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印 《数码》2004,(10):60-61
从日本手机的功能,到韩国手机的外形、屏幕,这两个国家的手机都以独有的亮点在手机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而中国的国产手机在发展中也正在逐步地努力褪去令人尴尬而无奈的“舶来品”外皮。国产手机新品在一部部地发布,进步也是一点点地积累。2004年8月联想发布了闪客三剑客之一的V858手机,也许它带不来中国国产手机的飞跃,但是亮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通信世界》2005,(32):38-39
2005年6月27日,TCL手机在广州隆重举行第三季度国内新品战略发布会,共发布30多款手机新品,并对外公布了以多媒体为主的产品战略方向,打破了2005年国产手机的沉寂。据悉,这是历年来国产手机品牌发布新品款数最多的一次。业内人士称,经过了半年多的重组和内部变革之后,TCL手机厚积薄发,有望引领国产手机再度崛起。  相似文献   

3.
《数字通信》2006,(19):30-30
自去年以来,联想手机的销量持续上升,在整体市场排名中稳居第四,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盈利,在国产手机中后来居上,9月10日,联想手机厦门工业园的落成,随后在下午的“粉时尚”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联想移动一次推出10款新产品。  相似文献   

4.
山石 《通讯世界》2008,(1):60-60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创新,领先世界——国产手机发展报告暨长虹手机2008新品发布会”上,长虹集团旗下的国虹通讯数码CEO万明坚博士认为,国内手机行业将复制彩电行业的辉煌道路,从洋巨头手中收复失地,直至主导国内手机市场。他说:“我可以满怀信心地告诉大家,国产手机在熬过寒冬之后,春天就在眼前,坚持就是胜利。”  相似文献   

5.
《新潮电子》2003,(8):69-69
国产手机几年发展迅猛,市场占有份额节节攀升,特别是在CDMA手机方面,不少国产机型已逐步走向成熟,具有叫板国外品牌的实力。随着中国联通CDMA2000 1X业务的开通,众多厂商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在CDMA手机一战中成名的南方高科自然不会“安守本分”,推出了数量众多的产品以冲击市场,其中就包括这款用以冲击高端市场的新品-SC9899。  相似文献   

6.
周斌 《移动信息》2003,(3):79-79
从1995年开始,以厦华为首的国内厂商开始进军手机领域,历经“七年之痒”,在2002年终于取得辉煌成绩。国产手机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市场的格局,也迫使洋品牌不得不拿出更多最新的产品投放中国市场,而在此之前,国内的消费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际手机巨头在榨干一款手机的全部利润之后,才肯推出其它新机。因此2002年对国产手机和手机消费者来说都是值得庆祝的一年,在逆境中起步的国产手机在这一年中所施展的各种出奇制胜的市场攻略更是令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7.
《移动信息》2003,(3):14-14
海信的CDMA产品可以说是CDMA市场上的一面旌旗,仅在2002年就发布了5款产品。2003年更是国产手机,特别是CDMA手机火拼的一年,海信在新年伊始就准备了好几款新品投放市场。这款C3688就是先锋.  相似文献   

8.
国产手机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取得了国内手机市场30%的份额。有媒体称2002年为国产手机的“元年”,可见业界对国产手机的期望之高。但繁荣背后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始终令人无法释然,那就是多数国产手机企业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与市场上,而缺乏在自主研发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国产手机的质量不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手机市场走向品牌化、精细化的今天,质量问题就好像国产手机口袋里的“定时炸弹”,时时提醒着国产手机为抢占市场而麻木的神经,也拷问着手机厂商的危机公关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经过3年的血战,2002年中国手机市场终于出现了转折点,国产手机从星星之火正走向燎原之势。可以肯定的是,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上将会爆发国产手机和洋手机的总决战。国产手机在一开始进入手机市场时,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也很难确定自已的长处所在,十余个手机产商,贴牌者有之,把研发作为重点的有之,还有的企业打算从核心芯片做起,最初的国产手机制造商没有一家不亏损的。通过3年的发展,大部分产手机制造商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以及在市场上战胜对手的方法和思路。走在最前面的波导,在国内手机销量上已经位列三甲。波导差不多是国产手机…  相似文献   

