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Triton X-100/正己醇/环己烷/氨水体系配制反相微乳液,在碱性条件下正硅酸乙酯在反相微乳液中发生受控水解,合成了具有无定形结构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FT-IR)、X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分别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改变表面活性剂加入量可以得到不同粒径(50~110nm)、不同粒度分布及不同分散程度的球形二氧化硅纳米粒子。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中体积分数的增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团聚程度也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液体系中的体积分数为20%时,所合成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粒径最小(50nm),粒度均匀且呈现出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琥珀酸-2-乙基己基磺酸钠/环己烷反胶束体系制备纳米ZnO,并以此ZnO为载体固定葡萄糖氧化酶,用戊二醛交联制作成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实验结果表明,此酶电极表现出对葡萄糖溶液浓度的优良响应,线性范围在1′10-5~3′10-3 mol/L,响应灵敏度约为6 mA/(cm2×mmol/L),表观米氏常数为2.57 mmol/L. 还研究了温度和溶液pH值对电极电流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W/O型Tween-60 Span-80/异戊醇/环己烷微乳液作为"微反应器"合成纳米磁性Fe3O4粒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Fe3O4粒子磁化率均随着反应温度、pH、铁离子的浓度比例ω(=[Fe2 ]/[Fe3 ])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30℃、ω=1.2:2、pH=11。最优条件下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AFM图片表明所得纳米Fe3O4为均匀分散的球形微粒,平均粒径为70nm。  相似文献   

4.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综述了反相微乳液的形成机理、配制方法和目前利用反相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颗粒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乳液的配制及制备过程中影响纳米颗粒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具体的讨论,还对微乳液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CTAB/正丁醇/正庚烷/NH.3H2O和CTAB/正丁醇/正庚烷/TiCl4反相双微乳液方式制备纳米TiO2,且采用SEM和FI-IR等分析手段对纳米TiO2的粒径、物相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CTAB6.83g,正丁醇8.54mL,正庚烷30mL,2.4mo.lL-1的NH.3H2O6mL,0.6mo.lL-1的TiCl43mL的条件下,可以制备纳米TiO2。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近年来陶瓷颜料的各种制备方法。讨论了微乳液的影响因素以及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陶瓷颜料的工艺。阐述了微乳液法在制备锆铁红、钴铝蓝、镨铈红陶瓷颜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纳米ZnO粒子,探讨了影响纳米ZnO粒子生成的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之比为3:1、煅烧温度600℃、煅烧时间3 h.并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纳米ZnO粒子粒径为20nm左右,形貌为球型或类球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微乳液法,在表面活性剂(TX-10)-正己醇-环己烷(体积比为1.0∶1.3∶7.7)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控制反应物浓度为0.02 mol/L,乙醇置换水量为200 mL,焙烧温度为450℃,制得高分散性纳米氧化锆。氮气吸附试验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锆颗粒表面的孔径分布与其分散性之间存在对应关系。XRD分析显示,产物最初为无定形ZrO2,经450℃焙烧3 h后,氧化锆主要以四方晶相为主,伴随少量单斜晶相,焙烧温度升高至750℃后,得到单一纯净的单斜晶相氧化锆。  相似文献   

9.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糊精纳米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德  孙庆元 《化工进展》2008,27(6):908-912
以正己烷为油相,去离子水为水相,Span 60和Tween 60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配制微乳液,对影响微乳液特性的各因素做了分析。并以糊精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糊精纳米微球。结果表明,在微乳液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量与体系溶水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正向相关,而助表面活性剂正戊醇对溶水能力则具有逆向作用。红外光谱测试证实糊精与三偏磷酸钠发生交联,经扫描电镜观察,糊精微粒纳米形态均一,粒径在500~600 nm之间。  相似文献   

