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项目教学被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中职实训教学中。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中职电子实训课,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文将以中职电子电工专业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实训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各个专业也都在急切的寻找创新思路,可以让学生们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中职院校当中,电子电工专业是教师和学生要创新和发展的学科,在目前社会上非常需要电子电工人才,为了能够保证社会的岗位需求,中职院校应该对此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电子电工专业教育可以满足社会所需。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创新途径。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电子永远不会被淘汰,即使在很远的将来电子的应用也不会发生缩水,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中职教育的电子电工专业生源不断扩大,正在积极培养适用于社会需求的人才。然而社会在飞速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营销方式、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在适用先进的人才培养。在这一重要教学背景下,探索出一套全新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方式成为了教育人士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4.
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对于中职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和汽车电气专业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本篇文章主要从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的特点以及中职汽车电子控制类课程教学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职电子电工主要是以培养电气控制设备、家用电子设备有着中等专业技术、高等专业素质人才为目标的一个专业。在工作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子设备、仪表机器与电元件。电子产品从生产、使用、丢弃这几个环节都能给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这些污染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因此,如何对电子专业的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摆在电子专业教育者的首要难题,笔者通过对中职电子专业的概述与电子专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中职电子专业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也是社会应用性人才的来源之一,中等职业计算机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填补社会人才的空缺做出了很大地贡献,但是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前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跟不当时代的步伐,所以必须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得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能够对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当下急需改革的地方,我国计算机发展太快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以高速的向前进行着,需要的生产力不但在数量上翻倍,更对人才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现在我们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必须好好的探讨一番.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这相应的应给与了中职学校一些压力,因为中职学校需要的便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特别是电工电子这一类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扎实的基本功,与此同时还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可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高质量的要求,而这随着而来的便是课程的改革,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是对于传统的电工电子课程改革最为有效的途径,甚至可以说是为电工电子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高。电子电工专业,是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维护、制造和应用,电力生产和电气制造、维修的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学科。为了适应社会对电子电工专业型技能人才的要求,学校将对电子电工的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将根据技工学校电子电工教学的设置情况及教学现状,进行其创新思路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进步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中职教育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促进中职院校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障中职院校教学质量,在我国现有诸多中职院校实行了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并且对学校的数字化教学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标准.本文笔者以电子专业和数字化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仅关系到电子电工相关专业教学,同时也影响到工科院校众多专业,因此其改革与发展也关系到工科专业的整体发展。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电子电工专业实验教学的内容,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基础。本文针对电工技术与电子实验教学的发展改革做出探讨,以期推进实际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究提高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法。基于此,本文浅要分析了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分别从优化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的模式、革新教学的方法以及优化教职工队伍等方面,提出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学校方面对教学改革与创新也被不断的提上日程。于动漫设计教学专业而言,其理论的创新与社会流行因素的变化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模式。本文就社会大发展背景下,动漫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分析,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多弊端,本文在分析其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在技能竞赛的引领下开展中职电子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以此来提高中职电子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电工电子课程是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实践性比较强,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在进行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时应该要加强电工电子类课程体系的重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不断重视高新技术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正逐渐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不断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强国,工业自动化技术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并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我国目前发展情势下,正不断转向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重视与发展,推出了“1+X”证书制度的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但是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培养还存在较大不足,相关人才较为缺乏。因此中职院校应在充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的环境下,结合工业机器人专业“1+X”证书制度进行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塑造合理的机器人专业教学模式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探究当前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1+X”虚拟仿真实训教学模式现状,提出深入教学变革的一些创新方向建议,希望能为中职工业机器人专业“1+X”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系统的迅速发展,电子电工教学也面临着改革,电子电工专业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新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通过对电子电工专业的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普遍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对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改革趋势的影响下,"理实一体化"逐渐融入中职电工电子的教学,并在"中职电工"的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既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也蕴含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文基于"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视角,简单对"理实一体化"融入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进行了思考,以此为基础,又进一步从多个方面探索了"中职电工电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处于发展的低谷期,它们在生源,学生就业,教学管理,技术更新等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致使中职学校中的个别专业处于严重萎缩状态,中职电子就是各类专业中问题比较严重的专业之一。我们应该找到电子专业的困境所在,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紧跟社会发展发挥该专业的特色,直接市场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机遇与风险同在,我们应在新的形式下,创新专业发展,让中职电子专业更贴合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更新更强。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化2.0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及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智慧课堂的构建,通过智慧课堂的建设实现智慧化、科技化的教学模式,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本研究将探索在信息化环境下中职学校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以及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课堂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重心的转变,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对于中职院校学生来说,电子电工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科目,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及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怎么做好中职院校电子电工钢课程的有效教学成为摆在众多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从中职院校电子电工教学的现状入手进行分析,论述了现阶段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给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职人员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