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不同压下区间和压下量对Q345钢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试验铸坯的中心偏析评级结果分析表明轻压下对连铸板坯中心偏析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低倍检验结果表明压下量超过1.5mm,压下段在10、11段,试验铸坯中心偏析等级均在C1.0以下,中心疏松等级也都小于0.5。结论表明:Q345板坯较佳的动态轻压下固相率应为fs=0.6,该钢种较佳的生产条件是比水量高于0.8L/Kg,过热度低于18℃。  相似文献   

2.
 对首秦2号板坯连铸机轻压下工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连铸坯射钉试验对首秦2号连铸机二级冷却模型进行了校验;通过不同轻压下率试验条件下连铸坯中心偏析的程度确定了合理的、能够有效改善连铸坯中心偏析的轻压下率;通过连铸坯厚度方向不同部位碳硫元素的分析对轻压下工艺改善前后连铸坯中心偏析度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首秦2号连铸机二级冷却模型能够准确反映连铸坯凝固末端的位置。在拉速为0.70m/min的连铸工艺条件下,320mm厚连铸坯轻压下段为第9和第10段,合理的轻压下率应该保持在0.85~1.0mm/m之间。采用合理的轻压下工艺后,连铸坯中心偏析得到了明显改善,满足了首秦高品质中厚板对连铸坯内部质量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马钢股份有限公司CSP连铸连轧生产线上进行了液芯大压下的工业性试验,研究了最大液芯压下量从原设计的20 mm增加到35 mm时对低碳钢、中碳钢和硅钢低倍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研究的范围内,压下量对铸坯内裂纹和三角区裂纹没有明显影响;液芯大压下能够改善铸坯中心偏析,随着压下量的增加,中心偏析程度降低,对中碳钢Q235B和硅钢MGW1300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单对辊凝固末端大压下对连铸板坯内部质量的影响。研究中,分析检测了不同拉速条件下Q345D连铸坯低倍组织特征,并对铸坯中心疏松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采用大压下能够有效改善连铸坯的内部质量。拉速为0.70 m/min时,大压下15 mm相比轻压下时铸坯在宽度1/2位置、1/4位置处的中心疏松体积均明显降低。轻压下时铸坯宽度1/2、1/4位置处的中心疏松体积分别为1.73×10-7、2.68×10-7 cm3/g;大压下15 mm时铸坯宽度1/2、1/4位置处的中心疏松体积分别为5.33×10-8、-1.84×10-8cm3/g。轻压下、大压下15 mm时连铸坯中心碳偏析均较轻,但后者相对稍重,最大值分别为1.176、1.282;轻压下与大压下条件下,铸坯宽度1/4位置中心碳偏析均高于宽度1/2位置。特别地,大压下15 mm时,铸坯宽度1/2位置、1/4位置处,连铸坯中心靠外弧侧出现负偏析,最大负偏析值为0.916。  相似文献   

5.
摘要:针对轴承钢GCr15连铸小方坯断面的中心缩孔、中心偏析等常见内部质量缺陷,确定了轻压下区间并进行压下试验。通过对压下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轻压下工艺参数与铸坯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凝固末端轻压下技术后轴承钢内部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可将铸坯中心缩孔级别控制在1.0级以下,而不合理的压下量分配会导致铸坯出现压下裂纹。1号、2号拉矫辊分配较小的压下量可有效减少铸坯的压下裂纹并改善中心疏松以及中心偏析。  相似文献   

6.
提高宽厚板连铸坯的致密度与均质度,是突破传统轧制压缩比、提高宽厚板性能及探伤合格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连铸坯凝固末端重压下能够有效改善铸坯中心凝固缩孔、疏松、中心偏析等缺陷,是生产高品质厚板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计算0.85 m/min、0.89 m/min、0.93 m/min拉速时连铸坯固相率,预测固相率的变化趋势,确定了不同拉速下凝固末端位置。考虑现场设备能力及试验安全,选取0.85 m/min作为试验拉速,在0.66~1.0固相率范围内,进行不压下、液相区压下10 mm和液相区+两相区压下20 mm三种模式下的连铸重压下试验。在试验铸坯上取样,对试样的致密度、中心偏析及铸坯组织等进行检测,并分析对比不同压下模式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拉速下,压下量在0~20 mm范围内,随着压下量的加大,铸坯致密度提高,中心偏析得到明显改善,铸坯晶粒尺寸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7.
静态轻压下技术在高碳连铸方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利用拉矫机实施静态轻压下技术及其关键工艺参数,以及压下位置的确定和压下量的控制方法.试验和生产应用表明,静态轻压下技术在高碳连铸方坯生产中应用,可降低铸坯中心碳偏析,改善铸坯中心疏松状况.  相似文献   

