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4,(1)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观察113例早产孕妇,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出生的足月分娩的正常孕妇125例作对照组,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早产史、反复流产史、胎膜早破和阴道炎均是早产的高危因素,文化程度高和规律产检是早产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积极寻找早产的病因,及时处理,加强产前孕妇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早产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5):162-16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11月治疗的食管癌手术患者8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n=29)与非感染组(n=58)。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查阅患者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是否吸烟、糖尿病、肺部疾病、NNIS分级、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并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87例患者中29例术后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33.33%。两组性别、是否吸烟、肺部疾病、NNIS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术前住院时间、糖尿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为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率较高,年龄、糖尿病、切口长度及手术和住院时间为术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应加强危险可控因素干预,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4)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为孕前及孕期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在衡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8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结果活产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5.3±103.8 g,巨大儿发生率为12%。男婴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婴,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婴儿性别、孕周、产前BMI、妊娠高血压症及糖代谢异常与巨大儿有关,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代谢异常与巨大儿有关。结论年龄、婴儿性别、孕周、产前BMI、妊娠高血压症及糖代谢异常均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孕前及孕期服务保健工作,对预防巨大儿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1):2120-2123
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胶质细胞损伤、炎性反应、血管因素、神经损伤的修复和功能重组障碍、内源性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血瘀"是宫内感染所致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主要病机,因此临床多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10-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的90例临床资料完整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临床特征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各危险因素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之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有4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出现心律失常65例次,发生率46.7%(42/90),包括各类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或Ⅱ度AVB)等。单因素分析显示:频繁抽搐(抽搐反复发作时间超过3 d)、意识障碍、低年龄、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低血钾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与病毒性脑炎并发心律失常显著独立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抽搐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250,P=0.027),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律失常发生呈正相关(r=0.382,P=0.001)。结论:频繁抽搐、心肌肌钙蛋白Ⅰ升高是病毒性脑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54-59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626例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窒息、糖尿病母亲分娩儿、感染等为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出生后72h内常规监测血糖很有必要,特别是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可有效地预防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目的探讨早产孕妇的危险因素,降低流动人口早产发生率。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49例早产孕妇和149例足月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对两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早产发生率2.93%;早产组与足月组孕妇的年龄构成、经产与初产妇构成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早产组未产检率高于足月组(P<0.01);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细菌感染的孕妇早产的危险性是足月组的8.500倍,妊娠期高血压孕妇早产的风险性是非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11.0倍,胎膜早破是早产又一重要原因,多胎妊娠的孕妇早产的危险性是非多胎妊娠者的11.0倍。结论早产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细菌感染、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和多胎妊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4-5期非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201例CKD4-5期非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CKD4期125例,CKD5期76例.对CKD4-5期非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例患者中,死亡69例(34.3%),其中CKD4期31例,CKD5期38例.主要死亡原因:心血管疾病21例(30.4%),脑血管疾病18例(26.1%),感染16例(23.2%),其他14例(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肾小球滤过率(eGFR,OR=0.206,P=0.029)、高C反应蛋白(CRP,OR=3.624,P=0.017)、高血尿酸(OR=2.158,P=0.018)、低白蛋白(OR=0.509,P=0.032)及高血磷(OR=1.479,P=0.021)均为CKD4-5期非透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CKD4-5期非透析患者病死率较高,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死因,低eGFR、高CRP、高血尿酸、低白蛋白水平及高磷血症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9)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因素,为医护人员制定预防措施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56例消化内科住院感染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病率,讨论医院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5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感染率占患者的42.85%,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33.92%;年龄小于55岁、住院时间小于30天、使用预防型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氨苄,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的患者,发生感染概率明显较低。