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聚四氟乙烯(PTFE)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热稳定性和疏水性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疏水膜材料,但是其难被溶解,熔融流动性差,难以进行加工。目前PTFE中空纤维膜的唯一加工方法是机械拉伸法,但是该方法所制备的膜孔隙率低,严重制约了分离过程的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提出以乳液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一种基于纳米纤维组装的新型PTFE中空纤维膜。相对于传统机械拉伸法制备的PTFE中空纤维膜,该膜兼具纳米纤维膜(高孔隙率)和中空纤维膜(自支撑性和高装填密度)的优点,整个制膜过程无需使用有机溶剂和润滑剂,实现了PTFE中空纤维膜绿色制备  相似文献   

2.
聚四氟乙烯(PTFE)在熔融成粘流态以前就已剧烈分解,而且没有合适的溶剂能使它溶解或塑化。因此用载体法烯醇(PvA)水溶液或粘胶作为载体,与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混合成均匀的乳液,把它作为纺丝原液,经过滤、脱泡后用通常的维纶纺丝法或粘胶纺丝法制成纤维。然后对纤维烧结,各配比下烧结丝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PTFE纤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制备方法,着重阐述了以PFA、FEP和ETFE为代表的改性PTFE树脂的性能及其熔融纺丝的研究进展。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外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的性能,介绍国外对该纤维纺丝方法的探索及其在密封填料。过滤材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难回收、传统载体材料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成膜聚合物,以聚乙烯醇(PVA)为纺丝载体,引入纳米光催化剂TiO2,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PTFE/PVA/TiO2初生纤维膜,然后经烧结得到负载型PTFE/TiO2光催化纳米纤维膜。通过形貌观察、孔径、孔隙率以及疏水性能测试,考察TiO2质量分数对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O2固含量的增加,纤维膜直径均匀性有所降低,平均孔径增大;将纤维膜用于减压膜蒸馏实验,通量最高达35 L/(m2·h),截盐率稳定在99.98%以上;在光催化降解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染料水溶液过程中,经紫外线照射5 h后,染料降解率达99%;经重复使用后,PTFE/TiO2纳米纤维膜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与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超疏水材料因其表面特殊的浸润性在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研究氧化铝(Al2O3)的负载对聚四氟乙烯(PTFE)超疏水纤维膜性能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TFE/聚乙烯醇(PVA)/Al2O3复合纤维膜,并通过烧结去除PVA使Al2O3成功负载,得到PTFE/Al2O3复合纤维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定仪等研究了Al2O3的质量分数对PTFE/Al2O3复合纤维膜形貌特征、纤维直径以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疏水PTFE纤维膜表面负载纳米级Al2O3颗粒能够在保持纤维膜表面形貌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强其疏水性能;当Al2O3质量分数为0.5%时,纤维膜表面疏水性最强,疏水角高达163°;当烧结温度为330℃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制备技术及其进展,对传统的糊料挤出法、膜裂纺丝法、载体纺丝法和新型的海岛纤维法、静电纺丝法等制备技术进行了总结。通过对各种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发现:糊料挤出法和膜裂纺丝法得到的纤维断裂强度高,但纤维线密度不匀;载体纺丝法制备的纤维线密度均匀,但耗时耗能;海岛纤维法、静电纺丝法可以制备超细纤维,但工艺尚未成熟。现阶段可以产业化的聚四氟乙烯纤维制备技术有糊料挤出法、膜裂纺丝法和载体纺丝法中的湿法纺丝,但所得纤维性能还有待提升,以进一步拓展其应用。此外,系统成套的纺丝设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纤维的纺丝方法及高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纺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熔融纺丝法、增塑熔融纺丝法、冻胶纺丝法及其他一些非工业化的纺丝方法 ,并介绍了各种聚乙烯纤维性能和用途。  相似文献   

9.
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凝胶纺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VA为载体,引入硼酸与PVA形成凝胶,将聚四氟乙烯(PTFE)乳液通过乳液凝胶纺丝,成纤后经烧结去除PVA,使FIFE分子发生黏连形成PTFE纤维.研究硼酸与PVA的络合机制以及烧结温度和时间对PVA去除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PVA的烧蚀残余量进行定量分析,在谱图中用1 152 cm-1处C-O吸收峰面积与639 cm-1处C-F(内标)吸收峰面积之比表示;通过电子强力仪测量单根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烧结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PVA残余量明显降低;当烧结温度高于327℃时,PTFE分子链能够发生移动使得纤维连续,PTFE纤维强度提高显著,利于后续的牵伸.  相似文献   

10.
万倩华  潘志娟  柳艳  陈军 《纺织学报》2009,30(7):135-141
介绍了功能性化学纤维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抗菌型、防紫外线型、远红外型和导电型纳米粉体。阐述了采用静电纺丝和熔体纺丝法制备含纳米粉体功能性纤维的方法及其研究现状。静电纺丝包括共混法与纳米粒子原位合成法,熔体纺丝包括共混纺丝法与高聚物原位聚合法。纳米颗粒在纤维中的尺寸与分散性是影响纤维可纺性及纤维性能的重要因素,采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可有效阻止纳米颗粒在纤维中的团聚,并通过静电纺丝制得纳米颗粒尺寸稳定且分散均匀的功能性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