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分析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分布与变化情况,以再造烟叶生产过程各物料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5个物料样品的细菌16S rRNA V3-V4区和真菌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生产过程物料细菌和真菌丰度及群落组成情况。结果表明:①再造烟叶生产过程物料中共检测出393个细菌属和165个真菌属,其中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曲霉属(Aspergillus);②生产过程不同物料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聚类分析显示细菌属多样性和结构变化相对较小而真菌属变化相对较大;③从萃取到制涂布液过程中,细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真菌假丝酵母属(Candida)相对丰度总体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汾酒伏曲、冬曲等不同时期及不同区域生产用曲中细菌和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共获得850个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和223个真菌OTU,其中,包含54个细菌核心OTU和15个真菌核心OTU。不同大曲中的优势微生物组成相似,优势细菌属为泛菌属(Pantoe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ella)等,优势真菌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和覆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但这些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大曲中的丰度差异较大,尤其是伏曲,特点明显,拥有最高丰度的乳杆菌属及毕赤酵母属,为汾酒的优质稳定高产奠定了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3.
醇化烟叶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K326烤烟品种为材料,对不同醇化时间烟叶表面的可培养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这些微生物的种、属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醇化烟叶表面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醇化烟叶表面的细茵主要包括芽孢杆茵和肠杆茵两个类群,其中,芽孢杆菌属的细菌为优势微生物类群.此外,醇化烟叶表面细菌的数量和烟叶部位等级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中部烟叶样品中细菌的数量高于下部烟叶样品,而上部烟叶样品中的细菌数量最少.而真茵的数量和种类与醇化时问和烟叶样品部位等级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不同烟末提取液的微生物变化,利用Roche 454 FLX焦磷酸高通量测序法,比较废次烟末水提液中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多样性,获得了废次烟末水提液中细菌种群的组成和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废次烟末水提液的原液(M1)、浓缩液(M2)及醇化液(M3)样品中,细菌种群组成非常丰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细菌种群是厚壁菌门,而厚壁菌门中的优势菌属是乳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从M1到M3的过程中,乳杆菌属丰度呈下降趋势,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丰度呈上升趋势。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细菌群落变化趋势可为改善造纸法再造烟叶的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解析中温大曲在不同发酵期和贮存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获得表征中温大曲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中温大曲细菌有19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均属于优势菌群;真菌共13种,其中根霉属(Rhizopus)和酵母属(Saccharomyces)均属于优势菌。大曲微生物总体的变化趋势是发酵开始时微生物数量较少,发酵中期(4~8 d)微生物数量达到顶峰,大量细菌和真菌旺盛繁殖,发酵后期(12 d)微生物群落逐渐减少并趋于稳定;贮存期内,微生物的种类的趋于平稳,数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9):144-150
探究谢村黄酒酒曲微生物多样性,筛选产功能性成分菌株,为谢村黄酒的品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离培养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酒曲微生物多样性;通过薄层层析法定性筛选、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筛选,得到产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菌株。结果表明:酒曲中细菌可划分为48个属,优势属为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芽孢杆菌属(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真菌可划分为18个属,主要为耐干霉菌属(Xeromyces)、横梗霉属(Lichtheimia)、根毛霉属(Rhizomucor)等。分离培养出细菌及真菌共27株,其中6株具有产GABA的能力,占总菌数22%。其中优势菌芽孢杆菌属菌株N1产GABA的能力最高,产量达0. 78 g/L。研究探明了谢村黄酒酒曲中优势微生物及其产GABA的能力,为通过调控微生物来改善黄酒品质,开发功能性黄酒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造纸法再造烟叶浓缩液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以及微生物发酵对浓缩液特性的影响,以河南卷烟工业烟草薄片有限公司的浓缩液为原料,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浓缩液内真菌18S rDNA和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分析,获得了浓缩液内真菌和细菌的种群组成和丰度,并考察了不同发酵时间(24、48和72 h)对浓缩液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和再造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浓缩液中真菌18S rDNA获得了548个OTU,细菌16S rDNA获得5 295个OTU,浓缩液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主要由80.98%的真菌种群和19.02%的细菌种群构成,而真菌种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细菌。真菌种群中的优势菌属为酿酒酵母属(Kazachstania)、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Ogataea;而细菌种群优势菌属主要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Aeribacillus。经30℃发酵48~72 h时,浓缩液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下降幅度大;发酵72 h后的浓缩液制备的再造烟叶,可改善卷烟舒适性,提高卷烟香气量。  相似文献   

8.