8.
王光进  洪军  郭忠波 《河南冶金》2006,14(Z2):18-21
简述了利用拉矫机实施静态轻压下,介绍了该技术的关键工艺参数,压下位置的确定和压下量的控制方法.通过试验和生产应用,得出通过静态轻压下技术在高碳连铸方坯生产中的应用,可降低铸坯中心碳偏析,改善铸坯中心疏松.  相似文献   

9.
李茂印  杨树峰  李京社  高维  谷雨  陈正阳 《钢铁》2017,52(12):36-41
 为解决塑料模具钢1.231 1(450 mm×2 180 mm)宽厚板连铸坯出现的中心偏析和疏松等质量问题,首先通过射钉试验对板坯坯壳厚度进行准确测量,结合ProCAST数值模拟软件直观呈现连铸坯凝固传热过程。根据软件导出的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与弯月面不同距离处铸坯的中心固相率,为该钢种宽厚板坯轻压下位置的确定提供可靠信息。参照连铸坯的中心固相率分别就连铸机压下区间、压下量以及压下率对铸坯中心质量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终试验结果表明,压下位置由铸坯中心固相率[fs=0.30~0.70]后移至[fs=0.50~0.85]所对应区间、压下率由0.8升高至1.4 mm/m,铸坯中心疏松问题消失,中心偏析宽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以中碳钢42CrMo为试验钢,通过建立300mm×400 mm连铸大方坯凝固传热模型,确定合理压下区间4#~7#辊压下量分别为"1 mm-2 mm-3 mm-1mm",并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轻压下工艺对铸坯凝固各组织占比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改善中心致密性和偏析.铸坯芯部最大疏松点尺寸由1106 μm×608 μm...  相似文献   

11.
吕忠宏 《炼钢》1992,8(5):30-34
本文介绍连铸中间包更换操作的主要工艺参数及其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中间包快速更换技术,操作简单、技术经济效益好,是实现全连铸车间的必要措施。1概况连铸生产就要充分发挥连铸机"连"的优势,使其多炉连浇.70年代中期,国外已把发展多炉连浇技术作为提高钢水收得率及提高连铸机生产率和节约能源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福建鼎信1 550 mm连续退火酸洗线卷取机为研究对象,找出了其钳口处的漏油问题,从液压系统设计与机械结构设计两方面做了相应改进,从而使漏油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带钢产品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转炉静态控制是转炉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方式,副枪动态控制是以静态控制为基础。转炉炼钢采用静态模型(终点控制模型、供氧模型、造渣模型、底吹模型)和动态模型(脱碳速度模型、钢水升温模型和冷却剂加入量模型)可减少炉口压力偏差,提高煤气回收量。  相似文献   

14.
以德龙钢铁1250生产线为例,为了满足冷轧客户对SPHC钢冷轧基料金相组织均匀性的要求,通过对加热温度、卷取温度、层流冷却等参数进行调整,使带钢上下表面的晶粒大小趋于一致,带钢的金相组织更均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济钢集团第三炼钢厂120 t顶底复吹转炉的留渣操作工艺,对留渣操作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应用转炉顶底复吹和溅渣护炉工艺解决留渣操作安全问题的机理;实施留渣操作对转炉冶炼时的初期化渣和脱磷十分有利,吨钢可以降低石灰消耗12 kg、降低钢铁料消耗5 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云西矿床9 号糜棱岩带的控矿容矿构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台金矿云西矿床作为多源热液糜棱岩型金矿床, 在糜棱岩形成过程的中后期由韧性剪切变为张性剪切而产生的一系列控矿和容矿构造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这些构造对矿体的产出空间、位置和产出形态起着控制作用, 研究其规律为今后探矿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桂云  李国彬 《河北冶金》1997,(5):37-39,24
对进口飞鹰牌轿车右下悬臂件的断裂问题进行了宏观分析,确定了其断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琳 《河北冶金》2012,(4):28-30
介绍了测量系统和测量系统分析(MSA)的概念及意义,重点阐述了开展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以钢中磷元素成分分析的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为例,介绍了运用Minitab软件对钢中化学成分分析系统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新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舞钢公司新建的连铸生产线、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控制对弧要点,详细阐述了连铸机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关键过程控制,分析了影响扇形段辊子对弧精度的因素,提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关键过程控制可提高连铸辊对弧精度,达到了提高铸坯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唐钢型钢矫直生产线改造情况。针对原矫直生产线无法满足生产大规格、高强度型钢的问题,对矫直生产线进行整体改造,合理布置工艺,新增Ф900 mm矫直机、型钢自动码垛机等。通过生产线改造,提高了型钢矫直和包装质量,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