11.
三个层面渐渐拉开竞争档次 近期,诸如TCL、厦新、波导这样的知名国产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新品,伴随着国产手机新机型发布的频率越来越迅速,国内厂商的产品线也逐渐由贫乏单一向丰富多样过渡,同时用户也正在改变着对国产手机“质次价低”的恶劣印象。现在,国产手机已经由过去的一味主打低端市场转而开始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与洋品牌全面争锋。事实证明,国产手机也确实基本具备了挑战洋品牌的实力——根据一项对2002年第一季度手机销售情况的统计,厦新的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手机生产大国,几乎全球所有的名手机品牌都在中国设厂,在中国也可以买到世界上几乎所有品牌的手机,但是中国自已品牌的手机却一直未能很好地成长起来。从1999年开始,我国十多家厂商开始致力于国产手机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今天消费可以选择国外名的品牌手机,也可以选择“波导”、“科健”这样的国产手机。在国产手机的压力下,国外名牌手机也降低了价格,尤其是低端产品的价格。但是经过两年的发展,国产手机距根本性的突破还有较大距离,国内市场上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份额不过10%左右,这只是诺基亚的1/3。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国产手机的高速发展,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2000年似乎成了国产手机年,除了信息产业部最初确定的9家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之外,许多厂家都在暗地里较着劲,争相把自己的品牌手机推向市场。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内手机市场硝烟四起。然而,就在3月份,信息产业部宣布,首信集团成为第10家由国家重点扶持的国产手机生产厂家。作为国内通信制造业的龙头老大,首信进入手机市场是一种必然,其实早在1998年,首信集团就开始准备研制自主品牌的国产手机。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首信集团在今年开始推出“首信”牌国产手机,加入了这场“逐鹿中原”的手机大战。国产品牌手机的纷纷上市的背后,是因为利益在驱动。但是,一些早上市且已有了一些名气的国产品牌手机在市场上并不怎么“雄起”,而晚来了半步的首信,又将以何种神通切走一块“蛋糕”呢?拥有自信,知己知彼首信手机靠什么来赢得市场?这也许是人们对每一家国产手机生产商的疑问。经过成功的产品结构调整,正在“以科技为先导”进行二次创业的首信集团,如今是中国电子百强第七名,中国通信制造业排名第一。可以说,首信进入手机领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雄厚的实力。1995年,首信就跟诺基亚公司合资,成立北京诺基业移动通信公司,生产GSM手机。同时,成立于1993年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字通信》2005,(10):12-13
时值五月,经历了短暂平静的手机市场又进入了销售的黄金旺季。在经历了去年国产手机销量的全面惨败之后。今年的国产手机手机厂商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与洋品牌决一死战。随着信产部“审批制”转“核准制”,奥克斯、华为、江苏高通.海信和大显成为了首批新获得手机牌照的厂商,国产手机行业竞争也因此愈演愈烈。在洋品牌的危险依然存在。国产品牌的新军又汹涌而入的情况下.中国的手机市场逐渐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吸引消费者购买手机?本刊记者于近日对奥克斯通讯事业部全国市场总监李晓龙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IT时代周刊》再度为国内手机厂商的生存情况敲响了警钟。“竞争激烈的中国手机市场,在2006年的销售市场中,国产手机销量是每况愈下,其市占率仅为28%,远远低于国际品牌的72%”(《80余手机厂商廛战急近半面临出局国产手机须另辟蹊径方有存活机会》,“产业”,2007年5月20日)。那么,怎样厂商才能抵抗得住同行之间的竞争而幸存下来呢?  相似文献   

16.
在手机生产行业中有这样一种共识:产量能否达到100万台是企业的“生死线”;300万台是“发展关”;1000万台是进入全球第一方阵的“入场券”。2002年12月17日,波导第1000万台手机在波导新工业园区下线,这在国产手机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牌的意义,此举表明国产手机经过多年的努力,不仅完成了从无至有的经历,更成功跻身于世界第一方阵,在中国市场上已初步具备了向国外品牌发起挑战的能力。由于在全世界范围内年产量超过一千万台手机的企业不超过10家,所以这第一千万台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概念,而是一个质的变化,“我们国产手机终于完成了从一个市场追随者到洗牌者的地位转换。”波导副总经理隋波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底,在中国联通的新款“世界风”双模手机发布会上,三星、L G和国产品牌酷派的4款双模新品亮相。其中宇龙最新推出的酷派728双模手机成为此次联通采购量最大的机型,远远超过三星、L G等国外品牌的采购量,这是在手机市场的高端之战中,国产品牌取得的首次胜利,对在转型中的国产手机而言,具有启示性意义。“酷派成为这次采购的赢家,从根本上来说是实现了国产手机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首次在手机的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酷派常务副总经理李旺表示。李旺谈到的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指酷派首创的“双网双通”技术,酷派728也…  相似文献   

18.
2005手机产业市场走向(上)2004年国产手机销售大幅度滑坡,引来业界颇多质疑,因此 2005年手机走向更引人注目。为此,本刊“产业市场”栏目组织“2005手机产业走向”专题。专题共分两期刊登,围绕产业市场分析、终端趋势以及手机发展模式等热点问题展开。其中,本期专题汇聚了如下精彩观点。● 刘高峰认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将呈五大趋势:中外手机厂商将在扩大的市场上展开拉锯战;手机集成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手机渠道的整合和拓展将成为主旋律;国产手机厂商将努力寻求核心能力的突破;政府将加强对手机生产企业的宏观引导。● 在刘衡萍眼中,2005年则是手机市场孕育希望的新拐点:3G手机将崭露头角;手机功能翻新成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张福新则从产业链方面侧重讨论国产手机的增长机会。  相似文献   

19.
2005手机产业市场走向(上)2004年国产手机销售大幅度滑坡,引来业界颇多质疑,因此 2005年手机走向更引人注目。为此,本刊“产业市场”栏目组织“2005手机产业走向”专题。专题共分两期刊登,围绕产业市场分析、终端趋势以及手机发展模式等热点问题展开。其中,本期专题汇聚了如下精彩观点。● 刘高峰认为2005年国内手机市场将呈五大趋势:中外手机厂商将在扩大的市场上展开拉锯战;手机集成化趋势将更加明显;手机渠道的整合和拓展将成为主旋律;国产手机厂商将努力寻求核心能力的突破;政府将加强对手机生产企业的宏观引导。● 在刘衡萍眼中,2005年则是手机市场孕育希望的新拐点:3G手机将崭露头角;手机功能翻新成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张福新则从产业链方面侧重讨论国产手机的增长机会。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国产手机销售大幅度滑坡,引来业界颇多质疑,因此2005年手机走向更引人注目。为此,本刊“产业市场”栏目组织“2005手机产业走向”专题。专题共分两期刊登,围绕产业市场分析、终端趋势以及手机发展模式等热点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