烘烤方式及烘烤条件对烤烟烘烤中细菌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烤烟烘烤过程中微生物的活动对烟叶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解烘烤条件对细菌活动的影响,试验观察了不同烘烤方式和烘烤条件下细菌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细菌种类随烘烤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烘烤方式和烘烤条件对细菌种类的变化无明显影响.细菌数量则是在变黄期逐渐增加,烟叶变黄时达最大,以后逐渐减少.在密集烘烤中和高温高湿条件下,细菌量高于普通烘烤和低温低湿烘烤,说明采用低温低湿变黄有可能抑制细菌活动.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北京某清香型酒厂大曲细菌16S rDNA V4区和真菌ITS1区进行测序分析其微生物多样性,并对大曲微生物在不同分类水平相对丰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大曲中在细菌操作分类单元(OTU)为47、真菌OTU为11,细菌种类较真菌种类丰富;细菌中优势菌是乳酸菌,包括乳杆菌属、片球菌属、乳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四个属。同时也检测到醋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真菌中优势菌是假丝酵母属,此外还有曲霉属、毛霉属、威克汉姆酵母属等;对大曲物种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测序深度基本覆盖该酒曲中微生物种类;最后分析讨论了大曲优势微生物在白酒酿造中的功能。该研究对于指导白酒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种不同来源发酵豆腐乳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纯种发酵与自然发酵豆腐乳样品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差异较大,从不同豆腐乳样品中共检测得到3个优势细菌门(平均相对丰度>1%)、6个优势真菌门、13个优势细菌属和19个优势真菌属;共有优势细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透明颤菌属(Vitreoscilla)、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其中,假单胞菌属在自然发酵豆腐乳中平均相对丰度最高(62.05%);共有优势真菌属为酵母属(Sacchar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德巴利氏酵母属(Debaryomyces)、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假丝酵母属(Candida)和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其中酵母属在纯种发酵豆腐乳中平均相对丰度最高(44.42%)。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叶位和离体时间对烤烟叶片保水能力的影响。以2个田间抗旱性不同的烤烟品种豫烟6号和农大202的离体叶片为材料,采用离体叶片自然失水法,研究了不同叶位和离体时间对叶片失水率、抗氧化酶活性、激素和抗逆胁迫响应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不同叶位的失水率为离体0~24 h较高,24 h后失水速率逐渐变缓,叶位间差异不显著,农大202失水率显著高于豫烟6号;离体叶片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脱落酸(ABA)含量均在离体24 h时达到最高值,丙二醛(MDA)含量也在24 h后增速变缓;4个胁迫响应基因(AREB、CDPK2、ERD10C、LEA5)相对表达量也在24 h达到最高,说明烤烟叶片离体24 h生理代谢反应最强,2个品种在离体24 h各指标差异最大。因此,烤烟叶片保水力与取样叶位关系不大,离体叶片失水24 h为测定烟草保水力的合适时间。   相似文献   

12.
四川烟叶淀粉含量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川不同产区、品种及部位的烟叶样品淀粉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烤烟烟叶淀粉平均含量为4.30%,但仍有近1/3的烟叶淀粉含量大于5%.相同年份不同产区、品种和部位间烟叶淀粉含量差异较大,中部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攀枝花产区烟叶的淀粉含量高于四川其他产区,云烟97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从陈化烟叶中分离到具有降解纤维素活性的菌群,分析了温度、pH和纤维素材料对菌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16SrDNA片段的PCR-DGGE(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菌群组成。结果显示,菌群主要由5种细菌组成。20℃时菌群纤维素酶活性很低,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升高,在60℃时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高值,继续升温则酶活性下降。pH从3升高到8时,菌群纤维素酶活性不断增大,pH为8时酶活性达到最大,pH继续升高到9时则酶活性下降。菌群对烟叶、滤纸和烟梗中的纤维素都有降解作用,在以烟叶作为纤维素材料培养菌群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高于滤纸和烟梗。陈化过程中微生物可能对烟叶纤维素有降解作用,从而影响烟叶的陈化效果;可以利用分离到的菌群在烟叶或烟梗发酵中降解纤维素,改善烟叶或烟梗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国内不同类型、品种、产地和部位烟叶样品中游离态甾醇质量分数的分布情况,采用UPLC-MS联用法测定了国内烤烟、雪茄烟和晒烟共47个烟叶样品中5种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麦角甾醇)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1)烟叶样品中游离态甾醇的总质量分数呈现特定规律,其中豆甾醇质量分数最高,其次是β-谷甾醇、菜油甾醇、胆甾醇和麦角甾醇;(2)烤烟和晒烟中β-谷甾醇的质量分数大于菜油甾醇,而雪茄烟中菜油甾醇的质量分数大于β-谷甾醇;(3)不同品种、部位和产地的烟叶中游离态甾醇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旺长期烤烟叶片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条件下对烤烟旺长期下、中、上部位叶片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个部位的烟叶光饱和时光合速率与细胞间隙CO2浓度(Ci)饱和时光合速率比值(A350/Jmax)和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以中部叶最高,叶片气孔限制值(Ls)则以下部叶最高。