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Planning》2013,(1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9)
目的:对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椎板植骨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胸腰椎骨折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胸腰椎功能复常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术对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2):44-47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术后1年随访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前缘高度丢失程度和Cobb角丢失度明显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的优势,可有效将患者体内骨缺损空腔填充,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椎体高度的丢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6)
目的:观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过CT确诊。将所有病例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分别记录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带支具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带支具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剧烈疼痛5例,无内固定破坏;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8例,剧烈疼痛14例,内固定破坏3例。实验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目的:探讨减压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椎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减压内固定治疗的72例胸腰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后路探查减压内固定治疗者54例,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者18例。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年后,所有患者的植骨融合较好,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及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并发症,伤椎高度恢复96%左右,后凸cobb角由术前25°恢复到术后5°;术前Frankel的分级为A级12例,B级28例,C级19例,D级11例,E级2例;术后Frankel的分级为A级3例,B级9例,C级22例,D级23例,E级15例,术后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胸腰椎骨折的类型较多,病情多复杂,所以在给予治疗方案前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分离病例.结果 脊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中柱压缩高度由术前平均62%(42%~78%),恢复致术后90%(85%~100%),椎体分离纠正89%(82%~100%).脊椎后凸畸形显著减小,脊椎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5.85°,恢复至术后平均5.1° (0°~15°).术后12~14d拆线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活动,随访6~12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椎体均骨性愈合良好,无溶骨吸收现象.8例神经症状患者,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述E级.结论 常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分离型脊椎骨折,能有效的恢证椎体高度、预防分离型椎体骨折的骨折不愈合及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54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卧床休息、止痛药物及支具等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PV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椎体平均高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和椎体平均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8):47-48
目的:对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LISS钢板微创内固定,对照组予以解剖钢板内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自由活动度、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LISS钢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患者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2):82-84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胸腰椎骨折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围术期专项整体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腰椎功能、脊髓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腰椎功能优良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脊髓功能B级(12.96%)和C级占比(25.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脊髓功能D级(38.89%)和E级占比(2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63%、1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围术期采取针对、有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可改善患者腰椎、脊髓功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63-64
目的:观察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使用微创治疗(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使用开放式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 d,术后3周以及术后半年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以及Cobb角的情况,以观察两种术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引流量、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3周以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Cobb角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比较差异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长尾可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32):53-57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骨折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00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行微创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情况(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Frankel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Cobb角度及椎体前缘高度比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Frankel分级中,E级占45.3%,较对照组的24.7%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压疮、皮肤破损、椎弓根螺钉松动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术前Cobb角度、椎体前缘高度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obb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比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骨折行新型脊柱外固定器联合微创技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治疗费用、总住院时间,改善Frankel分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Cobb角度,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比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0):1438-1439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下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8例;单纯胫骨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均采用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开放伤口一期愈合25例,植皮愈合3例,转移皮瓣2例;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1.5年,优良率为93.3%。结论: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早期清创,良好复位,配合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3):119-122
目的:对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从本院自2008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所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样96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并将抽样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耐受性都很好,70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110 min,手术的平均出血量为(150.8±18.4)mL,且所有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本组患者在24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48 h之内就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去除之后有5例出现骨折部位二次塌陷的问题。对照组在手术中有3例无法耐受手术,手术时间为80130 min,平均出血量(235.4±25.4)mL,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手术完成之后患者一般在72 h左右能下床进行活动。术后两年内接受回访发现,本组患者在内固定去除之后,有13例出现骨折部位的二次塌陷。经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伤椎植骨内固定治疗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常规的入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近期效果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4):63-6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由本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16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LCP内固定治疗,治疗组行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住院时间、骨痂生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6):59-60
翻转课堂由作为物质基础的器物层面、作为运转流程的工艺层面、作为理念支撑的智能层面组成。器物层面的过度技术化表现在教师对教学技术的高度依赖,工艺层面的过度技术化表现在教学仍然沿袭先视频讲授后处理问题的做法,智能层面的过度技术化表现在只注重技术载体的升级而忽视教师理念的及时跟进。翻转课堂过度技术化的矫正,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技术进行适当的改造,先进行问题解决后进行视频讲授,将技术的更新建立在教师理念改良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2):284-286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SLE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治疗以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6月后,两组SLE病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积分(3.62±2.02)低于对照组(6.42±2.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强的松平均每日维持量为(10.69±4.91)mg,撤减量优于对照组(19.16±7.06)mg,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血瘀证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SLE血瘀证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6):88-9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中药和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单用妈富隆治疗,观察组采取妈富隆联合中药汤剂益气固本止血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值改善情况、3种性激素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缩小,血红蛋白值均明显升高,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出血可明显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3):396-3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1 g加入5 mL生理盐水中经尿道灌注,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中药,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基本方药:败酱草、泽泻、车前草各20 g,石菖蒲、茯苓、佩兰各15 g,丹参、滑石、生薏苡仁各30 g,甘草6 g。结果:56例患者,治愈34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8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精液不液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36):141-145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优势病种,微创内固定是目前首选。微创治疗手段包括钉板系统的微创化和髓内固定系统两种,髓内固定系统形成独立的治疗和评价体系。目前改进的PFNA-Ⅱ有广泛的使用,临床在重视分型治疗和分级治疗结合的同时,早期整体模式和程序化模式结合有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现状和最新进展,主要是微创内固定的方向进行探讨,为该病的治疗明确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