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闽南地区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代表,其传统聚落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建筑特征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自然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构成了闽南传统聚落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本文旨在对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秩序进行多尺度的量化分析,提供一种空间秩序的判定方法,以期为闽南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形成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对闽南传统聚落生成演变规律的认知与了解。  相似文献   

2.
浙江山地以丘陵为主,盆地错落,植被丰茂,聚落资源丰富。以浙江山地聚落的典型实例为研究对象,从山地聚落的山水形态、街巷形态、建筑形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山地聚落空间的构成规律、组织规律和演化规律,探求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形成、发展及演化的内在动力。以期获得先民的生存哲学,并为当今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作为特定环境中的人居系统,海岛聚落生长的驱动因素亟待科学研究.本文基于聚落空间研究的历史与当下,以平潭海岛聚落为研究对象,从海岛聚落的空间特征出发,结合建筑学、地理学等领域的量化研究手段与方法,探讨海岛聚落的选址倾向和空间组织并分析聚落演化的动因与模式.论文提出了独特环境下引入学科交叉手段的针对性和多元量化研究方法的必...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对村镇聚落个体空间形态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四个样本村庄的调研得到现状影像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平面绘制、处理,分别计算四个村庄的聚落边界形态指数、聚落密度及公共空间维度,评述数据,得到村镇聚落个体空间形态的量化特征,并结合不同地文区特征,对上述指标及方法进行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利用长宽比系数、形状指数从整体层面对湘南地区195个传统村落的边界形态进行量化,利用建筑密度、分维值从微观层面分析6个典型村落的内部空间,结果显示:湘南传统村落主要为团状,占75.9%;6个典型村落的建筑分布紧凑,空间结构化程度都较高.  相似文献   

6.
黄筱蔚  蒋学志 《华中建筑》2006,24(11):154-158
该文通过实地考察、测绘结果,以洪江古商城的格局为出发点.从古商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精神文化空间三万面,全面研究了古商城聚落空间形态。以期对洪江这样的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内蒙古准格尔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形态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乡村聚落分布的空间形态较多地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制约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在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并在城乡关系的多元分异背景中产生了多元形态。而就单一聚落形态来讲,由于规模、区位、组织方式、性质、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句法视域中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是聚落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对其的研究一直是建筑学界关注的议题。文中以句法视野解读聚落空间形态,以探讨其隐含的文化与社会本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聚落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聚落更新的研究往往凭借主观经验进行感性判断,缺乏科学定量分析的准确依据,难于对方案预期的效果进行科学的量化评判。通过对聚落空间形态演变内在逻辑的研究,综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长处,建构一个整体上生成模拟、局部量化分析,包含了建筑学的物理环境、社会行为环境的关系总和的研究方法体系。不仅仅是要获得一个良好的聚落更新的结果,更是要形成一套可以操作的科学方法,使我们能够摆脱那种仅仅依靠直觉、无法交流、难以评判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炎松  陈牧  邵星 《华中建筑》2010,28(1):169-171
巴拉河流域是苗族"长裙苗"集中生活居住的区域,分布着众多传统的苗族聚落。该文从这些聚落在流域中的分布、山水环境来认识聚落选址规律,并从聚落内部的单体建筑和重要节点的定位原则来认识单个聚落的布局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该地区苗族聚落体系的整体格局特征。  相似文献   

13.
聚落空间形态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长期积淀的外在表征,文中将空间句法引作理解济南泉水聚落空间形态认知的社会逻辑语言,方法上的独到之处在于从空间关系出发对空间结构形态进行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两个层面对相应的泉水聚落空间形态进行细致分析,并通过与代表性案例进行比对研究,增加济南古城泉水聚落空间形态句法认知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Spatial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 trend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South Korea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Chang H 《Water research》2008,42(13):3285-3304
Spati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trends for 118 site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of South Korea were examined for eight parameters-temperature, pH, dissolved oxygen (DO),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suspended sediment (SS),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total nitrogen (TN). A non-parametric seasonal Mann-Kendall's test determ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trends for each parameter for each site between 1993 and 2002.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trends in temperature, but T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monitoring stations. DO, BOD, COD, pH, SS, and TP show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rends with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stations exhibiting no trends. Urban land cover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s in water pollution and included as an important explanatory variable for the variations in all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except pH. Topography and soil factors further explain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pH, COD, BOD, and SS. BOD, COD, SS, and TP variations are consistently better explained by 100m buffer scale analysis, but DO are better explained by the whole basin scale analysis. Local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or geology could further explain some variations of water quality.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 exhibits strong positiv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s measured by Moran's I, indicating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spatial dimensions into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enh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tial patterns of water quality. The spatial regression models, compared to ordinary least square (OLS) models, always better explain the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patial analysis of watershed data at different scales should be a vital part of identifying the fundamental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高填方地基沉降回归参数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地基现场沉降监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原理,选择不同参数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适合于本工程的最佳回归参数模型,为机场后续工程起到优化施工和安全预报的作用,对于其它类似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济南千佛山兴国禅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我国 142 所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本文通过对现存碑刻和相关文献研究,从历史沿革、相地选址、总体布局、院落营造四个方面探究兴国禅寺空间布局与山地环境的共构性与契合度,总结出崖寺互借、文景相融的布局手法,为现代山地风景建筑的空间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埏  李郇 《现代城市研究》2011,(3):55-61,73
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崛起,其空间演变的特征及动力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RS与GIS技术方法,从整体角度展现和描绘了改革开放30年间珠江三角洲核心区城镇空间形态由点状扩张到线状空间,再到形成密集发展带和都市建设圈层的动态演变过程,并从政策变化、城市规划调控等政府行为的角度解释该区空间发展演变的机制,以期为区域协调发展决策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南山地城市地形地貌复杂、建 设用地紧张、旧城人口密集。由于自然地理 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密度的城市 发展模式。从高密度城市的概念出发,分析 了西南山地城市的高密度发展特征及原因, 研究了西南山地城市在高密度发展影响下, 城市规模、密度、功能布局等因素对交通系 统的影响,以及交通方式、交通可达性和交 通设施等因素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此基 础上提出西南山地高密度城市的空间结构和 交通系统之间的互动影响机制,试图揭示高 密度城市的一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新乡南太行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田野调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文献查阅等方法,从整体视角对该地区村落空间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并探讨村落营建中的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1) 村落选址多位于山麓或谷地; 2) 根据村落位置及街巷形态,可分为之字型、叶脉型、网格型三种类型;3) 适应地形的山地建造方式有三种:层叠式、高台式、错层式;4) 整体村落环境呈现“林 - 宅 - 田 - 水”四素同构的村落垂直景观模式;5) 作为村落空间构成要素的“三生空间”相互关联,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安全、宜居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