结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且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中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患者感染,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9)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季节(秋季)、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季节、年龄、抗生素应用时间、低补体状态以及流行接触史。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32):112-114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IUA)行分离术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对150例宫腔镜检查确诊为重度IUA的患者采用超声监视宫腔镜下分离粘连,术后宫内放置O型环、宫腔注射赛必妥,口服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等预防复发,对术后月经、妊娠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例患者发生宫腔二次粘连后放弃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结核,10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36例患者行二次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发症发生。145例月经均较前改善,其中119例恢复正常。随访15年,94例患者自然受孕,27例辅助生殖后妊娠。结论:宫腔镜联合超声对重度宫腔粘连行分离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7):21-23
目的:探讨并分析重症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1例重症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31例患者,治愈30例,1例死于心力衰竭。30例治愈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行脓肿扩大切开引流,6例行气管切开,3例伴发纵隔脓肿,1例发生脑梗死。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早期识别,应采取血糖控制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切开引流,足量、有效使用敏感抗生素,积极控制全身基础性疾病等综合治疗措施,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6):13-14
目的:通过研究症状、Ki-67、肿瘤大小与肿瘤分期、分型的关系,为胸腺瘤患者临床特征与肿瘤分型、分期的关系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2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肿瘤大小、Ki-67与胸腺瘤WHO分型、Masaoka分期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是否出现症状(咳嗽、胸闷痛、重症肌无力)与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分期均无关(P>0.05);肿瘤的大小与Masaoka分期明显相关:在Ⅰ、Ⅱ期患者中,肿瘤直径>8 cm的占10.8%,在Ⅲ、Ⅳ期患者中,肿瘤直径>8 cm占2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型良性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与恶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胸腺瘤患者以Ⅰ、Ⅱ期为主,占92.3%(36/39),而恶性胸腺瘤患者中Ⅲ、Ⅳ期仅占39.7%(25/63)。结论:肿瘤大小和分期明显相关;Ki-67在胸腺瘤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分型明显相关,可作为反映胸腺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2):105-108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与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非发酵菌(Non-fermentative bacteria)血流感染患者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酶抑制剂合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呼吸内科与MICU非发酵菌血流感染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碳青霉烯组42例和酶抑制剂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酶抑制剂组加用头孢哌酮治疗,碳青霉烯组加用亚胺培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降钙素原和肾功能(肌酐)。结果:酶抑制剂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高于碳青霉烯组的61.90%(P<0.05);酶抑制剂组死亡率为6.52%,低于碳青霉烯组的23.81%(P<0.05)。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酶抑制剂组降钙素原、肌酐水平均低于碳青霉烯组(P<0.05)。碳青霉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11/42),高于酶抑制剂组的19.56%(9/46),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酶抑制剂合剂可以作为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替代选择,在血流感染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敏  韩春霞 《矿产勘查》2014,(10):59-6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子宫、宫颈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00例,其中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腹腔镜组)150例,行经腹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经腹组)150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保留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经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保留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切口液化发生率低(均 P <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要点。方法对确诊的64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症状、检验结果、胸部CT 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症状不典型、一般实验室检查特异性不高;64例胸部 CT 表现类型有肺实变型16例、结节或肿块型20例、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型7例、弥漫型6例、肺不张型10例、肺纹理增多增粗型5例,位于肺结核好发部位仅18例。结论临床医生应掌握不典型肺结核表现的多样性及胸部 CT 诊断线索,对疑似肺结核患者,根据其胸部 CT 不同表现类型除及时行结核菌素试验、反复痰找结核菌外,还应积极选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及手术探查等方法以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8):130-133
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无临床症状者16例,占14.8%,92例有临床症状,占85.2%,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残端出血、尿路感染、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主要并发症。结论:部分宫肌瘤患者早期无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应依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来决定。术后加强观察、随访是预防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7):44-4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LADG)治疗胃窦癌的临床推广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76例胃窦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评价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复发情况等。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4年6月,研究组肝转移2例,对照组复发转移3例,死亡1例。结论:LADG安全可行,疗效肯定,创伤及副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手术路径和淋巴清扫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9):30-3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重庆金山公司OMOM胶囊内镜对192例消化道疾病进行诊断性分析。结果:对192例消化道疾病分析后发现病变148例,阳性率77.1%,其中食管病变2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病变42例,小肠病变92例,结肠病变12例。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是一种无创检查,有较高的诊断能力,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痛苦等优点,可以作为诊断小肠疾病的常规筛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