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方兴未艾,但在工业遗产研究类型范围和保护利用策略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对工业生产设施,尤其是对重要铁路等线性交通运输生产设施遗产的保护利用研究亟待加强。以黄石汉冶萍铁路磁湖南岸段为例,对其遗产总体价值及保护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铁路遗产的保护范围,基于每个铁路区段所处的场地环境特征和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分段分类提出铁路遗产及其邻近区域的空间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滨河绿道将滨河空间的特征与城市绿道建设相融合,是拓展绿道建设服务内涵和梳理城市滨水界面、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游憩休闲需求的重要一环。同安中心城区绿道建设的实践,强化了沿河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梳理整合了地域山水自然基底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并结合康体游憩、养生保健、绿色生态和创新智慧的绿道设计特色,实现了安全、生态、环境、民生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3.
毛晨悦  吴尤 《风景园林》2020,27(7):62-67
近年来,针对铁路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研究不断拓展,体现出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逐渐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趋势,成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议题。以费城铁路公园(The Rail Park)整体规划为案例,围绕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布局、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空间营造3个层级来分析铁路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铁路公园体现出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连通性较强、沿线城市街区差异性明显、场地空间特征性突出的特点,其规划与设计能够顺应各区段独特的周边城市环境与场地空间条件,采用和而不同、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进而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铁路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与工业遗址景观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绿道的不断兴建,人们对城市绿道的景观环境质量与特色文化氛围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避免城市绿道的设计出现千城一律、缺乏自我特色,探索科学合理、环境宜人、富有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的绿道设计,对建设特色绿道景观风貌与城市宜居环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台中市知名的城市特色绿道——草悟道进行研究,分析了行草文化主题下绿道景观空间的设计特点,探讨了城市特色绿道景观空间的设计内容,为设计具有主题特色与文化氛围的城市绿道景观,提供有价值的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曾玲玲 《山西建筑》2014,(21):214-215
阐述了绿道服务于城市新区、方便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的功能,分析了绿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以瓯海绿道网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其规划定位、结构、景观特色等设计思路,以营造舒适的新兴城区绿道空间。  相似文献   

6.
颜佩楠  叶木泉 《园林》2012,(6):52-55
本文以厦门市铁路文化绿道为例,探讨了城市历史文化型规划设计理念、原则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度一体化、各级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群是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时期重要的国家战略。基于“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以长三角城市群的沪宁、沪杭走廊地区为实证案例,揭示城际铁路对区域极化—均衡发展及其对城市群空间结构重塑的作用。以县级市(区)为基本分析单元,重点考察城际铁路沿线这类二级节点与区域核心节点、一级城区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关系。对比城际铁路开通初时和开通数年后各节点之间的空间网络变化,结果显示城际铁路沿线地区形成了“水平嵌套+垂直极化”的复合网络模式,表明城际铁路在总体上促进了城市群的空间网络扁平化,尤其是沪宁走廊上海一常州区段的多中心水平联系增强;而沪杭走廊的网络均衡效应较不显著。最后,提出了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多尺度交通整合和空间网络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常健  刘杰 《中外建筑》2011,(6):93-95
城市绿道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为改善绿色空间环境增添了更多可能,并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同地区需要建立适合各自城市风貌特色的绿道网络。本文针对绿道的不同分类特点,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绿地系统的不足,为武汉市未来建设城市绿道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道利用城市绿色空间及景观资源来改善城市环境,并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成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城市绿道的功能提出更多的要求.通过行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日照市主城区滨水绿道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常态化防疫期间市民使用绿道时更加注重安全...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居住区是亚洲许多城市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模式,但普遍存在诸多社会与环境问题。社区绿道在高密度城 市居住区内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居民与开放空间、基础设施 相连接,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活动场所,在缓解社会与环境问 题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辨析高密度居住区背景下社区绿道 的内涵和特点,总结社区绿道在提升邻里聚居环境、完善绿色 基础设施、激活社区文化空间等方面的作用;其次,以上海市 甘泉社区绿道为例,探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中的社区绿道实 践;最后,总结思考未来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社区绿道建设的实 践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步行和骑行为主要方式的主动出行通过提高体力活动水平能够对居民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城市绿道是主动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但仍存在使用强度不均的问题。