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首都发展进入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发展方式深度转变、城乡一体持续融合新阶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重要实践。村庄地区作为北京市复杂的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国土空间。本文以北京市村庄规划为例,立足首都"大城市大京郊"的城乡地域空间差异,重新认知土地综合整治的本质和功能,探索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方向。认为应在北京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和实施的框架下,聚焦土地综合整治更广阔的外延内涵。重点从加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位统筹、强调刚性传导和底线管控要求、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以全要素统筹推进村庄"三生空间"优化提升四个方面,提出适应首都村庄地区现实发展情况、并适应新发展阶段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面对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治理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多重背景,上海市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对乡村地区规划、项目、资金及政策的精细化管理开展实践探索。梳理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与土地整治的区别及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上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内容、工作路径及可推广的适用条件,剖析当前面临的难点在于项目和资金统筹力度有限、资金来源相对单一、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机制不顺畅。为完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出需在管理层面加强区级统筹协调、在技术层面加强沟通对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建超 《山西建筑》2024,(1):44-46+98
系统梳理村庄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的衔接、融合机制研究,发现缺乏从村庄规划具体编制内容方面传导或约束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的研究内容。在此背景下,从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布局引导五个方面构建村庄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编制的耦合路径,借鉴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方式,提出整治分区-管控指标的村庄规划向土地综合整治传导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绍贤 《城市开发》2022,(12):84-85
<正>过去我国城市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各级政府为完成经济发展目标,对国土空间进行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被占用、用地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低效以及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以往实施的土地整治活动分布零散且仅解决某方面或局部的问题,不能大范围发挥有效作用。要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科学的布局,就必须有该区域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科学规划。因此,  相似文献   

5.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下,上海以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全球城市”国际竞争力、以城乡统筹内涵增长模式破解土地资源瓶颈、以建立农村地区“造血机制”引导全民共享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应上海城市转型之势,提出土地整治工作定位转变的战略思路,以郊野单元规划为载体,开展郊野地区规划土地网格化精细管理,探索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以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城乡一体化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增强两者的互动关系和集成效应.文章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解析及趋势研判入手,构建两者的衔接与融合机制,并以广东省为例,探索基于生态修复规划分区的土地综合整治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新时期全域土地综...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有限的乡村空间上,耕地资源破碎化、建设用地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要素、单一手段的土地整治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利用中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土地整治从工程建设向规划管控和空间系统治理转变的一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供给,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平台抓手。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与原则,并从建设用地整治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农业用地整治规划以及产业布局4个方面具体研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实践,以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保护措施等手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1,37(7)
国土空间规划是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依据,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又是规划实施的平台和手段。文章通过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及其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梳理、总结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市县、乡镇、村庄3个层级规划中关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管控内容、重点及其上下传导的衔接关系,并以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为例,探索并验证了村庄规划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行"三管控一引导"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各地开展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曦悦 《四川建材》2019,(3):215-216
从土地整治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解,更加理解明白土地整治的方向和作用。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分析法,主要研究2012~2016年土地整治有什么创新变化以及接下来土地整治的发展展望。发现每年土地整治研究重点均是土地整治政策法规建设研究、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探索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和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认为:土地整治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推进技术创新、高精度基本农田建设、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相结合是土地整治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2018年从实践领域诞生的新概念、新做法.至今学术界较少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解释,其实践路径也不完善.文章在深刻理解乡村国土空间脆弱性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韧性国土空间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此为突破点,构建了涵盖国土空间韧性原理、转型原理、多功能原理和共生原理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参照土地综合整治流程及数据特征,在Android平台上利用JAVA语言和组件式GIS开发方式,开发了土地整治核查系统(平板电脑),通过与GPS定位技术、GIS技术相结合,以卫星GPS定位设备为载体,辅助土地核查项目现场踏勘、核查及督导。系统的将影像数据、竣工数据、规划数据、现状数据进行整合,通过GPS定位、照片影音采集对现场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现场记录信息的汇总和统计不仅能实现用地数据及时、准确地更新与维护,保证数据的现势性与准确性,而且能够通过对数据的空间分析、辅助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监管的进行,使土地管理业务更加规范化、流程化,为土地的高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出现土地的后备资源紧缺与粗放利用并存的现象,为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土地要素流转、缓解城市用地困境、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全国各地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的内涵随着大都市发展理念的演变而不断深化。目前,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大都市发展空间供给的主要途径,其对农村低效、散乱工业用地及村庄聚落的整理过程,亦是整治对象所在的小城镇的镇域空间重构的过程,会对小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土地综合整治与小城镇发展的既有研究,得出结论——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此过程中小城镇的空间变化为媒介,影响小城镇在产业、人口、社会和环境等四个层面的发展,并建立了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5,(8)
河谷型城市地域空间狭窄且完整性差,因而其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与实施需进行更深入的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和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的原则,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的法律地位,创新土地整治管理机制,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以确保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2月,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部署要求,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通知》要求,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治区域可以是乡镇全部或部分村庄),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的土地性质与使用现状往往阻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造成乡村建设成本的二次浪费。文章以杭州城郊湖埠村农业综合体规划项目为例,基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视角进行产业与空间一体化模式营建探索。实践中首先将土地整治与产业重构对应,再以产业发展为导向进行乡村空间规划,建设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和智慧农业相融合的艺术农业综合体。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2)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评价土地整治效益,将景观效益设置为独立评价指标考虑其中,考虑耕地的综合性作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因子构建土地整治效益评价体系,探索更为科学全面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方法,为今后土地整治的开展与评价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诸城市黑龙沟等村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分别为8.04、8.18、8.04、8.08和7.54。(2)各项效益提升明显,整治综合效益达到良好,经济效益为优,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为良好,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未来的土地整治过程中应更加重视耕地社会服务功能、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的保护与改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系统科学的整治评价体系是保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绩效的基础。本文从特色风貌视角探究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绩效,引入城市意象理论,结合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从节点、标志物、道路、边界和区域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浙江省10个典型的小城镇整治项目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营造地域特色的入口景观和特色标志物,整治优化道路系统和区域风貌方面改善绩效显著,但边界的构造维护方面相对较弱。通过国内外案例对比研究,提出小城镇环境整治优化策略:小城镇特色风貌构建应深入挖掘自然与人文特色,并进行空间化、具象化和故事化;综合多维度评估小镇发展条件,力求整治定位特色化、精准化;特色风貌构建要融入产业内涵,经济特色显化于空间景观形态;整治行动量力而行,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科学把握整治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的内涵一直在发展变化。随着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将成为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上海土地整治发展曾经历以农用地整治为主、"三个集中"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3个阶段,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形成"规划—项目—资金"一体化运作的实施路径。当前的主要实践包括:实施整治对象涵盖田、水、路、林、村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以生态修复和景观改善为重点的郊野公园,编制郊野单元规划以镇域为单位统筹减量化和乡村发展。从战略定位、主要设想、政策建议等方面对上海市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连通性理论的概念,对其在土地整治规划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文中还介绍了当前土地整治规划中存在的主要连通性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几条有利于提高土地连通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