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砂砾岩储层测井研究的难点之一是储层有效性评价。基于岩石样品的物性分析、岩石薄片、压汞实验、核磁实验和相渗实验,综合利用岩性、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束缚水饱和度和孔喉结构等参数,构建了反映储层有效性的分类综合指标,对储层有效性进行测井评价。应用到梨树断陷的双龙地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研究区砂砾岩储层进行有效性评价。该方法也可以用于指导其它地区的砂砾岩储层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有效性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岩性、物性、储层厚度及孔隙结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对于砂砾岩储层,由于其碎屑颗粒变化范围较大,非均质性较强,给储层有效性评价带来了较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储量评价的客观性。在流动孔隙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探测深度范围内流动孔隙度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流动能力指数评价储层有效性的新方法,将该方法与孔隙度谱分析程序联合应用于储层有效性评价中,建立了研究区砂砾岩储层分类标准,为后续开发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砂砾岩储层岩石成分多样、粒度变化大、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单纯应用孔隙度等物性参数评价储层产能的效果较差,而不同类型砂砾岩储层微电阻率成像图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此,提出了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方法,将微电阻率成像测井彩色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依据阿尔奇公式建立了灰度与地层孔隙度的回归关系,并通过转换建立非均质特征谱,结合研究区5口井的试油资料,总结了Ⅰ类、Ⅱ类和Ⅲ类储层的非均质特征谱典型模式,建立了储层非均质特征参数与储层产能的关系以及储层有效性分类标准。该标准在研究区10口井储层有效性评价中进行了应用,解释符合率达到85.3%。研究与应用表明,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评价砂砾岩储层有效性的方法可以解决砂砾岩等强非均质储层的产能特征评价难题。   相似文献   

4.
砂砾岩储层有效厚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时,影响储量计算精度的因素之一是储层有效厚度。砂砾岩由于其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岩石骨架对电测曲线的影响较大,加上常规实验室物性分析精度不高,使砂砾岩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比较困难,本文根据大庆油田株罗系、白垩系砂砾岩储层的特征,利用实际资料确定出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并结合实例提出利用全直径物性分析资料、气测资料及电测曲线综合确定有效厚度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张晋言  刘海河  刘伟 《测井技术》2012,36(3):256-260
采用孔隙度和渗透率乘积的开方作为输入参数求取转换系数,再利用最大汞饱和度可以确定核磁共振测井T2谱与压汞曲线之间的纵向转换系数(核磁共振测井T2谱积分曲线乘以最大汞饱和度),实现拟合毛细管压力曲线.连续定量求取反映储层孔喉大小、储层孔喉分选性、储层孔喉连通性的中值压力、排驱压力、最大汞饱和度、半径均值、变异系数、孔喉歪...  相似文献   

6.
储层岩石物理相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它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为此充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等新技术,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将储集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物理相,在此基础上分类建立了该区块测井参数精细评价模型和油水层判别标准,使研究区的油水层判别精度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以上,基本解决了本区油水层判别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致密砂砾岩储层多口井获高产气流,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致密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孔隙度一般为2%~6%,渗透率为(0.1~0.5)×10~(-3)μm~2,属特低孔渗储层,流体为气和水,测井曲线响应受岩性影响大,流体响应弱,造成气、水层识别困难。针对营城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难点,应用岩心刻度成像测井资料,建立了应用成像测井资料定量识别砂质砾岩和砂岩岩性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岩性建立了精确求取孔隙度的方法,并在生产应用中见到了很好的效果。计算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平均绝对误差在±1.0%以内,计算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七个泉油田E13下段山前砂砾岩储层物性差、孔隙结构复杂,测井曲线平直,测井解释精度差,注淡水开发造成砂砾岩水淹层识别困难。