研究表明,优化建成环境能够增加居民使用绿道的时长及频率,但建成环境对绿道使用的影响尚缺乏城市尺度的广泛研究,同时忽略了地理环境的空间效应。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使用轨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绿道使用强度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圈层分异作用下,绿道使用强度呈现出四环内高-高集聚、近郊区低-低集聚的总体特征;2)影响绿道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房价、居住区密度、历史文化资源密度、人口密度、到河流的距离、绿地率及绿道15min步行可达性,均对本地绿道使用强度具有直接效应,其中房价的影响最为突出;3)随着市民健康意识和健身需求的提高,本地人口密度和居住区密度对邻近地区具有间接溢出效应;4)大都市地区绿道建设具有绿色绅士化现象。研究结果提高了对城市尺度绿道使用的空间异质性的认知,有助于规划者优化建成环境以提高绿道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导致人们更加探求和追寻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了连通城市生态网络,建立人性化的绿色步行游憩通道,对城市绿色空间环境进行改善,绿道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绿道的理论,初步探讨出绿道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基本方法,旨在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城市绿道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为绿道在国内更具体的实际应用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绿道规划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现代城市景观中绿道的含义。布拉迪斯拉的传统景观见证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巨大的城市发展压力。小喀尔巴阡山区的葡萄庄园,在城市意象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这些葡萄庄园因为处于住宅开发区中最有价值的地段而逐渐被城市发展吞噬。绿色空间沿岸的多瑙河也受到同样的威胁,护坡空间是最有魅力的开发空间。明晰了布拉迪斯拉发绿道保护和规划的核心问题,从当地层面检验空间规划的程序。研究结果展示了景观生态家、风景园林师和城市规划师在线性廊道规划上的理解代沟。探讨了减少理解代沟的方法,比如把绿道作为多功能廊道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林大地 《福建建筑》2013,(7):120-122
本文简要分析了福州市独特空间环境对城市绿道网规划布局的总体要求,着重探讨与其相适应的规划技术路线和布局方案,并自主拟定了3项评价因子,旨在为同类城市的绿道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绿道理论,分析了马家沟河各区段的现状,提出了对该河廊道进行空间规划的理念及原则,从一轴、两带、四区三方面介绍了其空间布局形式,在保护水系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了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6.
蔡潇  苏振宇 《城市建筑》2022,(17):190-194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城市步行空间已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城市滨江绿道是市民进行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开敞空间,从人本视角来评价和完善滨江绿道的步行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选取南昌市滨江绿道中的赣江市民公园段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步行者对滨江绿道步行环境的整体感知情况。结合相关基础研究构建了滨江绿道步行环境感知评价体系,根据步行者对赣江市民公园的整体感知对各指标要素赋值,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赣江市民公园中的步行环境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从寒地气候与低技术适应的角度,分析了中东铁路建筑遗产在建筑防寒和室内供暖两方面的室内热环境营造技术,并分别以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和室内平均温度为指标衡量了防寒和供暖的技术水平,结果表明中东铁路建筑遗产能够抵御室外严寒气候的急剧变化,所营造的室内热环境在"部分空间区域、部分时间区段"满足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穆博  田国行 《华中建筑》2012,(2):110-114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带的森林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正在逐渐被蚕食。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加剧,通过对当今新型绿地空间模式的探索,结合对郑州市域特征和山水空间格局的分析,提出在郑州市区以外的城乡结合区域"整合资源、强化联系,充实内容、提档升级,完善设施、加强服务,划定绿线、加强保护"的规划构想,选取了5条游憩绿道,连接了市区外部的大部分旅游资源和32个都市区森林公园,使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集健康、生态、宜居为一体的复合型、多元化、多功能的环城森林游憩绿道网。从而应对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郑州城市生态环境的考验,缓解城市的无序扩张,稳定郑州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需求,促进城乡统筹的和谐健康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萱 《四川建筑》2013,(6):17-18
以公共活动需求为出发点,分析城市绿道的景观规划策略.通过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提出对城市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的建议和思考,以此来创建更具有功能品质、更加人性化、更加舒适便捷的城市外部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的快速城镇化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交通拥堵及城市生活性功能的降低。将城市绿道概念与慢行空间概念相结合,提出了绿道慢行空间概念。首先解析了绿道及慢行空间的相关内涵,进而分析了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的设计要素,包括慢行网络、慢行景观和慢行设施,同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的经验启示以及对成都绿道慢行空间的规划实践分析,从多个层面对成都及今后的城市绿道慢行空间系统的规划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