不同烟叶部位之间叶片A350/Jmax、Ls、Fv/Fo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A350/Jmax与Fv/Fo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Ls与叶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长发育过程中烤烟磷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的烟叶磷元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烤烟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烟叶着生部位的升高,叶片中磷含量逐渐增加;随着叶龄的增长,各部位鲜烟叶中磷含量逐渐下降,降至最低点后基本趋于稳定;不同部位之间烟叶磷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叶龄之间烟叶磷含量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全琳  宫长荣 《中国烟草学报》2012,18(2):25-27,43
以K326的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上部位烟叶在烘烤前、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38,42,48,54℃)及烘烤结束后苹果酸含量与苹果酸脱氢酶(MDH)、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及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K326上、中部位烟叶的MDH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分别在42℃和48℃达到最大值;PEPC活性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中部叶PEPC活性变化较上部叶平缓;SDH活性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整个烘烤过程中,上部叶SDH活性极显著高于中部叶.K326中、上部位烟叶的苹果酸和总有机酸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秸秆压块"燃料在烟叶烘烤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秸秆压块"与蜂窝煤球进行了空载和负荷的燃烧对比试验,发现:"秸秆压块"可以降低烤烟成本,不仅完全可以满足烤烟工艺要求,而且对于改善烟叶内在品质也有一定效果.经测定:0.067 hm^2烟叶的秸秆加工成压块,基本可以保证0.067 hm^2烟叶的烘烤需要.  相似文献   

19.
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烟碱含量与中微量元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描述统计、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统一栽培模式下7个主产烟省12个县的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烟碱含量与中微量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烤烟不同部位叶片的中微量元素与烟碱含量都属中等变异强度,中微量元素中Mn在不同地区间的变异程度最大,P的变异程度最小。各部位烟叶中,下部叶烟碱含量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大。②下部叶烟碱含量主要受Cu,Zn,Ca,Si和B含量的影响,直接效应顺序为:Si>Cu>Ca>Zn>B;中部叶烟碱含量主要受Cu,Fe,P,Mo和B含量的影响,直接效应顺序为:P>Fe>Cu>Mo>B;上部叶烟碱含量主要受Cu,Fe,Ca,Si和B含量的影响,直接效应顺序为:Si>Fe>Ca>Cu>B。由于中微量元素间的互作,不同部位烟叶的中微量元素对烟碱含量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多种变化。通过调控中微量元素含量来实现降低烟叶烟碱的目标时,不同部位叶片调节的措施和目标应各有侧重:上部叶提高Si,Ca和Cu含量是主攻目标;中部叶降低B和Fe含量,提高Mo含量是中心措施;下部叶降低B含量,提高Zn和Cu含量是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烤烟烘烤54度稳温时间对烟叶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54 ℃稳温时间的研究,分析了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品质和可用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叶54 ℃稳温16 h、中部叶稳温24 h、下部叶稳温8 h或16 h其致香前体物质含量较其他处理高;上部叶稳温16 h、中部叶稳温8 h或24 h、下部采收烟叶稳温16 h能获得较好的外观质量;下部适熟叶稳温16 h或24 h处理、中部采收烟叶稳温8 h处理、上部成熟烟叶稳温16 h处理物理特性较好;下部叶稳温8 h或16 h、中部叶稳温8 h、上部叶稳温16 h或24 h处理,香气质较细腻,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综合各处理烟叶品质,并结合经济性状分析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下部适熟烟叶54 ℃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上部成熟烟叶稳温16 h的处理,初烤烟叶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