以岩石物理实验为基础,结合核磁共振测井,深化主控因素分析,构建渗流指数评价储层有效性。根据砂砾岩生产曲线特征,分析水淹机理,建立基于储层渗透性的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有效提高砂砾岩水淹层测井解释精度,对射孔及油田综合治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强水敏低渗砂砾岩油藏压裂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油田288断块低孔低渗储层属辫状河流沉积砂砾岩,必须采取压裂改造才能有效开发。试注资料显示本区储集层存在强水敏性。在288断块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储层敏感性实验、压裂液性能测试、岩石力学及支撑剂嵌入测试等室内评价实验,并对该断块前期压裂井进行了评估分析,为后续压裂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展了压裂裂缝规模优化研究,以长期采收率和压裂初期采出程度为主要的评价指标,优化了288断块的压裂裂缝规模。在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为解决油藏的强水敏性和低温压裂的破胶问题,提出了直接采用稠油作为携带液的原油压裂工艺技术。依据压裂优化方案原则,现场实施近20口井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为解决强水敏地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对类似油藏的压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杰 《石化技术》2021,(3):142-143
油井生产后期增产措施有重复压裂、补层、酸化等技术.本次在油藏地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动静态及监测资料,对K2井区老井进行了增产措施评价及优选,形成了该区老井增产适合补层、重复压裂措施;措施有利区为单井有效厚度大于23.9m、孔隙度大于7.5%、含油饱和度大于60%以及原油密度和粘度较低的油藏东部区域;选层原则为本井RT...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沉积物源及储集层物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综合运用电子探针重矿物分析法对柴西南地区下干柴沟组的沉积物源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可以确定,柴西南地区E1+23时期主要有七个泉一阿哈堤物源区、阿拉尔物源区、祁漫塔格物源区以及东柴山物源区;其重矿物组合分为8个亚区,不同物源所形成的沉积物特征和相类型有一定 差异: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以近距离、重力流沉积为主;阿拉尔物源区以中细粒级、河流-湖泊沉积为主;而祁漫塔格物源区和东柴山物源区以细粒级、湖泊沉积作用为主。研究预测,研究区中部物源沉积区的储集层性质总体上较优,其次为北部物源沉积区,而南部物源沉积区的储集层性质差。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的主要含油层系为新近系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2), 为岩性-构造油藏。针对研究区储集层岩性认识不清, 储集空间存在争议, 依据岩心分析、成像测井和压汞、薄片等大量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对储集层的结构特征、储集物性以及对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油泉子油田浅层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泥晶灰岩、少量藻灰岩(含粉砂)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孔、溶孔; 储集层物性最好的为藻灰岩(含粉砂), 其次为砂质泥晶灰岩和灰质(泥质)粉砂岩; 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沉积微相、断裂作用、晚期沿断裂带大气淡水的溶解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气藏盖层疏松未成岩,具有高孔、高渗的特征,但盖层具独特的封闭机理及模式,封盖了大规模的天然气。通过计算盖层与储集层的排替压力差和理论封盖气柱高度,评价了盖层的有效性,同时计算了生物气藏中气体突破盖层时间和气体渗流速率,揭示气藏的封盖过程。结果表明,未成岩盖层有效性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变好,而且当气藏储集层中气柱高度大于盖层理论封盖气柱高度时,下部气体可以通过盖层渗流散失,但渗流过程是短暂的,之后气藏又处于封盖状态。总之气藏的封盖—渗流是动态平衡过程,因此叠置的储集层与盖层依靠排替压力差仍可封盖一定量的气体,这就是未成岩气藏盖层的叠加式封盖模式。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中深层储集空间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地区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聚集于中深层古近-新近系,其储集空间基本类型主要包括剩余原生粒间孔隙、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并形成5类储集空间组合。具有储渗意义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是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受压实作用和胶结充填作用以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剩余原生粒间孔隙不甚发育,而次生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发育。