10.
反胶束微乳法制备无机功能纳米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微乳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的一般实验室方法 ,讨论了影响粒径及其分布的有关因素。比较了微乳液法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的优劣 ,探讨了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何小红  贺拥军 《应用化工》2005,34(9):563-565
在微波辐射下用草酸二甲酯和硝酸锌为原料,在油包水型微乳液的水核中进行均匀沉淀反应制备出纳米ZnO。用DTA-TGA、XRD和T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微波辐射功率对ZnO纳米的收率和平均粒径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将0.002 mol的表面活性剂NP-9和17 mL正己醇加入70 mL正庚烷中,再加入8 mL 0.02mol/L草酸二甲酯和0.015 mol/L硝酸锌的混合水溶液,制成微乳液,以功率为50~250 W的微波辐射40 m in,经分离得到草酸锌;将所得草酸锌在500℃焙烧1 h,能够得到纳米ZnO;纳米ZnO为六方晶体,外形近于球形,具有很窄的粒径分布。随着微波辐射功率的增大,纳米ZnO的收率增大,其平均粒径也变大。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及其微观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稳定的Span80-Tween80/异辛烷/AM-H2O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下电导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正丁醇、氯化钠和乙酸钠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采用TEM、AFM、DSC、激光纳米粒度仪等手段测定了聚合前后微乳液的粒子形态、粒度和粒度分布.结果表明:HLB为5.4时,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较小,正丁醇浓度为25 g•L-1时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形成的微乳液较为稳定,而且增溶的水相也比较多.当氯化钠浓度为50 g•L-1或醋酸钠浓度为25 g•L-1时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对该体系聚合,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4×106、固含量为32%的聚合物乳液.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球形、单分散的准纳米材料,粒径(D)在140 nm左右.反相微乳液聚合的聚丙烯酰胺(PAM)的比表面积为21.684 m2•g-1,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3℃.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反相微乳液的结构、性质、相行为及微观结构的检测方法;阐述了在W/O型反相微乳液中制备纳米材料的反应原理、制备方法及影响纳米微粒成核、增长的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使用该方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余江  刘会洲  陈家镛 《化工学报》2006,57(8):1746-1755
以萃取分离为主线,运用界面科学及化工分离原理,综合表面活性剂-水-油三元体系中微观结构的共性特征,提出了微乳相(microemulsion phase)的概念和定义,阐述了微乳相体系的特点、分类以及表征方法,揭示并总结了微乳相萃取的特征、规律及相互作用,评述了胶团、反胶团及三相等典型微乳相萃取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微乳相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溶胶-凝胶法制备ZnO微粉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草酸为络合剂,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ZnO微粉。通过实验摸索制备小粒径ZnO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包括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红外检测、X-射线衍射分析、电学性质测定(阻抗、伏安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一种以醋酸锌与碳酸氢铵为原料,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新工艺。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和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热分解温度对纳米氧化锌形成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方法对制备的纳米氧化锌进行表征,结果为:制得的氧化锌的平均粒径在20—80nm,晶型为六方晶系。  相似文献   

17.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photopolymerization of N,N-didodecylmethylethylmethacrylate ammonium chloride, a reverse micelle forming surfactant, is presented. The polymerization was photochemically initiated at 350 nm using AIBN and p-AIBN as initiators. However, the polymerization could also be initiated through direct excitation of the methacrylate group. High rates of polymerization resulted becaus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monomer in reverse micellar assemblies. The molecular weights of the polymer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and are always larger than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reverse micelle. The properties of the monomeric reverse micellar system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polymeric system and show that the dynamic character of the reverse micellar system can be lowered upon polymerizati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ic aggregates, however, differ if a given amount of water is solubilized before or after polymerization. The mean aggregation number of the monomeric and polymeric aggregates as well as the aggregation behaviour of both systems are compared. This comparison suggests that a polymeric aggregate consists of more than one polymer chain.  相似文献   

18.
反相微乳液聚合荧光高分子F-PAM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武  王风贺  夏明珠  陆路德  王风云 《化工学报》2006,57(10):2464-2468
通过Span80-Tween80/异辛烷/FM(4-甲氧基-N-(2-N′,N′-二甲基氨基乙基)萘二甲酰亚胺烯丙基氯化铵)-AM(丙烯酰胺)-H2O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了AM和FM的荧光高分子聚合物(F-PAM).采用透射电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激光纳米粒度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测定了荧光高分子聚合物(F-PAM)的粒子形态、粒径和粒径分布等微观结构及其荧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PAM为单分散、球形的纳米材料,平均粒径(D)在60~145 nm之间;F-PAM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81 nm和462 nm.F-PAM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呈较好的镜像对称关系;F-PAM的相对荧光强度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F-PAM的浓度与其荧光强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53,F-PAM的检测下限为1.83 mg·L-1.  相似文献   

19.
以最大增容水量为考察目标,研究了温度、HLB值和助表面活性剂含量对TX-100/正己醇/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绘制了该反相微乳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并用电导率法讨论了微乳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当温度t=25℃,TX-100与正己醇质量比为1.5时,体系具有最大的增容水量;在不同的增容水量时体系存在3种不同的微乳区域,即油包水、水包油和油水双连续区域。  相似文献   

20.
宋维君 《山西化工》2012,32(5):1-2,14
以不同方法自制纳米ZnO,在自然光条件下将其用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实验,研究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脱色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