉钢的生产效果,因此,采取消除这些缺点的措施就是转炉炼钢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只准备就转炉的热工作、吹炼工艺过程和转炉钢中夹杂生成的条件等三个问题,来谈一谈我对上  相似文献   

18.
一、宽带钢的生产考虑到试验室的试验和双相钢窄带钢的生产,冷轧宽带钢含有四种不同的化学成份,可望得到强度和延伸最佳的综合性能。因此在电炉(40~60t)中生产了两炉试验钢,将其中一炉在锭模内添加磷和机铸成不同成份的  相似文献   

19.
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中国工人阶级创造性劳动的范例之一——出现短短数年来,已经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大量的钢。侧吹碱性转炉除具有转炉炼钢的普遍性特点外,还具有其生产技术特点。作者就侧吹碱性转炉吹炼过程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试作简单的归纳和阐述。其目的是期望得到纠正并能引起大家更多、更热烈的讨论。从而使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的技术理论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使用碳氢化物作冷却保护介质是一项有效的底—侧吹转炉氧枪保护方法。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引起钢中氢含量增高。为了节约作为能源物质的碳氢化物,国外进行了用CO-2气保护底吹氧枪和防止钢中氢含量上升的试验,并探讨在氧气侧吹转炉采用Co_2气作氧枪冷却保护介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