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克服连作障碍的诸多措施中,无土栽培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无土栽培以其本身所固有的节肥、节水、省力、高产、防病虫等特点,在西方园艺发达国家己成为园艺作物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形式,但国外无土栽培均采用化学肥料配制的营养夜进行灌溉作物,应用成本高、操作难度大、并且对环境有污染,严重阻碍了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深液流水培技术是最早成功应用于商业化植物生产的无土栽培技术,在1939年美国的格里克(W.F.Gericke)首先将该技术应用于作物的商业化生产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各地根据当地的情况发展了许多改进的深液流水培技术.现已成为无土栽培技术中一种管理方便、设施耐用、后续生产资料投入较少的实用、高效的无土栽培技术.华南农业大学无土栽培技术研究室根据国内外深液流水培技术的特点和我国的国情,设计了一种以水泥砖砌的深液流水培设施,现已在上海、山东、福建、湖北、广西、四川和海南等许多省市大面积应用.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为适宜我国经济和技术水平,特别适宜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而且种植效果良好、管理较为简便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绿色食品成为当今消费要求的今天,以农作物秸秆为基质主要原料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因其基质来源广泛,操作管理简单,产品洁净卫生,对环境无污染等等优点。逐步成为我国无土栽培普及推广的首选技术。截止目前,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在全国推广面积达200hm^2以上,超过全国无土栽培总面积的60%,主要分布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辽宁、新疆,甘肃、广东、海南等地。酒泉市于1999年引进应用于番茄生产后,明显减轻了土传病害,改善了产品品质。但由于各地农作物种类的不同,有机栽培基质的组成和理化性状各异,需要因地制宜研究适宜的基质配方和相关的配套栽培技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酒泉市现有农作物秸秆和有机肥资源我们进行了基质原料配方筛选试验研究,为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无土栽培作为一种高效,节能,无污染的规范化生产模式,在各地已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大连利用北方节能型连栋日光温室的优势进行番茄无土栽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预期每667m^2产量可达到20000Kg,实现了温室番茄的高效,高产无土栽培。  相似文献   

5.
学术撷英     
无土栽培系统的开发朝两级分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无土栽培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环境友好型无土栽培系统将成为今后无土栽培领域发展的主要目标,国外无土栽培系统的商业化程度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蔬菜栽培与设施研究室。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北京服装学院三十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爆出行业科研创新冷门:我国著名男装理论与纸样技术专家利瑞璞教授带领的科研课题——《西装PDS智能化专家知识研究》顺利通过相关领域专家,教授的鉴定与通过。这标志着我国服装行业自行开发研究的智能化、专业化的纸样设计系统的科研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实施与检验阶段。据悉,该系统在目前国际服装CAD系统以及相关服装软件当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替代性无土栽培基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棉和珍珠岩作为标准的无土栽培基质,已经应用很多年了,但是现在随着许多替代产品的出现,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下种植系统的基质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无土栽培近几年来在甜瓜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其中,基质培是甜瓜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但目前所用基质培设施大多存在基质厚度大、基质用量多等缺点,德国Weihenstephan园艺研究院开发的薄层基质栽培技术也存在制作复杂、部件较多,需营养块辅助固定根系、增加基质相对厚度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薄层基质无土栽培装置(已申报专利),目的在于降低基质、肥水用量及基质再处理难度,为生产提供简便易行的新装置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WYK-1型无土栽培营养液自动控制箱是生产及科学试验两用型专用设备,其功能主要包括对营养液EC值、PH值及温度的自动调控,适合中小型无土栽培生产,该装置还可以与大容积池体连通,以扩展成大型无土栽培系统,其控制精度高,运行准确无误,可以数日乃至整连连续作业,是无土栽培生产的理想控制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多哥糖联系我国农业成套经援项目第一家实行租赁制形式,由中国专家组承包管理的农工联合企业。本文在实地考察了该糖联农场的甘蔗科研与生产管理情况后,系统介绍了该场的生态环境与自然气候条件概况、甘蔗品种研究,推广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成功技术措施和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发挥连栋温室的生产潜力,探索通过无土栽培实现增产增收的新途径,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进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我们在七连栋全自动温室开展了西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不同位置生长状况试验研究,以期以为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加快示范推广步伐提供科学依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升我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探讨了将科研融入实验教学的方法,并将其贯彻到学生培养过程之中。方法以食品工程原理实验为切入点,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验考核体系等三个方面探讨科研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以建立一种应用技术院校中科研反哺实验的教学模式。结果通过科研融入到实验教学的方法教会了学生学习新技术的方法,增强了其技术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论本方法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集科学研究方法和工程实践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无土栽培生产中,无论是有固体基质类型的无土栽培,还是无固体基质类型的无土栽培,均离不开固体基质。了解和掌握固体基质的种类、基质的理化性状、基质的适用性等,是获得无土栽培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05年4月,全国13个省市的约70位专家齐聚沈阳参加了全国日光温室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各位专家就日光温室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国日光温室推广与指导工作,发挥本刊的桥梁作用,我刊将从本期开始推出“日光温室”专题。该专题特约请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李天来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邹志荣教授等作为专题特约顾问专家,对栏目建设进行指导。同时约请各地相关专家系统介绍我国各日光温室园艺大省(如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河北、河南等)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专题中还将陆续介绍一些新型日光温室结构、园艺作物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我们希望,通过本专题,成为全国日光温室园艺研究人员与日光温室用户交流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是近年来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发的一项无土栽培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杜绝土传病害等特点,玉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1年引进该项技术并根据当地农业生态区域,筛选出了资源丰富、成本低廉、易取易得的基质原料及其配方,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大面积示范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2000年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温室茄子生产,获得成功。铧尖乡大铧尖村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示范小区从2000年9月开始种植,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茄子26槽,面积213.4m^2,至2001年6月产茄子2353Kg,收入8000元,折合每667m^2产茄子7353Kg,每667m^2收入25000元。同一座温室内采用土壤栽培的140m^2茄子产量229Kg,收入780元,折合每667m^2收入3714元,形成了显明的对比。至2005年,该乡已建立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示范小区5个,面积9.79hm^2,平均每667m^2产5516Kg,每667m^2收入15190元,收入最高的农户每667m^2收入可达32000元,比土壤栽培每667m^2增产1621Kg,增幅达到31.6%,比土壤栽培每667m^2增收3890元,增幅达到35.4%。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减少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生长快,产量高,品质好,产品可提前上市等优点,可生产出优质的茄子,适合在本地温室设施中推广,现对该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肌肉力量是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等速测试系统是一项用于肌肉力量评定和肌肉力量训练的技术,因此等速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查阅近年来国内有关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的文章,总结分析中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设施园艺的迅速发展,无土栽培技术和穴盘育苗技术正在大面积、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固体栽培基质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许多安全、优质、方便、良好的固体栽培基质不断地被研制、合成和使用.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栽培基质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传统无土栽培基质的种类、非织造布作为无土栽培基质的特点以及非织造布在无土栽培基质中的应用,指出开发可自然降解的非织造布基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降解型非织造布基质将在无土栽培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东方百合无土栽培具有生长发育容易控制.产品质量高.安全卫生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东方百合优质切花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目前,东方百合无土栽培的核心是围绕基质进行的,基质的好坏是无土栽培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