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通过以大庆炼化公司润滑油厂生产实际情况,探讨润滑油联合装置的用能优化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统筹及工艺改造,使润滑油联合装置的用能优化,从而减少装置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雷管水下爆炸冲击波能和气泡能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实验室内的小水池,对雷管水下爆炸冲击波能和气泡能等参数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探索了冲击波反射和测点距离的影响,建立了瞬态波形记录仪为中心的微机辅助测量和计算的测试方法,并提供了一种评价雷管起爆能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7.
中性束注入装置是产生高能中性粒子以加热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装置。NBI真空压力分布是影响中性束传输效率特别是再电离损失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分析了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NBI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建立了EAST NBI的几何与物理模型,利用Monte-Carlo方法建立NBI主真空室内分子运动及碰撞的数学模型,并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对NBI主真空室内真空压力分布的模拟计算,得到主真空室内三段区域在进气过程中的气体分子三维分布图和平均压力变化曲线。研究可为EAST NBI主真空室内的中性化室、偏转系统、低温抽气系统的结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9.
介绍28000 m3/h空分设备液氧泵正常运行过程中出现进口压力低的现象和参数变化情况,针对分子筛吸附器出口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标这一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两部分对暖通空调用能与节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进行了讲述,其中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暖通空调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暖通空调用能与节能的效果;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暖通空调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达到节能的主要方法或者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研究液态CO_2爆破系统的压力响应特性和爆炸能量,通过实验室测定液态CO_2爆破系统爆破管内压力,获得压力与时间关系曲线,分析了压力曲线变化规律,结合SpanWagner CO_2状态方程,对常用的两种爆炸能量公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给出了液态CO_2爆破系统的爆炸能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整个液态CO_2汽化过程的时间为0.026~0.086 s,高压流体释放时间约为0.18~0.26 ms。对外做功过程是一个压力值动态震荡衰减过程:首先高压流体以峰值压力作用于介质,随后以70%~80%峰值压力对介质产生二次破坏作用,最后以较低水平压力对介质产生气楔作用。两种常用的爆炸能量公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液态CO_2爆破系统爆炸能量产生的危害级别,但准确性不够,结合SpanWagner状态方程和爆破管内压力可以提高计算液态CO_2爆破系统的爆炸能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含二氧化碳气藏的开发与利用给油气田开采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为安全、规范地进行油气田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必须要依据一套可行的标准。因此,含二氧化碳天然气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对气田安全高效开发、二氧化碳驱油形成最佳生产秩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含二氧化碳气田和低渗透油田的特点对这类油田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了体系定位,制定了体系的5个建立原则,形成了4个层次标准体系结构;该标准体系使现场操作可以做到有标可依、规范有序,为二氧化碳气藏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低浓度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探讨了用真空变压吸附法对低浓度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离的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顺向、逆向均压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运用均压流程可以同时增加产品气浓度和产品气量;在相同的条件下,产品气浓度随均压时间先增大后减小;逆向均压可以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气。 相似文献
16.
董亮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7,28(1):49-51
从理论上分析了如何利用冷却水压差并结合其它参数来判断冷却水泵配置是否合适。它对整体降低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耗电量和优化设计、运行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分析并模拟验证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存在最优压力这一结论。通过循环模拟,得到选定工况下对应不同蒸发温度和气冷器出口温度的最优压力值,将其模拟值与现有关联式计算所得最优压力值进行对比,并对其所得误差进行分析,旨在找到准确度较高的最优压力关联式,从而为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最优压力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城镇化势必会带来大规模的能源需求,如何处理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对于社会稳定及城镇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城镇化进程中居民建筑能耗角度进行分析,提出能源梯级利用对于节能的重要性;首先对中国2020年、2030年以及2050年的居民建筑能源需求进行了初步预测,再分别对比分析分供系统和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在满足不同年份能源需求时的一次能源供应量;结果表明,天然气分布式系统较分供系统可节约40%能耗,对于缓解城镇化与能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