除了油源流体外,大气降水可能在有效储集空间的形成中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成像测井技术在柴达木盆地藻灰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油田尕斯库勒下干柴沟组上段油藏的储层以藻灰岩为主,非均质性强,物性变化大,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常规测井难以进行有效储层划分和流体性质识别。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携带大量地质信息的优势,能较好地识别、区分和评价藻灰岩、粉砂岩、石灰岩储层。藻灰岩储层FMI图像呈絮状或云朵状,外部边界不平直,内部构造不均匀,层理无规律,局部有溶蚀现象;泥质粉砂岩与钙质粉砂岩的FMI图像为亮黄色、棕黄色条带;而石灰岩、泥灰岩为白色、亮黄色及黑白相间的条带。张开缝或高导缝在FMI图像上显示为暗色的正弦曲线,高阻缝的FMI图像显示为亮黄色—白色的正弦曲线。裂缝越发育,储层渗透性越好。溶蚀孔主要表现为沿裂缝的局部溶蚀扩大,在裂缝特征不明显时,多为分散的星点状或串珠状暗色斑点,这种特征越明显,储层孔隙性就越好。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藏形成的特殊地质条件,以地质类比法为主,辅以圈闭地质分析法和盆地模拟法对柴达木盆地生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最终以蒙特卡罗法确定出柴达木盆地生物气总资源量为14755×108m3.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质分析,利用PASYS盆地评价系统评价盆地及区带(块)的生物气资源潜力,确定出近期盆地生物气勘探的有利领域为北斜坡和中央凹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有利勘探目标。同时,根据目前生物气勘探认识程度,指出今后盆地生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为寻找潜伏构造圈闭和非构造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分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并从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广泛分布在全盆地大部分地区。柴北缘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厚度中心主要位于欧龙布鲁克山一带,最大残余厚度达900 m;柴南缘厚度次之,沿盆地边缘呈带状展布,在格尔木-乌图美仁-甘森一带厚度在400~500 m之间,盆地西北及东南角厚度较小。石炭系主要发育暗色泥岩、碳酸盐岩和煤3种类型烃源岩。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均值为1.28%,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与Ⅱ2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为中等-好的烃源岩;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较低,平均值为0.37%,有机质类型为Ⅱ1-Ⅱ2型,综合评价为差烃源岩;石炭系煤岩则为良好的气源岩。总体而言,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  相似文献   

18.
柴西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响应特征与最优判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西地区发育了储集物性极好,广泛分布、油气储量较高的生物礁储集层,该区生物礁主要包括藻礁、叠层石和凝块石礁。但湖相生特礁在柴西地区分布不均,变化很大,难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勘探和开发.利用岩心和测井数据总结了生物礁各种类型的测井响应.提出了适合柴西地区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特征。对生物礁储集层的测井曲线进行数字化赴理,并利用最优分割、聚类和逐步判别等方法,判定了各种生物礁类型的最佳判别函数.并将结果应用到测井解释中,从而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坳陷的狮子沟-油砂山构造带上砂新1 井钻遇的古近系和新近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 并对主要层段——下干柴沟组上段(E3x)和上干柴沟组(N1s)与邻井油源进行对比。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 砂新1 井暗色泥岩主体为中等烃源岩, 有机质类型以Ⅱ1 型和Ⅱ2 型为主。上油砂山组(N22s)烃源岩处于低成熟阶段, 上干柴沟组(N1s)-下干柴沟组上段(E3x)烃源岩己进入成熟阶段。油源对比证实, 砂新1 井区油源与邻近各井不同, 主要表现为自生自储型,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砂新1 井区的油气成藏规模。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构造油气成因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南翼山构造油气藏是目前柴西北区发现的最大油气藏。其深层E23是凝析气藏, 浅层N22是正常密度的油藏, 这种分布格局在柴西北区是唯一的, 对它进行成藏解剖对整个柴西北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原油轻烃、天然气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综合判识油源, 认为南翼山构造的N22与E23储集层原油来源不同, 深层E23油气来自E23烃源岩, 浅层N22的油来自N1 烃源岩; 南翼山构造的油气是就近捕获的产物, 不是从南边长距离运移而来, 深部凝析气藏的形成受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